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锋  杨曼 《辽宁教育》2002,(7):87-88
师: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我被课文讲的几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你们呢?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件事,为什么喜欢?仔细读一读课文,然后跟同桌说说你的读书感受.  相似文献   

2.
宁锋  杨曼 《辽宁教育》2002,(8):87-88
师: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我被课文讲的几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你们呢?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件事,为什么喜欢?仔细读一读课文,然后跟同桌说说你的读书感受.……  相似文献   

3.
孟继高 《湖北教育》2000,(12):28-28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孤狸和乌鸦》一课,在揭示道理之前,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喜欢孤狸还是喜欢乌鸦?”学生的发言很有趣: “我谁都不喜欢。” “我喜欢乌鸦,乌鸦很好玩。” “狐狸很聪明,我很喜欢它。”  相似文献   

4.
师: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我被课文讲的几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你们呢?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件事,为什么喜欢?仔细读一读课文,然后跟同桌说说你的读书感受。生:(读文,同桌交流)师:谁愿意跟大家谈一谈?生:我喜欢第2自然段写的这件事。(读第二自然段)我感觉到作者的家长能告诉孩子实情,而不是欺骗他,说明他的父母很尊重孩子。这里的“欺骗”我认为是“哄骗”的  相似文献   

5.
【课堂现象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初读课文前)师:请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遇到你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研读课文中)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完成学习目标。(交流汇报时)  相似文献   

6.
奇妙的化学     
同学们,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这样的事:为什么没有接近花坛,却已闻到了花香?你很喜欢吃糖吧?但苦于牙齿上有不少小洞洞,应该怎样医  相似文献   

7.
第—课时一读:通读课文,读懂课文,读活课文,领悟寓意师: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师:读了课文,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一、交代任务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十一课《鲁滨逊漂流记》。“逊”在这里读“Xùn”。这篇课文是英国作家笛福的同名小说的缩写。二、独立读书,自主探究(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师:通过阅读,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呢?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遇海难漂流到一个小岛上,他凭着自己的意志和辛勤的劳动在岛上生活了23年,最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生2:鲁滨逊是一个敢于面对现实,乐观、积极的人。生3:我读懂了鲁滨逊是靠种植小麦和畜养山羊,克服岛上没有吃的困难,使自己活了下来。生4:鲁滨逊是用船帆,为自己建…  相似文献   

9.
小阅的信     
小朋友们:你们好!第一次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很高兴。今后,这个版面将成为我们交流和学习的园地。希望能在这里和大家建立友谊,快乐成长。同学们,你遇没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你明明是好心帮助了别人,对方不仅没有感谢,甚至还去埋怨你?此时你很委屈!看完"飞鸟和游鱼"这篇小小说,你就一定会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0.
也许是同听了一位著名特级教师的观摹课的缘故,最近一个时期,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差不多都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在朗读课文后问学生:“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或哪几个句子?”据说这个环节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这篇课文,“我不喜欢”前些日子,我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课文的教学价值,从学生的学习需要来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解读",二是"鉴赏".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基于这样一种现实,即学生读_篇文学作品时,一般来说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读不懂",一种是"不喜欢".  相似文献   

12.
<正>一、温故知新:在梳理问题中形成任务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手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简单的话语说一说。生:这篇课文语言风趣幽默。师:请你把“风趣幽默”写到黑板上。生: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手指拟人化了,读起来很有意思。师:这是课文的一种创意表达。也请你把“拟人化”写到黑板上。《手指》是谁写的?  相似文献   

13.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可以说是一篇老课文了,位于旧人教版的第一册第五单元文言文单元的第一篇,是高一新生在进入高中文言文学习阶段首先遇到的一篇课文,编者这样安排可以说是独具匠心,从中也可见这篇课文的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在新的人教版中,这篇课文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一】阅读鉴赏第二单元文言文阅读鉴赏的第一篇,其作用和地位同样重要。为此,笔者是这样来设计讲授这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14.
[案例1]一位教师执教《将相和》教学片段: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 生1:我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勇敢、聪明。师:(语气平淡)嗯,还有吗? 生2:我喜欢廉颇,因为他知错就改。  相似文献   

15.
迪华朋友:你好!很高兴遇到你这样一位不甘失败和落后的朋友,换句话说,你喜欢探索人生的道路。你说感觉学习压力增大,学习成绩滑坡,自己不知道理想和信念是什么,不  相似文献   

16.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写故乡的杨梅树、杨梅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热爱赞美之情。在学习“杨梅树”部分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屏幕上打出一株茂盛的杨梅树)师:孩子们,你们见过杨梅树吗?看,这就是可爱的杨梅树,能说说你对它的印象吗?生:它的叶子碧绿狭长,看起来很茂盛,很美丽。生:我喜欢它的叶子翠绿鲜艳,我觉得它长得很漂亮很可爱。师:是啊,杨梅树确实很可爱,它的叶子狭长,四季常绿。春天到了,细雨如丝,万物复苏,一棵棵杨梅树经过了漫长的严冬终于等到了这醉人的甘霖。它们笑呵呵地大口大口地…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公鸡》(六年制小语第三册第12课)写的是一只整天夸耀自己美丽的公鸡在老马的帮助下,转变了态度,认真地为人们做事,最后成了一只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的公鸡。当学习完这篇课文以后,我出了一些题在学生中进行测试,其中有这样一题:你喜欢这只公鸡吗?选择其一画上“√”。①喜欢();②不喜欢();③喜欢又不喜欢()。有不少学生在③的后面划了“√”。当我问到学生“你为什么选择这条呢?”学生说:“这只公鸡原来很骄傲,总是和人家比美不做事,所以我不喜欢它;可是后来它听了老马的话,改正了,我就喜欢它,所以我喜欢又不喜欢。”学生有了这样的答法,我认为,学习完这课书并没有完全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这说明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国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说了一只狐狸因为摘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而小兔、小松鼠以为狐狸很聪明,不会骗人,就轻信了狐狸的话,也说葡萄是酸的。只是小猴子不相信狐狸的话,亲自尝了尝,才发现葡萄原来是甜的。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学生十分爱读这篇课文,喜欢文中各种小动物的形象,读后也容易从中得到一些启发。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把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定位在“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许多学生在课文学习后,也能认识到了这一层的寓意。但在深入分析课文中,总觉得这样的定位还…  相似文献   

19.
<正>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互动:教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学习《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略。)二、摸准学情搭好脉师: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谈一谈你对课文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生:我感觉这篇课文有点难,鲁迅好像从睡梦中醒来,讲了一连串的梦中故事。生:我觉得《好的故事》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20.
马士钧 《辽宁教育》2011,(11):54-57
师:进入第七单元,我们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和《小兵张嘎夺枪记》这两篇课文。这是两篇战争题材的故事,写得生动形象。今天,我们放慢学习的脚步,回味学过的两篇课文,来研究研究如何把大家熟悉的事写成一篇好作文。A同学,你喜欢看电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