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由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设计的中国运动员领奖服“冠军龙服”成为一大亮点。2012年是中国的农历龙年,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和平与吉祥,安踏公司的设计师们将“龙”融入到伦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领奖服中,希望通过中国运动员穿着“冠军龙服”向全世界表达真正的中国龙文化,表达中国“爱好和平、共同发展”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丹若 《百科知识》2024,(4):4-12
<正>作为华夏文明的图腾,龙是主宰着风云雨雪的神奇祥瑞之物。我们会自称为龙的传人,“龙”几乎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国人心中,龙年是很独特的,龙也是十二生肖中唯一具有神性的动物。民以食为天,在龙年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开启与龙有关的美食文化之旅,用“龙”食为您的农历甲辰新年送上如意吉祥!  相似文献   

3.
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千百年来,龙作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神圣的文化象征作用和神秘的价值功能。龙起源于原始社会,到了汉代,龙的形象即已基本定形。那么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它的原型究竟是什么?直到今天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4.
说龙     
2000年(农历庚辰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古时术数家拿12种动物来配地支,凡逢辰年出生的人属相是龙。龙是中国古老民间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相传龙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雨利万物。所以龙又被称为“天龙”、“神龙”。从中华民族5000年前的  相似文献   

5.
郝霖 《今日科苑》2010,(11):106-109
“‘龙’代表中国,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凤’代表阴柔、大爱、接收和包容,21世纪是一个以爱来创造和谐的世纪;‘帝皇’有两层含义,一是让爱来充满世界,二是象征南极的帝企鹅,帝企鹅则象征着环保与爱惜地球。如果南极北极冰层融化,帝企鹅无法生存的话,那么人类也就无法生存了。”在解释自己餐厅名称的含义时,龙凤帝皇餐厅董事长庄修齐意味深长地说。  相似文献   

6.
见龙在田     
岁月流转,壬辰龙年,龙兴云雨,利在农桑。“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图腾符号,被赋予力量、吉祥、幸运的内涵。2012年恰逢中国衣历龙年,这次龙年的来临,对中国而言正是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领航华夏的中国共产党将召开承前启后的“十八大”,而对于中国农业而言,则将是一个农业“升级换代”之年。  相似文献   

7.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中国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的同时,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事物,同样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主要从十二生肖中最神秘的龙的起源、图腾、习俗等角度分析阐述生肖龙的文化内涵,揭示了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龙的特点、实质以及与其他习俗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研究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制作出具有文化创意的产品。这将是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韩志阳 《今日科苑》2010,(14):226-226
1、河南省民间的舞龙文化底蕴深厚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龙的文化历史悠久,舞龙活动丰富,特别是有着“中华龙乡”之称的河南濮阳更是有着浓厚的龙文化和舞龙活动的氛围,积极地开展舞龙运动,能够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同时对宣传我省的龙文化和中原文化、开展对外交流也有着积极地作用,进而推动河南省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凤凰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7X):48-49
凤凰,是中国古代信仰中兆示和平吉祥、王道仁政、国泰民安的瑞鸟,亦称“风皇”,系雌雄统称,雄为“风”,雌为“凰”,总称“风”。风与龙、龟、麒麟并称“四灵”,乃禽类之长。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凤凰信仰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上达封建帝王,下止阊巷布衣,虚以神话传说,实以民俗生活。在衍生出凤凰文化特定内涵的同时,风与龙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图腾。  相似文献   

10.
陈博君 《百科知识》2022,(20):34-40
<正>提起龙蒿,相信很多人都对它比较陌生。确实,与青蒿、艾蒿和茵陈蒿等同属植物相比,龙蒿的知名度似乎并不是那么高。在我国不少地方,龙蒿常被误称为“青蒿”或“茵陈草”,有时甚至干脆被视为没有具体名字的野蒿。事实上,龙蒿不仅是蒿属植物中一个重要的专门种类,而且是蒿属中唯一被人们当作香味调料的植物。在欧洲,尤其是法国,龙蒿是一种非常有名的调味品,与洋芫荽、虾夷葱和细叶芹一道成为法式料理的“四大香草”,被誉为法餐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百科知识》2005,(5S):52-52
“长阳跳丧”、“秭归端午节”将作为宜昌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申报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长阳跳丧”是土家人自创的艺术珍品,也是目前土家文化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品种,被称为巴人历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2.
在世人的眼中,生龙风胎(男女胎)意味着福气、运气。比如,英国大嘴演员朱莉娅·罗伯茨于2004年11月28日生下龙风胎芬恩和哈泽尔,就被视为特别有福气,上天特别眷顾她。福气的解释可以说是,一次完成男女两胎的完美的生育任务,但更多的是文化的解释,即龙凤呈样的解读。所以,幸运能落实到科学上的并不多,最多是物以稀为贵的原理。  相似文献   

