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泰之印” 《档案春秋》去年第九期曾刊登过《我为宋庆龄保管五万元人民币》一文,文中有一处细节说到,当时如果要取用这些钱,必须凭宋庆龄的手信及盖上宋庆龄化名“林泰”的私人印章方可。这方“林泰之印”印章的篆刻者,就是本文主人公,沪上著名篆刻家刘友石。不过当年刘友石篆刻这方印章时,并不知道“林泰”就是宋庆龄。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岁末的傍晚,我正准备晚餐时,突然楼下响起一阵门铃声。我拿起对讲电话,下面传来一个声音:"我是邮递员!你有《档案春秋》的邮件,今天已是第二个了。"这话不假,下午邮递员送来的是个面积不小,薄而轻的邮件。打开一看,里面是个大红封面的荣誉证书,内文写到:"您在《档案春秋》杂志2013年第6期上发表的《亲历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文荣获‘我与改革开放——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征文佳作奖,特颁此证。"晚上送来的第二个邮件,是《档案春秋》征文奖金的汇款单。  相似文献   

3.
《档案春秋》编辑部: 2007年第4期《档案春秋》所载《1905年大闹会审公堂案始末》一文,颇为详尽地叙述了发生在上海的这场震惊中外的反对殖民主义风暴,再现了上海市民的民族正气,读之令人振奋.兹因此"案"主角关絅之名字有误,以及结语称"交涉失败而告终"有失偏颇,谨作补充.  相似文献   

4.
回音     
<正>蔡美权:贵刊2016年第12期《北上抗日先遗队征战记》一文,第44页"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玉兔"似有误。该句出自鲁迅的诗《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其中的"於菟"是虎的别称。朱此声:2017年到邮局订阅了《国家人文历史》《档案春秋》两本文史类杂志。《档案春秋》注重从原始档案、历史资料中解读历史,还有很多老人的口述回忆,内容比较可信。裴兰:作为一名报刊转载栏目的编辑,我经常要阅读大量期刊,《档案春秋》就是其中一本。杂志中有很  相似文献   

5.
《档案春秋》编辑部: 《档案春秋》今年第2期刊有程乃珊女士的《压岁钿趣谈》一文.文中谈到了"现已过世的海上一代名医陈存仁先生(他在上海威海路二号自建国医研究大楼,曾在老上海中医界传为美谈,惜现已拆除)."  相似文献   

6.
回音     
正刘思源:2014年春节,欣喜得知我的《千禧年,我拿到上海蓝印户口》一文获《档案春秋》杂志"我与改革开放——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征文三等奖。非常感谢这本杂志和编辑人员,让我等草民可以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并发表。Jimdrp:浙江出版社曾经出版过  相似文献   

7.
回音     
<正>张作光(山东):《档案春秋》是我最爱读的杂志之一,每期文章都仔细阅读。2015年第2期看到了《不灭的星火》一文后,我一口气读完,稍作休息又读第二遍,对老伴说:"要是能有一本《银幕荧屏一老兵·仲星火》这本书该多好啊。"老伴也说:我们这代人是看《李双双》电影长大的,李双双和孙喜旺是咱最崇拜的人了。在她表妹的帮助下,终于收到了这本书。所以,我和老伴特别感谢《档案春秋》,感谢作者老老夏,让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  相似文献   

8.
2015年我与哥柳和堤合撰《父亲柳中爔与中共第一座电台》(以下简称《电台》)一文,刊于《档案春秋》2015年第11期.内文中提到父亲早年与李强伯伯的交往与通信,当时主要凭借父亲对我们的叙述,以及涂作潮伯伯回忆录中的资料,通信原件尚未发现.后来我们找到李强伯伯1989年初写给父亲的一封信,内容很丰富,可补充《电台》一文的缺漏.  相似文献   

9.
征文预告     
<正>2010年是世博年,为了更好地记录上海人民的世博感受,保存世博影像,传递世博真实记忆,上海市档案局拟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一系列宣传活动,《档案春秋》、《上海档案》杂志将具体承办"安威杯—我的世博我记录"征文活动。本次征文活  相似文献   

