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土地,土地》到《人民,人民》,充分看出作家、诗人厉彦林思想的高度和深度、视野的宏阔和明晰、提炼题材的从容与精度,以及驾驭这种“大散文”必备的语言文字功力。
  我称其为“大散文”,与曾经听说的所谓“大散文”有所不同:它不重在幅制之大,动辄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也不在于作者口气之大,有咄咄逼人、我说你听之势;而是题材非轻又不那么具象,内涵深重很容易大而无当或流于空泛。作者何尝不曾想到类此难度,然而他却并未知难而止。对于一位富有责任感的精神文明建设者和人民群众的公仆,钟情并驾驭这一题材是绕不过的使命,岂能不对世世代代生活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作出清晰无误、热切而敬诚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厉彦林老师是我中学时期就已熟悉的作家,至今仍保存着上世纪90年代摘录到笔记本上一些他的诗作。2015年第7期《北京文学》刊载了厉老师散文宏篇《人民,人民……》,读来倍增力量,倍感欣喜与振奋。一本在手,不忍释卷。从遥远的青藏高原,我发短信给正在山东读高中的女儿:此文作者的作品曾数次入选阅读教材和高考试卷。这篇新作大气磅礴,笔法细腻,说理透彻,哲思深刻,宝贝女儿要反复研读甚至背诵,可以有效提高语文和政治考试成绩10分哈。当然,读此文的收获绝不仅于此。  相似文献   

3.
夏素贞 《历史学习》2003,(10):42-42
《历史学习》2003年第4期刊登了盛昌华老师的文章《哪项措施最能反映俄国人民的愿望》。说的是这样一道选择题: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采取的哪项措施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A.由工人对一切企图生产实行监督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C.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D.没收地主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耕种我同意作者的分析,认为当时俄国人民的最迫切愿望是退出大战,争取和平。但我对题目本身所给的正确答案C有异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人民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他们痛恨战争,迫切要求和平。苏维埃政府顺应民意,在彼…  相似文献   

4.
厉彦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于沂蒙山革命老区。他早年工诗,有诗集《都市庄稼人》《灼热乡情》问世。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散文写作,先后出版《春天住在我的村庄》《享受春雨》等书,并获冰心散文奖、吴伯箫散文大赛一等奖、《时代文学》年度奖等奖项,近百篇佳作被《读者》《青年文摘》《新华文摘》《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转载,并入选到中小学生畅销书《正能量阅读》《中学生魅力阅读》《崔峦教你写作文》《崔峦教你阅读与作文》以及中、高考试卷中。他的文章除了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与亲切,还有“大江东去”的豪放与担当。2015年7月《北京文学》发表了他的新作《人民、人民……》,此文刚一面世便引发了读者的热切关注。中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语文学科的受关注程度前所未有。很多语文教师经常遇到学生作文“如何真情写作”“如何驾驭大题材”的困惑,本刊在此转载这篇力作及部分评论,期望能给读者以感悟、启迪。  相似文献   

5.
这次刊登的社评是一位刚刚当上教师不久的读者的来信,虽然我们没有在文章的后面加上任何的评述,但是想来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都会有所感触。《新干线》的读者和作者中有不少人也都是人民教师,似乎喜欢漫画的人和教师这职业很有缘……好了,我们还是看看下面这位教师的感慨吧!  相似文献   

6.
这次刊登的社评是一位刚刚当上教师不久的读者的来信,虽然我们没有在文章的后面加上任何的评述,但是想来所有看列这篇文章的朋友都会有所感触。《新干线》的读者和作者中有不少人也都是人民教师,似乎喜欢漫画的人和教师这职业很有缘……好了,我们还是看看下面这位教师的感慨吧!  相似文献   

7.
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悼念张思德同志的会议上所作的讲演。这篇讲演的中心是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来阐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恩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这是一篇内涵极其丰富,思想内容非常深刻的  相似文献   

8.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新华社著名记者周定舫同志的一篇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说明文,最早发表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2009年9月又收录于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华社记者笔下的新中国》。几十年来她已成为一篇经典性的范文,  相似文献   

