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应对考试的技巧和完成考试为最终目标。而考试是有确定答案甚至标准答案的,顺利完成考试只需在单位时间内熟练、准确地给出这些答案。  相似文献   

2.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应对考试的技巧和完成考试为最终目标。而考试是有确定答案甚至标准答案的,顺利完  相似文献   

3.
一篇课文怎样解读才算到位?在以应试为目的的旧教育模式下。“标准答案”一统天下。这个问题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一篇课文让学生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教师只要根据“教参”的提示把有关课文的方方面面知识或答案“转述”给学生。学生只需记住这些知识或答案能够对付考试就行了。所谓阅读教学.其实只是“教参”的读者在阅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阅读的结果。教师的全部工作也只是当好“教参”的作者和学生之间的“中介人”而已。有人把教师讥为“二道贩子”.道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尴尬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湖南教育》2011,(9):47-51
“孔明是不是诸葛亮?”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在我们的小学里竞成了一大公案——语文课出道试题:三国时代最富有智慧的人是谁?有学生答:孔明与庞统,结果被判为“错”。错在哪里呢?第一,必须回答“诸葛亮”,而不能是“孔明”;第二,只能回答“周瑜”,答了“庞统”,就是“错”。无独有偶,某网友看到儿子的小学考试卷后,对老师判错的很多题表示强烈不解,并且一怒之下上网发帖质问:为什么考试会有那么多的“标准”答案,就连题目要求“写你最喜欢的一句话”都是固定答案!该帖出来后,引发了网上关于考试设置“标准答案”是否科学的大讨论。考试到底要不要“标准答案”?我们该以怎样的角度看待“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5.
阅读了《湖南教育》1991年第6期《究竟哪种答案好》以后,我认为这的确是考试出题中常常遇到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值得深入地研究和广泛地讨论。要正确回答“究竟哪种答案好”,首先要弄清楚“标准答案怎样才算标准”。所谓标准答案,就是本身符合试题要求,可供评阅试卷时比较核对的答案。怎样才算标准呢?我认为它必须达到以下要点: 一、明确。答案要清晰明白而且确定,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二、具体。答案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要考虑周密,不疏漏、不抽象、不笼统。  相似文献   

6.
针对本科双创培养的定位,本文分析了电机学目前考试形式存在的问题,探讨电机学课程考试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形式。充分利用电机学实验引领理论教学模式以及Matlab平台的设计与仿真,拓宽电机学的学习广度与深度,探索提高文献查阅、阅读与文献综述能力。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表明,避免了标准答案考试的不足,激发了学生对电机学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觉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传媒撷英     
清华试题不设标准答案清华大学从本学期起鼓励老师尝试用没有标准答案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核。无标准答案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科学创新的能力 ,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只有好与不好的区别。据了解 ,绝大部分学生都欢迎这种无需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 ,并认为此举对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的出题与判卷水平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摘自1月23日《生活时报》)美国中学生时尚《电子约会》今天的美国中学生 ,几乎不再面对面地约会 ,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电脑显示屏完成的所谓“电子约会”。美国中学生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为8 7小时 ,上网从事…  相似文献   

8.
“雪融化了是什么?”老师在课堂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道:“春天!”然而,老师却一本正经地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  相似文献   

9.
某小学一年级考试,有这样一道填充题,“1个()和1个()组成11。”其中一个学生是这样填写的:“1个(7)和1个(4)组成11。”评卷老师给了“X”,原因是标准答案是:“l个(10)和1个(1)组成11。” 从学生方面看,确实,班上绝大多数学生所填写的答案是标准答案。老师教学中是按标准答案来教的,而这位学生没有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是按照另外一种方式来思考的,这种独立的思维方式给出的答案,从广义上讲是正确的,应该肯定,答卷上该给“√”。 从教师方面看,在大力推行创新教育的今天,老师还以是否符合标准答…  相似文献   

