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通过土司制度实现了对佤族聚居区的间接统治,这一制度的实施,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中央王朝鉴于势力较大的土司难以控制,于是采取"众建土司以削其力"的方式,分而治之;另外,中央王朝利用各民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削弱了土司的势力。土司制度的实施曾对佤族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等。但该制度的封建本质注定了它终将被历史所淘汰。  相似文献   

2.
佤山是歌舞之乡,哪里有阿佤人,哪里就有歌舞。阿佤人高兴时有歌舞,悲伤时有歌舞。喜怒哀乐多种情感都有不同的歌舞来表达。这些歌舞世世代代伴随着阿佤人,成为佤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佤族民族文化历史的“活化石”。如今,《甩发舞》、《木鼓舞》等佤族歌舞已成为大家熟悉和喜爱的经典民族歌舞。  相似文献   

3.
佤族     
<正>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hu)等民族交错杂居。  相似文献   

4.
双江县是中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主体民族联合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县,是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生活在双江县的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双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能够促进民族团结,具有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凝聚力、调节各族社会生活以及振奋民族精神等功能。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共同的社会文化功能,阐述了双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拉祜族居住地位于边疆,交通不便,环境封闭,所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各种传统信仰。至今,灵魂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仍然在拉祜族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着较大的作用,同时,也对拉祜族的民族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佤族文化是以“司岗里”文化和木鼓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一种多元民族文化。从自然环境看,佤族主要生存环境为内陆山区,山是孕育佤族文化的母体;从人文环境看,云南悠久的葫芦种植历史,是佤族“司岗里”文化得以产生和形成的人文环境;从内部因素看,“司岗里”文化的产生是以佤族古老的生殖崇拜文化为基础而产生。由此,可以推断,佤族“司岗里”文化至少可以说是在新时器时代就产生了。由于佤族长期受到封建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双重统治,被迫过着漂泊不定、不断遁入山林的生活,这使得“司岗里”文化得以完整保留下来,基本上没有重大的或者根本性的变化。纵观“司岗里”文化与其他南方民族葫芦文化的关系问题,“司岗里”文化不仅仅是佤族一个民族的,而且也是我国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等各民族共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主要论述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定国“联明抗清”之后,率部进入阿佤山区惨淡经营,对阿佤山各族人民,特别是佤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族杂居地区的教育工作的好坏.关系着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关系着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本研究选择民族杂居情况非常典型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地点。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这些年民族杂居地区的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诸如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我们必须给民族杂居地区的教育以特殊的政策.才能促使民族杂居地区的教育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景东傣族和金沙江河谷傣族是处于两个不同地域的傣族族群,从历史发展来看,他们的交流并不密切,但金沙江河谷的傣族族群却深受景东傣族的影响。景东傣族陶氏土司崛起于元代,兴盛于明代,对云南的傣族,特别是金沙江河谷的傣族族群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直接派兵征讨金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部分兵将留在了金沙江地区,融入金沙江河谷傣族族群;另一方面是景东作为统治傣族的一个中心,历经数百年,对周边的傣族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景东作为金沙江河谷傣族族群认同的祖籍地,景东及景东傣族的陶氏土司也得到了金沙江河谷傣族的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0.
高氏家族是云南历史上的一个名门望族。大理国时期,高氏家族世袭宰相,分封高氏子弟统治大理国的八府四郡。元明清时期,高氏土司长期统治鹤庆、永胜、姚安三地。高氏家族长期统治云南各地,对云南的佛教、文化教育、社会公益事业、民族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海德格尔的哲学观和语言观,文章首先阐明“物”的本质以及艺术品作为符号对“物”本质的超越性;其次,分析了海德格尔在“最纯粹的被言说”即诗中探求“语言言说”本质的论证过程;最后,文章指出现代人已经抛却了神性的尺度,并论证了诗歌定是人类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海德格尔的哲学观和语言观,文章首先阐明“物”的本质以及艺术品作为符号对“物”本质的超越性;其次,分析了海德格尔在“最纯粹的被言说”即诗中探求“语言言说”本质的论证过程;最后,文章指出现代人已经抛却了神性的尺度,并论证了诗歌定是人类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3.
我的家人     
我的妈妈是个漂亮的老师,她很喜欢我,也很喜欢她的学生。我的爸爸是个农场主,他很瘦,并且努力工作。我的叔叔是个屠夫,他长得又胖又壮,专门卖肉。  相似文献   

14.
傈僳族是一个跨国界民族,在中国、泰国、缅甸都有分布。泰国的傈僳族主要聚居在泰国北部的清迈、清莱两府。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泰国傈僳族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从贵州苗族、布依族情歌文化背景、情歌演唱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从音乐形态与演唱方面、民俗与音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傈僳族是一个跨国界民族,在中国、泰国、缅甸都有分布.泰国的傈僳族主要聚居在泰国北部的清迈、清莱两府.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泰国傈僳族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不少专家认为哀牢时期,腾冲以濮人为主体民族,但据腾冲出土文物和史籍记载,我们认为腾冲应以越人为主体民族。  相似文献   

18.
析教育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间对话理论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同。有学者指出,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以来,关于对话式教育或教学的论文发表有30余篇,其中包括《对话:教育交往关系的合理阐释》、《论大学师生对话关系》、《幼儿教育:从"奴化"走向"对话"》、《对话教学初论》、《师生:特殊的对话者》、《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对话:师生关系的新概念》等等。当今对话理论强调了师生互动,意在使教育成为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的过程。然而,当今对话理论"见人不见物",完整的对话教育应该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永昌《栖贤山报恩梵刹记》载有捐资修寺者苏庆父子事及其寺的格局,史证了白族先民曾在隆阳区,即古代永昌府聚居的史实;而记载碑文之《南园漫录》,则史证了白族先民在此地消失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