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公布了美“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即“本土导弹防御”,和“战区导弹防御”(TMD)计划,并正式提出了修改美苏于70年代初达成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要求。1999年3月1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17票  相似文献   

2.
一、国家战略 小布什入主白宫不久,就指名道姓向中国“叫板”,打的是“战略博弈战”,出手的是NMD,即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追根溯源,实际上是1983年里根政府抛出的“战略防御倡议(SDI)”,俗称“星球大战”计划的延伸和发展,所以美国又叫它是“星球大战之子”计划。 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美国人又  相似文献   

3.
程向红 《百科知识》2000,(10):10-11
年初以来,国际社会围绕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计划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与较量。虽然NMD面临多方“围剿”,近日,美国总统又宣布推迟部署,但美国一些人仍未放弃试图利用NMD实现其称霸全球的美梦。 NMD包藏祸心 1999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法案》,不久,克林顿总统正式签署该项法案,使之成为美国国策。法案规定,美国将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尽快部署NMD。美国计划在2005年前在阿拉斯加部署20枚拦截导弹,两年后增加到100枚。之后还要在北达科他州部署150枚,并在美国境内、格陵兰和英国北部建立雷达站,发射带有特  相似文献   

4.
正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7年11月8日报道,美国导弹防御局和波音公司在格里利堡的反导系统发射井中放置了44枚拦截弹,美国此举旨在拦截来自朝鲜和伊朗的导弹。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请求国会在2018财年预算外增加军费,拨款40亿美元支持导弹防御计划。特朗普在致国会的一封信中写道:“此次拨款申请旨在支持额外措施,以监测、击败和防御朝鲜对美国、美国所部署军队、美国盟友或伙伴使用弹道导弹的行动。”  相似文献   

5.
一帆 《科技新时代》2006,(10):46-47
反应迅速的“天卫”激光防御系统既能保护军事设施,也能为民航客机保驾护航。 在两次“海湾战争”中,美军都大量使用了“爱国者”地对空导弹防御系统,用于对来袭的导弹进行防御。尽管美军对“爱国者”导弹系统的战果进行了大肆吹嘘,但仍无法掩盖其拦截过程耗时长,花费高,无法进行二次拦截等缺点。用昂贵的导弹系统拦截小型火箭弹,迫击炮弹更是显得不切实际。  相似文献   

6.
预计布什总统可能最早于9月正式宣布少量原型导弹在加利福尼亚和阿拉斯加部署就绪,用以保护美国免遭远程导弹的攻击。五角大楼将这一系统称之为“试验场”。当然,要使里根总统“星球大战”防御导弹计划的梦想成为现实,该系统还需具备更精密的雷达、拦截装置和天基激光器。但是国防部认为,该系统至少能够使朝鲜的远程导弹失效,因为朝鲜的导弹数量较少。但根据迄今已进行的有限的试验,下这样的断言恐怕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7.
《知识窗》2001,(11):38-39
在经历了一次成功、两次失败的试验后,华盛顿当地时间7月14日(北京时间7月15日上午11时许),美国防部发布消息称,在美国东部时间7月14日晚进行的第四次导弹拦截测试中,拦截物成功地将目标导弹击落,导弹拦截测试获得了成功.这样一来,布什上任之初提出的2002年为NMD实验追加83亿美元实验经费的法案肯定会获得通过,这相当于为NMD实验一下子就追加了40%的经费.……  相似文献   

8.
国际文传电讯社和俄塔社最近抛出一个令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震惊的消息:俄已研制出“革命性”的战略武器。俄总统普京表示,这种新型战略武器,能使任何导弹防御体系(NMD)失去作用。据悉,这种“极超音速飞行器”,能够在外层空间和地球大气层之间飞行。新型武器将从根本上改变俄罗斯发展核心武器的思路,它的成本远低于美国导弹防御体系。在不久前俄军的演习中,一枚新型号“白杨”洲际弹道导弹从俄北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的机动发射装置上腾空而起,飞向远东堪察加半岛的靶场目标。事后,俄第一副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强调,演习结果显示,俄罗斯…  相似文献   

9.
目前,俄罗斯的“防天”系统和“破天”系统基本上是在继承苏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水平仅次于美国处于世界第二的领先地位。俄罗斯认为,自己拥有突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能够穿透美国将来可能建立的任何导弹防御系统。由于搞战略反导系统既费钱,实用性又不很强,即使连美国的不少有识之士也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否有效表示怀疑,对付采取了诱骗手段或电子对抗手段的来袭导弹更没有成功先例,因此俄罗斯极力提高自己的破“天网”能力,积极发展导弹攻击系统。发展反卫星的“杀手锏”武器针对美国不惜代价部署的“天网”,俄军政领导人一再表…  相似文献   

