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公共危机曾经与中国媒体是无缘的。1959年到1960年,因种种原因,河南信阳地区发生饥荒,当地主要领导在大量饿死人后还残酷无情的“反瞒产”、“堵外逃”、“截信件”,不但不放粮赈灾,反倒继续从饥荒农民手中强征粮食,还不允许人们逃荒自救,不允许通信求援。从而从信息通道上彻底封锁信阳地区,企图杜绝外界知晓信阳发生惨绝人寰的百万人口饿死事件。在这样前所未有的公共危机面前,一切有效信息都被严重屏蔽,媒体不可避免地失声。“信阳事件”是公共危机媒体绝缘化的一种典型表现,这种一旦发生公共危机,就采取各种手段屏蔽信息和屏蔽媒体的行为到今天仍然散见于各地,只是没有四十多年前的“信阳事件”那么极端而已。  相似文献   

2.
“屈死不告状,饿死不做贼。我们家冤屈得太狠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告‘120’。”从河南信阳来北京收废品已经十年的53岁的张书保,正在等待北京市西城区法院的判决。  相似文献   

3.
<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园艺场当知青的时候,有位要好的朋友,人们习惯称他为小常。小常来到农场小常(全名常全振)比我小一点,是日本投降那年八月份生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老家河南信阳地区(他家乡是固始县农村)遇上了解放后最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地里收不了多少粮食,又加上极左的"五风"刮得厉害,基层干部瞎指挥,媒体也胡吹"放卫星了,亩产几千斤上万斤了"。他父母在这场天灾人祸中先后饿死。那时,他还  相似文献   

4.
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主题报道活动为例,对信阳报业持续不断地坚持以"发挥自力来促进外力",充分利用本地"小媒体"做好"大宣传",使信阳从"城内"走向"城外",让更多人认识信阳、理解信阳、支持信阳,讲好信阳故事,传播信阳好声音,为信阳建设加油鼓劲。阐述地方主流媒体如何做好主流报道,并以此促进地方宣传及与其他地区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而扩大地方主流媒体影响张力。  相似文献   

5.
他们的幸福     
吴倩 《报林求索》2012,(1):96-103
<正>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不平静的年份里,全世界都在思量,到底什么是幸福。对于在9.0级地震中生还的日本人民来说,能活着就是幸福;对于饱受战乱之苦的利比亚人民来说,和平就是幸福;对于饥荒中活生生饿死的索马里儿童来说,一顿饱饭就是幸福;对于巴以冲突中的"战俘"来说,回家就是幸福。有人说,缺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可事实上反过来想,幸福,恰恰是拥有什么,什么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6.
李清 《青年记者》2010,(1):71-71
最近,武汉市气象局网站上,报道了一条题为"中共武汉市气象局党组关于2009年全市气象部门反腐倡廉工作意见"的消息,结果因"信息监控系统检测到不允许的词",而无法正常访问.有网友跟帖提到一件更荒唐的事,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的网站"民用雷达"页面,曾在打开时弹出一个提示"信息监控系统检测到不允许的词:口交",记者通过技术手段查证发现,这个不允许的词来自"民用雷达广泛应用于……港口交通管制等领域".(<南方都市报>2009年12月16日)  相似文献   

7.
"现代最具破坏性的火山爆发发生在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的坦博拉.1815年4月5日,坦博拉火山发生爆炸,……估计有9.2万人死于爆炸以及火山爆发引起的大饥荒."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的鲁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虫灾多发的地区.鲁国虫害主要有螽、蜚、螟、蜮、蟓五种,总计16次.鲁国虫灾多发生在夏、秋时节,常与旱灾伴生,虫灾频发引起了饥荒.  相似文献   

