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涛 《金秋科苑》2008,(9):104-105
中国式国民财富的寻宝图上大大地写着这几个字:地产、金融、股市、矿产。它们是本轮国民财富增长的“四大金刚”。 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增加了,当然是好事。但是,探究下去则未必尽然。特别对于这一轮中国财富大增长来说,可能是祸不是福。  相似文献   

2.
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真实储蓄率.作者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分析了1970-2001年我国真实国民储蓄与自然资产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1985年自然资产损失占GDP比重接近20%,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经济调整特别是能源结构调整,这一损失占GDP比重迅速下降,到1998年降为4.5%,但是此后经济增长模式逆转,2001年又上升为6.3%.这表明,中国在过去20多年经历了"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造成我国真实国民财富的极大损失.这是"生态赤字"不断扩大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典型的"黑色发展"模式.作者提出,绿色发展是今后中国发展的必选之路,既不能沿袭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前苏联式的重工业化模式,也不能模仿和采用高消费、高消耗、高排放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必须独辟蹊径,寻求非传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民商法侧重国民财富的初次分配,经济法侧重国民财富的再分配.经济法与民商法在主体、调整对象、价值取向和调整手段等方面存在不同.经济法与民商法的不同是由他们调整的经济关系在层面上的差异所决定的.依据"干预论"的观点,经济法和民商法均对收入分配做出制度安排是政府对私权的两次干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国民财富的合理分配,需要协调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使它们相互配合,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绿色发展与绿色GDP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 区的真实国民财 富。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 家真实储蓄率。作者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分析了1970?2001年我国真实国民储蓄与自然资产 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1985年自然资产损失占GDP比重接近20%,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 大规模 经济调整特别是能源结构调整,这一损失占GDP比重迅速下降,到1998年降为4.5%,但是此后 经济增长模式逆转,2001年又上升为6.3%。这表明,中国在过去20多年经历了“先破坏、后 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造成我国真实国民财富的极 大损失。这是“生态赤字”不断扩大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典型的“黑色发展”模式。作者提 出,绿色发展是今后中国发展的必选之路,既不能沿袭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前 苏 联式的重工业化模式,也不能模仿和采用高消费、高消耗、高排放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必须独辟蹊径,寻求非传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20年是我国 GDP高速增长的20年,但是生态破坏给我国国民财富造成极大损失,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 GDP的增长。今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将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目标。传统的 GDP指标的缺陷日益明显,我国应借鉴以 GGDP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早日走上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一、传统 GDP存在的缺陷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种,其一是“国民帐户体系”(SNA),为  相似文献   

6.
杨静 《中国科技纵横》2009,(12):240-240
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积累了大量国民财富,国力得到很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如果外需能持续并稳步增长,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是一件坏事。问题就在于,这样的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别人的钱包是否”坚挺”,是否有足够并持续的消费能力。不幸的是,一个金融危机将全球经济拖入低迷,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导致中国出口大幅减少。只有持续不断的扩大内需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真正复苏。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2):I0002-I0002
当今,有知识、有智慧、有能力科技创新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哈比森更是在《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一书中指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杜文淑  段淑珍 《科教文汇》2007,(8S):113-113
民商法侧重国民财富的初次分配,经济法侧重国民财富的再分配。经济法与民商法在主体、调整对象、价值取向和调整手段等方面存在不同。经济法与民商法的不同是由他们调整的经济关系在层面上的差异所决定的。依据“干预论”的观点,经济法和民商法均时收入分配做出制度安排是政府时私权的两次干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国民财富的合理分配,需要协调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使它们相互配合,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3至2007年,瑞典申请人PCT申请量逐年上升,平均增幅为10%。瑞典国民专利保护意识强烈,申请领域多为高新技术行业,申请量巨大。"提倡创新"和"保护创新"的国民意识使瑞典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焦点之一,这也为我国当前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国民的形体太多瘦弱单薄,仅少数家资丰厚者肥头阔脸,大腹便便。毫无疑问,这种形宽体胖挺腹者,俗称"将军肚",在旧时代象征着一定的财富和权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随着饮食结构以及生活、工作方式的转变,部分人不仅腰包鼓起来了,而且还悄然长起了"将军肚"。  相似文献   

11.
《大企业和国民财富》是一部典型的钱德(Alfred D.Chandler,Jr.)学派的代表作。它是我所到的研究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最好的著之一,其主旨是研究大企业是如何影响国民财富形成的。本书讨论的关键问题有:什么决定了大业的发展?政府、技能形成、企业组织和文化对大业进化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科技革命促进了民间财富增长,从民间财富增长与否影响社会稳定的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加强民间财富建设的重要性,得出了民间财富增长是协调发展的稳定器的结论。探讨了加强民间财富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财富是经济学的核心,财富的创造和财富的分配是经济学的永恒的和基本的主题。离开了财富及其创造和分配,也就没有了经济和经济学。亚当·斯密将其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命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其道理也在这里。针对当前有关社会不公平的种种议论,探讨一下市场社会的财富和财富观,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国民精神素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的表现,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内容.任何一个国家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国民精神素质提高为基础.我国国民精神素质水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论文主要对我国国民精神素质的定义、内涵、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揭示我国国民精神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就提高国民精神素质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5.
"当前,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增长已经不再是发达国家的特权。任何一个关心国民福利的国家都应该发展科技,提高创新力。"近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执行主任Romain Murenzi博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说。他表示,科技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而人才则是创新之本。TWAS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在最大范围内开展合作、利用可用资源为发展中国家尽可能多地培养科学人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在我国现实国体和国情下,全体国民的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高度一致,故应当将全体国民的共同利益作为思考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基于国民利益的国家经济安全,就应该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国民财富合理分配、国民生活质量与国民经济同步提升.从基于国民利益的国家经济安全观出发,本文还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国民利益的国家经济安全态势、国民利益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具体评价与客观总结.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2月22日,在贯彻落实国民营养计划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金小桃表示,国家已组建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并成立了国民营养推进工作组,将通过建立完善保障计划实施的工作制度和协作机制等举措,协同推进国民营养计划落地落实。"改善国民的膳食营养是政府的职责。"这句话来自1992年世界营养大会上通过的《世界营养宣言》。2017年7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以下简称《计划》)。这是继2016年发布《"健  相似文献   

18.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支点.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世界银行提出的真实储蓄率概念和核算方法,在考虑自然灾害、人力资本、绿色投资以及在净进口外部自然资本的情况下,提出绿色储蓄率概念和核算方法,以更全面衡量绿色国民财富,作为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基础和参照.本文计算1978-2010年期间中国绿色储蓄率的变迁情况,发现它的历史轨迹是呈现早期下降,其后不断上升的“J”字型路线,反映了这一时期生态赤字从扩大到缩小,绿色储蓄率不断上升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轮胎产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出口价格低廉,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极有可能陷入"贫困化增长陷阱"。首先验证了我国轮胎出口已符合"贫困化增长"发生的前提条件。接着构建贸易条件、行业财富和经济福利等变量,实证检验我国轮胎出口"贫困化增长陷阱"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轮胎出口尚未陷入"贫困化增长陷阱",但已存在贫困化增长趋势。从要素禀赋、全球价值链、比较优势陷阱等视角,分析轮胎出口呈现贫困化增长趋势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