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分辨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在写作时,能把见到的、听到的事物写清楚,并恰当地加进自己合理的联想。语文课本第十一册安排了《分辨事物和联想》这篇读写例话。在教学中,我针对“读写例话”的特点,寓讲于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  相似文献   

2.
统编教材六年制十一册第4单元《分辨事物和联想》这篇读写例话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紧紧扣住“分辨”这个重点,精心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变抽象为具体、形象,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紧扣“分辨”,设计问题.教师提的问题要“精”,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学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什么是事物?什么是联想?2、怎样分辨事物和联想?有哪两种方法?3、为什么要分辨事物和联想?恰当运用联想对阅读和写作有什么好处?这几个问题,统揽全文,  相似文献   

3.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要逐步做到:“展开想象。要能够从实在的事物出发,适当,展开想象,使作文内容更丰富些。”学了小语第11册读写例话《分辨事物和联想》、《展开丰富的想象》之后,小语11册基础训练5,要求学生“选择一样你喜爱的事物写  相似文献   

4.
“读写例话”教学管见宿松隧口乡毕凉小学吴菊友从小学四年级起,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读写例适”,并配合重点课文,向学生传授一些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知识。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这些倒话如果教得好,就能大大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  相似文献   

5.
“读写例话”是关于读、写知识及其方法的概括和提炼,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理论教材。如何上好“读写例话”?我的教学体会是: 联系——拓宽教学思路。不是教这篇“读写例话”,就只在这篇中打转;教那篇,就只在那篇中打转。而是做到三个挂钩:一是与除“例文”外的有关课文挂钩;二是与前面已经学过的相关的“读写例话”挂钩;三是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挂钩。第一个挂钩,是考虑“例文”的丰富性;第二个挂钩,是考虑知识的连贯性;第三个挂钩,是考虑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如教学《分辨事物和联想》(五年制第七册第七单元),除结合例文《小音乐家扬科》外,还结合  相似文献   

6.
联想是在头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它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和基本功,也是沟通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桥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造力和阅读能力。 一、教会学生分辨联想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含有丰富的联想,是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优秀范例、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并体会其作用,具体方法是: 1.找明显的文字标志。不少课文在实在事物和联想之间,有明显的文字标志。一般用“想”、“回忆”、“仿佛”、“好像”、“觉得”之类的词引出来(“引用…  相似文献   

7.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但这种“三类课文”的重要性,不是一般三类课文所能比拟的。它是对每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的概括与提高。它给学生提供阅读与写作的理论指导,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可以说是高年级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环。究竟怎样指导学生学好“读写例话”呢?下边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教好重点课文是指导学生学好“读写例话”的关键每组教材的重点课文,是贯彻重点训练项目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好重点课文,让学生掌握好重点课文的精神实质,是指导学生学好“读写例话”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读写例话”担负着指导学生阅读和作文的任务,是前一个单元的重点读写知识的总结和概括,是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它在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篇幅和地位。那么,怎样对“读写例话”进行教学呢?根据部分优秀教师的经验和自己的反复实践.采用“自学辅导”和以下几个程序教学,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导明白。好的开头,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读写例话”也应与其他课文一样,要巧妙地导入课题。要做到灵活、新奇,找准学生的兴奋点,找准“读写例话”的切入点或关键处,摸清学生的疑惑点,或者前后知识的联系点。从这些“点”上开头,有创造性地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我想往下学的动机。在导入时,切勿照本宣科,或者让学生课外阅读,或者事先不备课,临场信口说。例如,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归纳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生课外读写活动盲目随意、单调乏味的现状,我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以读写训练为突破口,进行了指导学生记“阅读日记”的教改尝试。所谓“阅读日记”就是使学生在课余活动中日有所读,读有所记,读写结合,相互促进的一种课外读写训练形式。这项训练丰富了学生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从课内向课外的有效延伸。学生乐读爱写,取得明显的成效。现将具体的操作情况简介如下:一、以兴趣为先导,让“阅读日记”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阅读日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四年级书中读写训练重点以“读写例话”的形式明确提出,并在目录中标明,这样醒目突出,更加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读写训练重点,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阅读和作文训练.《读写例话》排在一组课文之后,它是在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小结,使学生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培养读写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分辨事物与联想”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组课文的训练重点。要落实这个训练重点,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联想,联想一般有哪些形式,联想在阅读和作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但这些都不能靠给“联想”下定义、对它的形式和作用作理论阐述来解决,而必须结合课文,在充分...  相似文献   

12.
朱允芳 《学苑教育》2023,(22):82-83+86
在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引发极大的关注。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没有将阅读和写作教学紧密衔接起来,尚存在各种教学问题。为此,要基于“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思路,探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的语感,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提升学生的文体意识,引导学生在读写结合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实现自主阅读和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读写例话,都点明了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不可忽视它的教学。为了把“例话”与本单元课文紧密结合起来,为了让学生从中学到读与写的方法,我认真处理好每一篇读写例话。我采取的方法是“读读,想想,议议,背背”相结合。初读“例话”画重点句;再...  相似文献   

14.
读写结合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读写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拓展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充分利用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相似文献   

15.
“读写例话”是小语高年级教材中编排的三十二个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体现,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读写的理论知识,为此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读写例话”时必须得法,还应科学地设计板书。我教语文八册《文章的中心思想》(六年制九册题为《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则“例话”,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十一册的阅读训练是在借助分段、概括段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归纳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安排的,共有三个重点:分辨课文内容“主要的和次要的”;“分辨事物和联想”;阅读中注意“外表和内心”。怎样把握好阅读训练重点,加强阅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想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保兵 《云南教育》2000,(23):29-30
想象是一种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通过想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想象,可以加深对词语、句子和课文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读写水平。所以,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材第 12册的“读写例话”就有《分辨事物和联想》、《展开合理的想象》的专门训练。实际上,想象力的培养不是到六年级才进行,从一年级就开始训练了。   一、通过观察,丰富表象   想象又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某些事物的图像、图解和语言描述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关于某一事物的新…  相似文献   

18.
紧扣训练重点进行学法指导第十一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广州市荔湾区教研室魏长娟陈国墀本单元有三篇课文。讲读课文《月光曲》、阅读课文《小音乐家扬科》、独立阅读课文《一幅壮锦》。读写例话《分辨事物和联想》及基础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分辨事物和联想”...  相似文献   

19.
比喻与联想     
五年制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七组课文的读写例话中,要求学生阅读文章时,分清文中的实在事物和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而这种联想与常见的修辞格比喻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差异。弄清其中的联系与差异,对于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是有好处的。比喻,是“以彼物比此物也”,简言之,即打比方。先看下面例句:  相似文献   

20.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材中的每组课文都安排了一个读写例话。它既提示了每组的读写训练重点,又总结了学习每组重点课文的步骤和方法,对教与学都有很强的指导性。以前,我按照教材的编排次序,在讲完每组所有的课文后,花一节课专门教“读写例话”。由于,在前面教学中,教师已经联系“读写例话”提出的阅读和写作要求,把“读写例话”的大部分内容都教给了学生。所以,教学“读写例话”时,教师就觉得无话可说,学生也感到厌烦、乏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