10.
热点扫描     
《四川教育》2020,(13):5-5
正确答案不只一个“一支铅笔8()”。有一道小学二年级的考题,要求填写合适的人民币单位。一名小学生填上“元”,被老师判错,因为标准答案是“角”。学生觉得被判错很冤枉,因为妈妈不久前就给他买过10元一支的铅笔。随着社会发展,物价变化,一些功能更多、更具创意的铅笔生产出来,价格从几角钱至十几元不等。按照“只要合乎题解,即可视为正确”的原则,“角”和“元”,都可以算是正确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就不应该一概判错。面对考试中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当学生的答案出现不一致时,出题者、判卷人都需要更加谨慎,把握好正确答案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建立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体系,改革考试和评价方法”是关键,而“改革考试和评价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科学地评价学生个体的考试成绩。 正如否定“应试教育”不是要否定现行的教育一样,否定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是要否定考试,不是要否定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考试又称学业成绩测验,是指要求被试完成的一定作业任务,然后根据被试完成这些作业任务的实际情况间接地评估被试内部的心理发展状况与水平(主要是知识与技能)。目的在于客观而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来反馈于教学活动。但从近些年的教育实践看,许多学校和教师总是用分数的高低和名次的前后来衡量学生,把考试成绩内涵简单化,从而极易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科学地评价学生个体的考试成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教育评价理论,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试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教多年来,小考大考不断,评讲试卷时教师在台上一题一题说答案,学生在下面一题一题记答案,表面上看来,学生听得认真,改得仔细,但效果却总是不太好。为什么?原来部分学生在试卷评讲中只记答案,标准答案一写就“万事大吉”了,成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下次考试仍然犯同样的错误。怎样才能提高试卷评讲的高效性呢?  相似文献   

13.
张巧霞 《成才之路》2011,(22):66-67
有这样一道语文题:冰雪融化后是什么?一个小学生很有创意地回答是春天。多么富有新意的回答呀,而标准答案是水,结果这道题被判为错。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一样,得高分,我们的老师按考试需要来给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应试技巧,结果将学生培养成了应试机器,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努力发挥考试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浩  刘晓帆 《成人教育》1999,(11):27-28
我国是世界上建立考试制度最早的国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被中国教育界看成是本世纪末的一次教育转型,也被看成是教育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在改革过程中,对考试的准确定位和恰当使用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一、“考试”与“应试教育”并不等同考试是伴随着人类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及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一。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将考试概括为“学校检查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我们认为,“作为教育测量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小学语文考试由于过分强调“依纲据本”(依据教学大纲和课本),一些试卷死抠教材,考查的大部分内容是课本上死记硬背的东西。有些“标准答案”特别是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的题目,则死抠教参,评卷时更是严格依照“教参”,不能越雷池一步。小学语文考试的这些问题加重了课堂教学中的“讲风”“灌风”的盛行。一些语文训练则成了机械枯燥的练习,严重的甚至演变成上课听答案,课后背答案,考试填答案。由于小学语文考试对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改革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下面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有时,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发挥,在教师的固定思维程序中、固定标准下往往“死机”.教师需要研究“死机”的情况,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在标准答案下“死机”“小花已经吃了10个苹果,桌上还剩12个苹果,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标准答案是:12 10=22(个)或10 12=22(个),而有的学生的答案则是:22-10=12(个)或22-12=10(个),答:妈妈买了22个苹果.评分时,教师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标准答案固然很好,让我们教师手上有一把刃剑,能很好地评判学生的结果,但它恰恰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的意识.我们应该看到标准答案的局限性,它不能很好地…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谈几点看法。一、以新课标理念为标准,创新语文教学现实语文教学,可以说很大程度上还带有应试教育模式的痕迹,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目标,以知识为内容,以灌输为方法。这种教学,完全是一种被动的教学,教师以考试为“指挥棒”组织施教,学生以教师为“最高真理”被动接受。上课听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课文,课后千篇一律地做习题,考试机械地背标准答案,从而把活生生、美滋滋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乏…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来,教师阅卷时总要先搞个“标准答案”,这样阅卷时就可以避免不少麻烦。应该说,在通常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可行的。以前我自己也是常常这么做的,而且效果也不错。然而最近一次阅卷时,碰到一位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解答和“标准答案”相距甚远,但仔细体会,却又觉得这个解答颇有道理,这就提醒了我:碰到和“标准答案”不同的结果时,教师不应当轻易地打上个“×”,因为“标准答案”之外完全有可能还有正确的答案的,特别是语文试卷中的一些分析题目,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从教多年来,小考大考不断,评讲试卷时教师在台上一题一题说答案,学生在下面一题一题记答案,表面上看来,学生听得认真,改得仔细,但效果却总是不太好。为什么?原来部分学生在试卷评讲中只记答案,标准答案一写就“万事大吉”了,成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下次考试仍然犯同样的错误。怎样才能提高试卷评讲的高效性呢?  相似文献   

20.
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所以不能强求学生的见解和标准答案必须是相同的几个字,应该允许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不同语言组合形式表述正确的观点。其实,这两种答案的差异仅在于概括性和具体性的差异。所以,评判此题,学生的答案应予肯定。我以为短文分析题不应拟“标准答案”,而应拟“答案要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独立阅读、分析、思考和品味的能力,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标准答案”只能框死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框框,只会引导教学走上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