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烘湖水,浪打浪》歌曲旋律明快绮丽、亲切动听,富有浓郁的襄河民歌色彩。全曲为三段武结构:前奏有双簧管和弦奏出,描绘烘湖秀丽的自然风光。第一段是"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的复乐段,结构严谨、婉转流畅。第二段是对比段,采用二重唱形式,全段为三乐句乐段构成:第一乐句节奏明快、曲调欢跃,第二句旋律舒展与第一段在音调上形成鲜明对比,第三乐句同前段的落腔,形成二重唱"合尾"格式使前后两段取得统一。第三段是第一段再现,并有所扩展,最后再采用重唱"合尾"格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相似文献   

2.
正课型唱歌课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的回声》;学习力度记号:f、p教材分析:《友谊的回声》是一首充满童趣的的儿童歌曲。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为二四拍,二段体结构,A乐段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富有起伏感,仿佛是视线随着延绵起伏的群山而移动。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并  相似文献   

3.
走绛州     
中外民歌精选歌曲采用五声徵调式和轻快的蚣拍。音域在十一度以内。由于衬词的大量加入,使歌曲扩大到六个乐句。前三句为一个单乐段,第二句是第一句的扩充。后三句又是前乐段的扩充,旋律压缩成两个短句和一个长句。歌曲展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精神风貌。走绛州  相似文献   

4.
摘草莓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摘草莓》是一首活泼抒情的儿童歌曲 ,它以流畅跳荡的旋律 ,轻盈灵活的节奏和生动细腻的歌词 ,刻画了小姑娘的可爱形象和关心老人、尊敬军属的美好的心灵。歌曲为羽调式 ,采用五句式的乐段结构。第一、二个乐句是平行乐句 ,句首都作五度上行大跳接一个八分休止符 ,造成切分节奏效果 ,使音乐显得富有生气 ,充满活力。第一乐句的旋律比较平稳 ,是对景物和心理的刻画 ;第二乐句后半部分的音调跳跃跌宕 ,描绘了小姑娘活泼轻捷的身影 ;第三乐句由两个重复的、具有舞蹈节奏特点的旋律型构成 ,模仿了采摘草莓的灵巧动作 ;…  相似文献   

5.
乐曲分析钢琴小曲《小鸟捉虫》以鲜明的音乐形象及生动浅显的表现手法历来为幼儿所喜爱。该乐曲旋律为五声音阶大调式,抒情、活泼,全曲结构工整,分A、B、A3个乐段。A段共有4个乐句,旋律婉转而优美,宛如正在飞翔中的小鸟。B段共有两个乐句,用乐句重复的手段构...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 《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历新年一一泼水节的歌曲。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家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娃娃们在节日里的喜悦心情。歌曲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的不同,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教学时应注意区分附点节奏,正确掌握歌曲中结束句“泼进心里开出幸福花”中带休止符的节奏。  相似文献   

7.
小学视唱教学中我们应该要重视"句"的教学,从最小完整乐思单位"乐句"为起始,先分句,后联句,以句带段,以句表意,再过渡到乐段乃至全曲视唱,才能把完整的音乐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视唱中感受旋律美,体验旋律美带来的心灵愉悦。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笔者从几年来的乐句教学探索中萃取几个案例,  相似文献   

8.
教学提示:《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后来发展成为民间歌舞小戏《小放牛》中的一段男女对唱,流传于全国各地。唱词语言形象、生动,还包含了许多神话典故和传说,曲调明快、流畅,表现一个村姑向牧童问路时的情景。两人一问一答,边歌边舞,富于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小放牛》采用五声徵调式,2/4拍。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第三、四乐句是第一、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整个乐曲通过明快流畅的旋律,与生动活泼的歌舞形式相配合,使民歌增加了活跃、风趣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经过小、中班时期的音乐教育,大班幼儿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除继续引导他们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绪,理解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色等基本因素外,还尝试培养幼儿对乐句、乐段的感受能力。乐句、乐段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单位和表达音乐主题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培养幼儿对乐句、乐段的感受能力将有助于他们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幼儿感受乐句、乐段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探索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来体会音乐是一句句、一段段地讲述事情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赏乐合唱歌曲《乡思》选自《嘉禾印象——朱彝尊鸳鸯湖棹歌曲谱集》的水乡美景系列。歌曲为4/4拍,五声调式,意境优美抒情,旋律跌宕起伏,醉人的歌声浓缩成一片思乡之情。歌曲收录了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的第24、27、90首古诗,三首诗咏古时春日嘉兴艳丽的风光。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段八个乐句,用嘉兴方言演唱,情绪优美、舒缓,多为弱起乐句,歌词描绘了情满春城,歌传万家的美好景象。第二乐段为四个乐句,旋律下行,二声部的加入后更能推进诗情的抒发,充实了思乡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乐句?从概念上可以理解为:乐句是旋律单位,它的长短不一。我们打个比喻:一篇文章是由段落和句子组成的,一首乐曲是由乐段和乐句构成  相似文献   