13.
朱启新 《百科知识》2007,(1X):54-55
中国酒文化举世闻名。其所以如此,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显示出东方传统文化的一道异彩。在酒文化的“礼”与“情”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不过,古代的酒杯名称很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其质地有铜、金、银、玉、牙、角、陶瓷之分.秀陋不一,用途则一致。  相似文献   

14.
<正>在神话故事里,龙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可上天可入海,威严又勇猛。所以怎么看,龙似乎和昆虫都不相干。不过,龙的头部很大,尾部上翘,身体细长,还有很多脚,如果把它缩小再缩小,就很像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了。这也难怪很多昆虫爱好者认为,龙的原型没准就是鳞翅目的某种昆虫,比如蚕。我国古有“伏羲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有桑、蚕、丝、帛的象形字,还有祭祀蚕神的记载。据此推测,中国大约从商朝开始人工栽桑养蚕;西周时,中国北方地区的蚕桑生产已初具规模;战国时期,人们已采用蚕丝纺织品制作衣服,并掌握了高超的织造、印染、配色技艺。作为一种经济昆虫,蚕被认为是上天的恩赐,有“天虫”的美称。  相似文献   

15.
每一位中国人都自称为"龙的传人",不仅仅是因为龙的高大辉煌的形象,也因为龙是十二生肖中的一代表,是中国独有的最神秘的图腾之一。本文主要从生活的角度,分析龙的起源、种类、由龙文化而引发的一系列习俗、文明,借此归纳总结龙的象征意义,并由此深思,十二生肖中的龙文化在现代造型艺术的研究中有哪些应用,并将继续发展向何种方向。  相似文献   

16.
国旗史话     
中国古代人使用的旗帜,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一个大部落联盟首领舜的旗,叫“绥”。它是把牦牛尾巴挂在杆子上作为旗。夏代开始,有一种叫“大麾”的黑旗。夏族以“龙”为图腾,旗上画龙,称为“旂”。自汉以后,使用的旗大多是为了指挥作战。军队的统帅,营帐之前常立有“纛”字大旗。古代有军队进兵时用的旗,称之为“旟”;有悬挂豹尾作旗的,谓之“豹尾幡”;有代表官号,作为符信用的旗,叫做“信幡”;有直幅的仪仗旗,称之为“幢”;还有专门用于灵柩前招魂的“招魂旗”。但作为国旗却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传说中的龙。龙也是封建时代中国帝王的象征。由于汉字的简化,原本的“能”也变为了现在的“龙”。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曾经还有两条龙一起组成的“拣”字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龙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6X):47-48
目前,以标榜“弘扬始祖文化”为宗的河南新郑“中华第一祖龙”项目闹剧被叫停。此前,也曾有专家宣称要放弃中国国家形象的龙标志,依据于龙乃皇权与专制之物,并称国际交往日盛的今天,中国之龙与西语“Dragon”所指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不能对接。一扬一弃,或爱或怨,彰显出龙在炎黄子孙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11X):54-55
龟,本是水陆两栖动物,在漫长的文化延续中,被国人注入了诸多的文化寓意:或灵之,“四灵”(麟、凤、龟、龙)、“五灵”(麟、凤、龟、龙、白虎)之一者,“介虫(有甲壳的虫类、水族)之精者”;或宝之,“天下之宝也”,获之“家必大富至千万”;或寿之,“寿蔽天地,莫知其极”;或贬之,有“龟奴”、“绿帽子”、“缩头乌龟”之俗谓,等等。  相似文献   

20.
寻找翼龙     
“妈妈,我想去寻找翼龙。”走了一会儿,小禄丰龙突然对身边的母禄丰龙低声说。“哦,这可是件大事,得和头领商议。”母禄丰龙建议。“我想自己去。”小禄丰龙解释。“你找死啊!”母禄丰龙呵斥道,“没见过卢沟龙么,你要独自走,一定会被它们的满口利牙撕得粉碎。”“不会吧,卢沟龙可比我们小多了。”小禄丰龙不以为然,“我看它们一般都是吃昆虫和一些小动物。”“可要是你遇上了一群卢沟龙,它们一定不会放过你!”母禄丰龙语气严肃。“不会那么惨吧!”小禄丰龙不死心。“你可能一天两天碰不上,你敢保证一直都碰不上吗?”母禄丰龙耐心给小禄丰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