10.
我在今年第8期《档案春秋》上发表《我和第一套人民币的情缘》一文,介绍了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制版者及票面人物原型之一——杨琦先生的故事。9月上甸.《档案春秋》编辑给我来电:江苏省委宣传部的一位离休老干部看了此文后十分激动,提出想与作者及杨琦先生见面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1.
正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  相似文献   

12.
回音     
<正>@周公正:近日,偶然翻阅2006年《档案春秋》,看到"开国中将谭辅仁被害追述"一文,当年这桩连环谋杀大案,在云南知青中流传纷纷,此文拨开迷雾,一解云南知青疑惑。@笔戈科技:感叹现在小孩子的童年都太单调,而70、80后"大孩子"们的童年记忆,正随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老美术片一样,慢慢地褪色。感谢《档案春秋》刊登了"小蝌蚪找妈妈"的相关文章,给我们留下些童年记忆。@顾宝羽:希望《档案春秋》能登以上海的人和事,但又有全国影响力的篇目。  相似文献   

13.
回音     
正瞿铭荣:《档案春秋》2020年2月刊上《伏罗希洛夫访问上海记》一文,使我回忆起当年情景。1957年4月,我就读于"时代中学"读初一下,那时学校在延安中路1135弄底(今"延安饭店"西侧弄底,靠近华山路)。伏罗希洛夫到沪那天市里组织市民在马路上夹道欢迎,正好路经延安中路。我家住在"慈厚南里"的安南路(今安义路)弄口(现在静安嘉里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下午我到"慈厚南里"的延安中路  相似文献   

14.
近日,《档案春秋》杂志系列丛书《那个年头那些事1966—1976》由学林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均选自2005年至2009年出版的各期《档案春秋》杂志,以1966年。1976年发生在我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特殊命运为反映对象.  相似文献   

15.
<档案春秋>编辑部: 拜读了2007年第12期惜珍女士的<唐家弄的前尘往事>一文,使我长了知识.过去以为天潼路814号内即为唐家弄,其实"唐家弄"也是一片地方,不是一条弄堂.  相似文献   

16.
回音     
<正>邵家全:我退休10余年,经常去真新街道图书馆浏览各类报刊。其中,《档案春秋》内容丰富,栏目繁多,以珍稀鲜见的真实档案,呈现给广大读者。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见我跨入阅览室,就向我招呼:新一期的《档案春秋》杂志到了。我拿起杂志,如饥如渴地阅读,针对有价值的史料旧闻,史传、视点等栏目进行摘录。许云倩:文史杂志钩沉历史,可读性、收藏性兼具。与同类杂志相比,《档案春秋》还是可读的,经常会带上飞机阅读。余加庆:得知《档案春秋》再次蝉联"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为贵刊感到骄傲。撷取有  相似文献   

17.
《档案春秋》编辑部:看了你刊2009年第5期《上海城墙拆除记》一文后,感到文中把拆城功劳主要归于姚文栅,而李平书只是作为官方支持者。我查阅了《李平书七十自叙》和其他有关文章,现把有关情节补充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故事》栏目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每周六11:30首播,每周一11:30重播。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日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9.
<正>您知道什么是"兰台"么?我以前也不知道,是李姐告诉了我。她对我的引导,不仅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兰台",也改变了我事业的轨迹。"林飞,你帮我把这个年报数字填一下,我眼花了,看不清楚。"李姐说完,擦了擦她的老花镜,费力地看着电脑上的数字。"好勒,你歇会儿,我来做吧。"填好后,我看李姐桌子上有本《兰台世界》,饶有兴趣的翻看。"林飞,你知道‘兰台’是什么意思么?"我想了一会,摇了摇头。李姐说:"我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2006年9月5日,市档案局(馆)期刊编辑部召开了由19个区县档案局(馆)局(馆)长参加的《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杂志2006年通联工作会议。会议由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兼《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杂志主编仓大放主持,市档案局(馆)局(馆)长兼《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杂志两刊编委会主任吴辰到会并讲话。此前,8月28日,期刊编辑部还召开了由部分市级机关、大型控股集团、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杂志2006年通联工作会议,仓大放同志到会并讲话。自《档案春秋》杂志更名改版以来,对如何"传播和弘扬档案文化"作出了尝试和实践。从这本杂志编辑出版近两年的实践来看,《档案春秋》不仅得到了档案界内部的首肯和欢迎,而且社会各界对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传播档案文化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