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钾盐被列为我国七大紧缺大宗矿产资源之一,长时间内对外依存度高达70%。目前我国钾盐探明储量占世界2%,但消费量占世界钾肥产量的1/4。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如今已基本查清第四纪陆相钾盐资源与成钾规律,并在柴达木盆地和罗布泊找到具有大规模开采价值的钾盐矿(资源量9.9亿吨),但它们的服务年限仅20~30年,古代海相钾盐找矿至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在伦敦召开的第2届世界煤炭会议上,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煤以其储量丰富和价格低廉将在今后的能源市场上起主要作用。据估计,若按目前煤的年开采速度计算,世界硬煤储量够开采170年,褐煤够开采390年,因此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仍将是世界的主要能源,世界对煤的需求也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3.
美国页岩气开发的环境评估与保护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页岩气革命”正在改变世界能源,中国作为页岩气储量世界第一大国,页岩气的开采已成为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呈现出加速发展之势。然而,页岩气的开采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研究了美国页岩气开采所面临主要“四大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的大量消耗,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甲烷泄漏风险,地质风险。中国在未来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中,如何吸取美国经验,尽早出台有关页岩气开采的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做好初期页岩气资源勘探及周围环境影响评价、形成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全流程监管、建立政府领导下的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实现页岩气绿色开采,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珍龙 《科技风》2012,(23):120
2011年,我国的煤炭产量超过35亿吨,煤炭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长期大量的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使我国的采煤业和开采技术的很多方面都居于世界前列,但采煤业安全生产形势却不容乐观,百万吨死亡率仍高于国际行业平均水平。因此研究煤矿开采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对煤矿开采事故风险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19)
我国作为煤炭大国,煤炭年产量居于世界首位。近年来,井下采掘作业面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对开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综放技术并不成熟前,国内各大煤矿对厚煤层的开采普遍采用分层开采工艺,由此导致了部分煤炭资源被浪费。随着综放技术的发展,加之综采技术装备的不断完善,为煤矿井下作业面混合开采提供了条件。基于此点,本文就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6.
郑理 《金秋科苑》2012,(20):119-119
中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能源的支撑作用;而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0%。我国煤层赋存条件比较复杂,煤炭资源分布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经过多年开采,不少矿井中厚煤层已近枯竭,薄煤层的开采正规模化地进行,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对于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延长矿井开采年限和实现高效开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兖矿集团攻克薄煤层开采世界之“硬”,形成了薄煤层综采先进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郑理 《今日科苑》2012,(20):119
中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能源的支撑作用;而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0%。我国煤层赋存条件比较复杂,煤炭资源分布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经过多年开采,不少矿井中厚煤层已近枯竭,薄煤层的开采正规模化地进行,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对于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延长矿井开采年限和实现高效开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兖矿集团攻克薄煤层开采世界之"硬",形成了薄煤层综采先进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缓倾斜中厚层矿体在目前的矿山开采工作中可谓是最为关键的难题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技术难关。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随着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矿产开采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于缓倾斜中厚层的矿山开采工作而言,如何做好开采工作更是深受着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缓倾斜中厚矿体机械化开采的理论与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9.
过去五十年,中国的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者,踏遍了祖国的平原和荒漠,航行了渤、黄、东,南海,在海陆新生代上下第三系地层中找到了石油和天然气,获得年产原油1.7亿吨的巨大成就,名列世界第五位,从而不仅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且以陆相生油闻名于世。这是中国油气的第一次创业。  相似文献   

10.
目前,煤炭作为世界各国主要储备和利用的能源之一,关于煤炭开采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始终没有终止过,随着世界煤炭储备日趋减少的时代背景日趋明显,各国更是加强了煤炭资源的开采力度和技术措施研讨。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无保护层突出煤层的开采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并且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开采技术和安全措施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无保护层突出煤层的采煤方法对于技术性、安全性、科学性的要求高于普通的开采方法,必须得到国家煤炭主管部门和煤矿企业的高度重视,否则必将埋下发生重大煤矿安全事故的隐患,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是难以估量的。近年,我国煤炭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煤矿安全规程》中明确规定:"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只要发生过一次煤与瓦斯突出的现象,该矿井即定为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煤层即定为突出煤层。"突出矿井的开采技术条件普遍比较复杂,它同非突出矿井的开采比较,主要在开采程序、巷道布置、采掘通风、安全措施及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区别和更为严格的开采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提高稠油开采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稠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稠油的黏度高、流动性差成为制约稠油开采和集输的主要问题,稠油的黏度对温度的敏感性使得加热成为稠油开采和集输的主要方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运用微波能对稠油进行加热的开采技术,并对微波降粘机理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10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美国拥有一种新技术,能够开采以前无法开采的天然气。如今,这种新技术正从美国传播到世界上其他国家。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尤其是当下,人们越来越注重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而且随着清洁和低碳能源的使用已成为大势所趋,让世界各国早已对石油天然气资源进行大力开采,特别是天然气的开采。本文对世界天然气储备以及消耗总量情况进行概括,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天然气储备与消耗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煤炭开采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在设计方面跟随世界整体的煤炭开采技术浪潮而前进。只有发展煤炭机械技术,才能使得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同时,解放劳动力,保证煤炭开采工作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通过对我国的煤炭机械技术发展进行总结,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方案,为我国煤炭机械技术的继续发展寻求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活》2007,(3):21-21
世界能源机构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仅够开采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62年,化石能源即将枯竭。与此同时,大量使用传统化石能源,让世界环境不堪重负——全球气候变暖、空气污染、酸雨肆虐……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各国中,煤矿开采都是将露天开采作为优先的煤矿行业发展,同时,露天开采也是煤矿开采中最主要的途径。露天开采需要的条件较少,只要条件合适,就可以实现大批量的集中开采,从而大大减少了劳动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在我国,煤矿开采也是这种情况,然而,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和自然的局限,导致我国的煤矿开采行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在煤矿露天开采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其也为当地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导致当地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本文对当前我国煤矿露天开采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青海科技》2014,(5):55-56
<正>眼下,正值天然气冬季用气高峰,天然气供应趋紧,阶段性、区域性供需矛盾开始显现。一些人不免产生疑问:天然气资源到底够不够用?要回答这一问题,让我们先对天然气资源摸摸底。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至2009年年底,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近190万亿立方米。按目前开采速度计算,(静态可采储量)能满足63年的开采,而世界石油只有不到50年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统计了中国和世界的铀矿资源和分布,以及主要的开采铀矿的公司,最后展望了未来的铀矿需求,并简要的阐述了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铀矿实际。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提升自己国家的经济实力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奋斗目标,只有快速的向前发展才能不被世界所淘汰,才能适应世界格局的变幻。而支撑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科技,更重要的是合理有效地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矿产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本文就采矿工程中开采方法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缓倾斜中厚层矿体是目前矿产开采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技术难题,也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和具有的一项技术性难题。在目前我国的矿产开采和生产工作中,其发展与研究日益深入。但是截至目前,我国矿产工作中还面临着众多的不足与缺陷。本文就国内外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完善与应对策略,以供同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