9.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新华社著名记者周定舫写的一篇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说明文,最早发表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几十年来,本文之所以成为一篇经典性的范文,给各个时期的学生以不尽的滋养和熏陶,除了文章结构清晰、能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完美结合、感情充沛外,最大的亮点就是用语准确,富于变化。本文语言的准确主要表现在下面三点:  相似文献   

10.
《当说必说》是一篇针砭时弊,言简意赅的好文章。由于作者是站在“真正的革命者”的立场上,以“对于人民、对于革命事业”的态度如何来判定是非的,这就确定了这篇文章坚定的原则性、思维的明晰性,和尖锐泼辣的战斗风格。文章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观  相似文献   

1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与其它三篇记叙文组成了一个单元。此单元又配备了知识短文《记叙的中心和材料》,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事记人状物的写法,使学生能正确地选择材料,叙述事物,集中表现中心思想。本课是纪念碑落成时,作者为了介绍碑的雄姿及建碑的意义,特地写的一篇通讯,其中含有说明的因素。本文虽属状物,但并非咏赞自然景物。教学目的应使学生了解状物文章的  相似文献   

12.
引子:一封来信,一篇帖子2006年4月14日的人民网(北京)论坛发表了一篇《人民教师怎么了?》的文章,作者“独伫寒秋”针  相似文献   

13.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论说文。学生看惯了记叙文,初次接触这样体裁的文章,一下子还真难以理解。预习课文后,我问学生读这篇文章的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的学生说,这篇文章读下去感到也不难,可还是不能理解整篇文章到底要说什么。……  相似文献   

14.
特别推荐     
爱国家、爱人民、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以这样的题材来写作,作文当然便具有了重要或重在的意义。赵玉麟同学的《我的中国结》,便是这样一篇习作。但是,习作在选材上具有重要意义,并不等于这篇习作就是一篇成功的作文呢。因为如果你不注意表达方式,那么文章就会变得空虚,成为空泛的情感和豪言的堆砌。在这点上,《我的中国结》是做得比较成功的。首先,作者找到了一个表达爱国家、爱人民的情感的适合载体,那就是“中国结”。  相似文献   

15.
第5期《人民文学》刊登了2个中篇、3个短篇。毕飞宇《相爱的日子》(短篇)与袁远《一墙之隔》(中篇)取材城市生活,以人与人之间隔膜、荒谬、却不乏辛酸的关系为情节主线,颇有现实气息。毕飞宇的《青衣》、《玉米》所有的劲儿都绷在人物心理上,外界的风吹草动左右着人物的心境。人物的举手抬足,都活脱脱是心头一出戏。这篇《相爱的  相似文献   

16.
书报之窗     
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究竟是一篇什么样的作品?最近,作者在《北京文艺》第十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回答三个问题》的文章,对此文发表前后的一些史实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人民服务》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著名的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配合课文的一幅插图是张思德同志在陕北安塞县山中捆柴的情景。全文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分五个层次进行叙述,根据本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可确立如下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第一方面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第二个方面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警句和学生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难点是认…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读苇岸的书就是《大地上的事情》,我不禁感动于竟然还有这样一 个真诚地关注大自然的人。作者通过《大地上的事情》展现了久已被忙碌的 现代人遗忘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观: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神圣的事;辽阔大 地上整齐摆着的麦田;日出日落的时间和速度……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小生命 的活动以及平常的自然景观在作者看来都是美好的。通过这一篇篇简短而 非常精美的文章,作者给人们看到大地的美。  相似文献   

19.
近日,有幸在《北京文学》拜读了厉彦林老师新作《人民,人民》。
  手捧文稿,研读数日,感触良多,脑海不时浮现出纪录片《开国大典》中亿万人民欢呼雀跃之场景,耳边不时旋绕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人民万岁”那惊天春雷般深厚的湘音……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加深对三篇散文的理解。二、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 一、比较三篇散文的相同点。 1.托物言志。三篇散文都是以物命题,都是在物上寄托思想感情。《灯》:托物抒情。抒发了作者对人民的信赖和热爱及对中国人民的胜利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丑石》:托物寓理。作者透过丑石,让人们认识现象与实质的关系,告诉人们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菱角》:托物说理。作者通过对菱角的联想,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