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新的教育观突破了传统教学观念的牢笼,做到了真正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在中学数学课堂中贯彻生本教育思想,把各种教育因素、理念、行动效果等综合起来考虑,学生自身得到了全面合理的发展,教学过程也变得不再枯燥。只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散文教学中存在审美变量缺失、概念僵化、角度局限等困境,严重阻碍了高中生文学审美素养的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提升学生文学审美能力出发,研究和总结出以重视前期铺垫、拓展审美变量、尊重课堂主体、发挥引领作用四个散文教学策略,能够切实散文教学的审美效果,突破高中散文教学的审美困境。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应当倡导发挥学生主动性,转变教师传统角色,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问题导学法来引导学生认识并解决问题。这就对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同时也是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的一种突破,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璩继立  李陈财  刘宝石 《教师》2012,(26):40-4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它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在本科土力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模式,是实现从"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转变的教学方法,与我国当前本科生教育宗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专业人才"相吻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思想政治课诸多教学困境的存在不符合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人人皆可资优"的人才观,不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研究发现,问题化学习是突破这类教学困境的关键。问题化学习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本质区别,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抓住"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的教学原理,从多个角度发展学生的独特智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高职学生的人格状况,了解高职学生人格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和心理等视觉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明确高职传统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期待为基础,提出改革文学教育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发挥文学在人格培养中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当代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整体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前全面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其不仅关系到学生具有怎样的汉语言文学功底,关系到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人才强国伟大战略决策的最终成败。因此,本文尝试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基本特点、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教学措施三方面内容进行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场所,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的场所,这就决定了课堂是神圣的,是不容侵犯、亵渎的。教师对课堂的尊重,就是对知识的尊重,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尊重,对国家教育的发展尊重。既然课堂关系到如此尊重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心存敬畏。在我们的传统教学课堂上,常存在着种种不敬畏课堂的现象,如:教师在讲台上拼命的讲,而学生睡倒一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高校中文系在外国文学教育教学上,存在着观念陈旧、模式传统、评价单一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应该怎样才能走出困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什么是外国文学,泛指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各国的文学。当前仍有很多高校沿用以往的外国文学概念,以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授课,这无疑显示出外国文学教学陷入学科困境,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方面。面对着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我们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更新内容、改革方法,才能使外国文学教育教学破除坚冰,突破瓶颈。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大学生的人格状况,了解大学生在人格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心理等角度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明确传统文学修养课的教学目标,加强课程的针对性。以学生的期待为基础,改革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文学在人格培养中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主要致力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对文学作品和作品中的文学性关注得都明显不够。在旧教育观念统摄之下,文学教育中恰恰缺少真正的文学气息;突出存在着肢解文学语言、忽略文学语言与常规语言差异等问题。新课标实施后,我们应当更尊重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在语言教学中,注重对语言语用意义的分析、注重语感教学;真正按照语言自身的规律分析语言。另外,新课标中新潮作家作品的选入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从语言学角度阐释它们的特点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必须改革才能适应时代变迁。在改革措施方面,我主张教学模式的转化,由过往的以知识累积和识别为目的的授课范式转变成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与人文精神为主的经典文本教学的范式。即:淡化"史"的线索,突出对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的分析,并且以解读经典文本为教学切入点。这一模式在实施时的可行性方法为:一是精选文本;二是突出经典文本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原创性特征;三是张扬经典文本的研究性教学之旗。通过实践,以经典教学为切入口,实施经典文本教学模式的意义有三:一是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教育背后的巨大教育空白——人文教育;二是突出了课程的特长,即审美性;三是克服了现代文学教学的空疏化倾向,并有助于引导学生研读经典。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必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的全面融合,现代化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教学工作,服从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本文浅谈我市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打造信息化校园,突破传统教育理念,从而走出的现代教育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5.
学会关心已成为21世纪的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关心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品性.教育关心着眼于人的发展,最终指向生命的自由生长.它是一种精神关怀,以尊重独立人格、个性为基础,以对生命整体的照看为依皈.它是以智慧为支撑的,其价值与性质就决定于教师的教育智慧.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充分运用这三种素质:尊重、希望、同情.  相似文献   

16.
高校文学通识课的课程思政改革,具有天然优势。一是作为通识课,其课程设置较专业课更为灵活机动;二是文学教育,可承传参考儒家诗教传统。有关的课程思政改革,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以审美教育为基础,以道德伦理教育为核心,以政治教育为指向。文学教育在这三方面,均能发挥基性的大作用,以促进全面贯彻课程思政改革。文学教育和课程思政,都应该追求以活的思维方式指导教学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教育要与时俱进,在传承与创新结合点上做文章,吸引学生兴趣,解决实际问题。发掘文学传统与影视艺术的关联、探讨经典的当代性、认识提高自身修养的紧迫性、认识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是在紧扣文学本体基础上,紧密联系现实的突破,对提高教学素质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基础,加以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另外,文学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深层次的值做以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在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教育技术为推动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充分获取、选择和利用教育信息资源,能够帮助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程式,设计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从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本文以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理论为指导,探讨在成人教育英语专业英美文学选读课中如何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并阐述多媒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周丽萍 《甘肃教育》2009,(24):14-14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班主任则是其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小学期间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以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会信任,学会尊重师长、尊重他人,健康成长,这也是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