9.
涂蕙 《编辑之友》2010,(12):94-95
饥荒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诅咒. 从人类出现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开始了与饥饿作斗争的历程.饥荒绝非纯粹地由自然灾害造成,即使在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饥饿和饥荒现象依旧存在,其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远共于战争、瘟疫等.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1828次饥荒,平均每0.9年一次.从2006年9月开始到现在,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飙涨,许多国家出现粮荒,而一些粮食出口国把粮食作为一种战略武器来攫取自己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石屹 《当代传播》2008,(1):69-70
本文是作者2007年3月参加在奥地利举办的"新信息网络--对商业、政府和媒体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发表的主要观点.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相比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近年在我国政府宏观政策调控下,其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一样的发展格局,其中新疆这个离我国中原最远的西部地区,在互联网的发展上走到了与它相邻的其他西部地区的前面,笔者认为这个变化为政府和职能部门改善经济不发达地区文化信息传播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1994年,一幅反映苏丹大饥荒的照片获得了普利策奖,画面上,一只兀鹰盯着一个皮包骨头的小女孩,等待她死去.照片发表后引来很大争议,很多人质问作者卡特:"当时为何不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  相似文献   

13.
“我区将组织县市领导干部评选好新闻。”这条新闻是中共河南省信阳地委书记董雷同志年初在全区新闻工作者座谈会上宣布的。评选好新闻,历来是新闻界内部的事情。领导干部评选好新闻的意义已超出领导重视新闻本身。从1989年开始,信阳地区将  相似文献   

14.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应有的权益" 税务筹划就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到的现行税法,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利,根据税法中的"允许"或"不允许","应该"与"不应该"以及"非不允许"与"非不应该"的项目内容等,对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旨在减轻税负的谋划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有的晚报热衷于报道有关"死亡"的消息,委实令人生厌.表现在:一是把暴力凶杀的相关消息作为热点报道.凡是国内发生的灭门案,涉黑杀人案、精神病人杀人案,只要能搜集到这类信息的都"有闻必录",还常常对有的案子从案发到破案,再到审判、结案搞全程连续报道.有的还对死刑犯搞临刑前访谈,绘声绘色描述其坦然面对死刑,毫无悔改之意.  相似文献   

16.
《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荆门五村农田水利研究》(以下简称《治水》)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2003年,作者在荆门农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参加用电用水协会的会议。村民开了几次会,硬是没办法达成一致意见以合作提水。于是,在这个大旱之年,村民面对泵站的水,显得很无奈。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在于,荆门农民已经深谙"怕饿死的人就会饿死,不怕饿死的人不会饿死"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期的鲁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虫灾多发的地区。鲁国虫害主要有螽、蜚、螟、蜮、蠓五种,总计16次。鲁国虫灾多发生在夏、秋时节,常与旱灾伴生,虫灾频发引起了饥荒、  相似文献   

18.
报道地区不平衡,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些报纸在这方面作了些努力,制订了报道地区平衡表,规定了定期检查的制度,这都是很好的;缺点是仅仅从消灭"空白点"着眼,认为让一般地区或后进地区的报道经常在报上见见面,就算解决了问题.这样作的结果,容易形成"走过场"的现象,还不能说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谭志刚 《历史档案》2022,(1):110-115
自1644年清入关定都北京后,清廷扫除地方割据势力,收复台湾,到康熙后期,全国统治秩序稳定下来,基本呈现出了大一统局面.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廷的集权统治不允许有"化外"地区的存在.雍正帝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大一统"理念,摒弃"华夷之辨"旧的民族观,他在《大义觉迷录》中质问曾静:"九州四海之广,中华处百分之一,其东...  相似文献   

20.
从豫南大同医院看战时慈善医疗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教会医院的研究多重港口轻腹地,像僻处鄂豫交界的信阳城,一般无人问津.信阳作为京汉铁路之咽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每次战事发生都深刻地影响着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存与发展.根据河南省档案馆现存的集中于1920-1929年的豫南大同医院前期档案史料,梳理该院之建立、发展及医疗活动,有助于深入了解北伐战争前后地方医疗的发展及对病伤兵民的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