10.
金科 《金秋科苑》2009,(9):73-75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对付苏联可能发动的大规模核袭击,建立以天空为基地实施全导弹拦截的综合防御体系,美国里根政府提出了新的"战略防御计划",也即"星球大战计划"。"星球大战计划"的实质既是军备发展计划,又是高技术发展计划,它的出台,预示着一个全球性的高科技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1.
中俄反制NMD     
布什毁约 7月15日,美国进行第四次NMD试验,宣告成功,五角大楼一片欢腾,布什总统决心加快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确保美国军力称霸全球. 同日国家主席江泽民抵莫斯科访问与普京总统会谈,讨论加强相关合作,反制NMD.  相似文献   

12.
能否有效地防御空中打击是一个国家防御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精确制导武器造价高,拦截成功率不到百分百,而密集阵防空火炮射程近,范围小,且拦截后的残骸有可能会造成威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电磁炮发射的可折叠旋翼蜂群式防空无人机设计。该系统依靠电磁炮将带整流罩的无人机群发射至3-5km高度后,依靠无人机自动控制调整为预定阵型,对导弹进行有效拦截。  相似文献   

13.
康琳 《科学大众》2013,(Z2):55-57
近日,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开了为美军研发的车载激光炮ADAM,即区域反弹药系统拦截试验视频。通过慢镜头可以看到通过激光拦截火箭,将1.5千米外发射的火箭弹战斗部引爆。美国军方称这种高能武器"飞行时间近乎为零、射击成本低廉,并且具有连续发射次数几乎无限的能力,足以抵御作战飞机和导弹等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金科 《今日科苑》2009,(9):73-75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对付苏联可能发动的大规模核袭击,建立以天空为基地实施全导弹拦截的综合防御体系,美国里根政府提出了新的"战略防御计划",也即"星球大战计划"。"星球大战计划"的实质既是军备发展计划,又是高技术发展计划,它的出台,预示着一个全球性的高科技时代即将到来。"星球大战计划"一出笼,立即在全世界掀起了狂涛巨澜。不甘示弱的世界各国纷纷作出反应,西欧18国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制定了"今后十年振兴科学技术政策大纲"……在国际国内形势的挤压下,中国的科学家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开始了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来思考中国的高科技发展问题,不得不考虑中国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竞争能力以及发展前景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小布什政府强行部署NMD国家导弹防御计划,俄罗斯积极作出反应,俄通社1月5日报道俄罗斯正在组建航天部队,并于2月底组织了一次自苏联解体以来规模空前的空中战略演习,动用了几乎所有的远程轰炸机。种种迹象表明,未来的太空必将不再太平,天军天战正在由概念变成现实,天战理论也正悄悄趋于成熟。可以预计在不  相似文献   

16.
慈旋  周龙  邵兵 《大众科技》2010,(6):68-69
文章在对空舰导弹突防过程中降高位置的约束条件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舰空导弹反导拦截模型,并设定空舰导弹和舰空导弹的弹道性能参数,由仿真程序进行计算分析,实现有效突破舰空导弹防御的降高位置选取。  相似文献   

17.
正"萨德"系统全名为"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是目前唯一能在大气层内和大气层外拦截弹道导弹的陆基高空远程反导系统。"萨德"系统主要是针对高空导弹进行拦截,采用卫星、红外、雷达三位一体的综合预警方式,能够识别、锁定并直接碰撞摧毁弹道导弹弹头。"萨德"系统射程远(达到300千米)、防护区域大(防御半径200千米),雷达探测距离可达2000千米以上。而同样著名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其射程只有15~30千米。"萨德"还具有较高的机动能力,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18.
近期,朝鲜半岛上由于局势紧张,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导弹竞赛。朝鲜声称他们的"大浦洞"导弹不仅能使韩国瞬间变成火海,而且能发射到美国本土。韩国也在美国的帮助下,不断增强导弹性能,抓紧开发。半岛上的竞赛使各国导弹防御系统向实际部署又迈进了一步。在美国的引领下,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建设可以说只争朝夕。  相似文献   

19.
1997年4月8日, 一枚“紫菀15”导弹在位于法国博多克斯的艾斯德兰中心成功地拦截了一枚模拟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C-22靶标。模拟靶标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000千米,高度10米。这次拦截试验标志着由法国、意大利、英国联合研制的“欧洲主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已进入实弹试验  相似文献   

20.
1月11日,新华社发布一条快讯,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向外宣布自己的反导试验消息,也是第一次明确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正在打造自己本土的导弹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