12.
乐曲音域只有八度,结构为二段体。第一乐段有三个乐句,用五声音阶C羽调式。第二乐段扩充为四个乐句,结束在C羽调上。演唱时声音应柔美,注意唱好连音,咬字吐字要轻柔,唱“嗯”时,不要太用力,气息要均匀。该歌曲适合在大班下学期教幼儿学唱。 教法提示 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和提琴》并进行歌表演(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跳起来》)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我和提琴》这是一首挪威儿童歌曲。D大调,3/8拍,一段体结构,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每一乐句都是弱起,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完全重复,曲调轻盈跳跃。第三、四两乐旬旋律变化重复,其中出现了含有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使得  相似文献   

14.
【教学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音乐语言精练、表现诗情画意的抒情歌曲。全曲用主导动机"3、5"两音发展而成,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八小节,是两句采用跳进与级进交替的旋律,带有叙述般的情调。描绘了雪过天晴,腊梅怒放,作者骑着驴儿伴随着叮当作响的铃声,悠然自得地经过白雪覆盖的小桥的情景。第二乐段开始,轻快跳跃的节奏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旋律采用了主三和旋分解进行的手法,  相似文献   

15.
白杨和小河     
教材分析《白杨和小河》是一首采用拟人化和借喻手法的儿童歌曲,形象而生动。作品热情地沉歌了友谊和团结,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歌曲的旋律为小调式,结构为二段体,以歌曲最后一个乐句的音调为素材的8小节引出了第一乐段。这个乐段包含4个乐句,各乐句的小节数为4、4、4、11。前两个乐句连续使用了“”这一节奏型,显得轻盈跳荡,描写了小河与小树活泼、俏皮的形象,学唱时应采用声断气连的方法,既保持节奏活跃的特点,又避免因休止符的阻断而造成句子的支离破碎。第三、四乐句的音调转为连贯,多次运用切分节奏加强语气,其…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一)歌曲小学音乐第六册(湖北省试用教材)《鹰》是日本的一首家喻户晓,流传甚广的儿童歌曲。通过对雄鹰的讴歌,抒发了少年儿童的美好理想和豪迈志向。歌曲是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前后乐段各包含两个四小节的乐句,结构十分方整。第一乐段是歌曲的核心,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雄鹰翱翔,上下盘旋的形象;第二乐段为二声部合唱,节奏及音调均脱胎于核心音调,与第一乐段保持内在联系,表现了雄鹰的比翼齐飞,互相呼应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 三年级 第八课 教材分析: 《桔梗谣》这首朝鲜族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歌曲为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三、四句和第六、七句是第一、二句的变化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作了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所谓上下句结构,就是把两个相互对比、相互依存、相互连贯的结构部分(一般为一个乐句)组成一个结构整体(一般为一个乐段或乐段结构的完整歌曲)。这种结构整体是民歌旋律的基本结构形式之一。学习、探索和掌握这种结构形式的性质,对于了解民歌旋律的地方特色,表现手段,结构规律,进而运用这些特色、手法、规律创作新的旋律,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本就分析客家山歌最常见的曲式结构——四句体结构。客家山歌最常见的是四句体结构,它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结构,按照乐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它大体可分为重复型、并置型、起承转合型。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1.歌曲:摇篮曲:2.欣赏:鳟鱼(舒柏特)。教学主题:由欣赏引入新歌教学。教材分析:《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是他19岁时以克劳第乌斯的诗谱写成的。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乐句都是四小节,因此结构十分规整,第一乐段的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