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学生在《化工原理》学习中对绝热饱和温度概念的错误理解,通过对热质同时传递过程的分析、讨论,阐述了稳定状态和瞬时饱和状态的区别及绝热增湿过程的特点,并给出绝热饱和温度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制冷空调领域的新型溶液除湿冷水机组,该系统可以由60~80℃的低品位热能驱动,如太阳能平板集热、余热废热等.对该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理论分析了蒸发温度、再生温度、环境空气温湿度、封闭制冷循环和再生循环空气流量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在参考工况下制冷量为2.5kW,性能系数达0.37,制冷性能良好;再生温度和环境空气含湿量对系统制冷量和性能系数的影响较大,而环境空气温度的影响较小;同时,为了使得系统能够经济运行,再生空气流量不宜过大,而封闭制冷循环空气的流量也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倩  宋垚臻 《茂名学院学报》2007,17(6):29-33,36
对国内外对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时热质交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热质交换数学模型和热质交换实验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初步探讨,为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超临界航空煤油在换热过程中会出现传热恶化的现象。本文旨在研究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质量流量、壁面热流、入口温度和压力对此现象的影响。创新点:1.分析超临界航空煤油的传热恶化现象;2.揭示超临界航空煤油传热过程中传热恶化现象与质量流量、壁面热流、入口温度及压力的关系。方法: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超临界航空煤油在管内的流动换热情况,分析其换热特性,并探讨传热恶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论:1.传热恶化是在壁面温度达到拟临界温度或流体平均温度达到临界温度时产生的;2.换热系数随质量流量的增加或壁面热流的降低而增大;3.通过提高煤油的压力可以显著降低恶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夏季气温高,大量的水分蒸发为水汽进入空气中,空气的湿度增大。水管中水很凉,使水管本身的温度比环境温度要低。当空气中的水汽接触到温度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表面冷凝成水珠。水汽的冷凝也叫做液化,是物质从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烧水的热锅中蒸发出来的水汽,在锅盖上凝结成密集的水珠,也是因为温度较高的水汽接触到了温度较低的锅盖后发生了液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文化影响力现象及本质的探析,既可以领略企业文化的温度、区域文化的高度和时代文化的风度,又可以窥见企业内刊的生存之道。借助于企业文化品牌效应和区域先进经济文化,企业在受众阅读内刊的过程中传递文化影响力。同时,企业内刊通过向受众传递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企业文化品牌效应和丰富区域先进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7.
石蜡催化氧化改性工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石蜡催化氧化改性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空气流量、催化剂加入量和反应时间对石蜡氧化过程的影响.在适当的反应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性能要求的氧化石蜡产品.  相似文献   

8.
综合题选编     
一、材料:图1为太阳的辐射功率及太阳能传递到地球后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过程.图1太阳把地面和空气晒热,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晒热的空气上升,空气流动形成风,又转化为风能.太阳把水面和地面晒热,并使一部分水蒸发,蒸发的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云,以雨雪的形式落下来,一部分又变成  相似文献   

9.
1 问题的提出 汽化热(L)指的是单位质量的液体汽化为同温度的饱和汽的吸热.要求在汽化过程中,气液系统中的液体和气体的温度始终不变,气体始终处于该温度下的动态饱和状态.量热学中“L”的测量数据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测得的.所以“L”便不能直接用于计算温度变化时的汽化吸热及温度变化时的凝结放热.在气液相变吸(放)热的同时温度发生变化的现象在生活、生产及自然界是随处可见的,在相关的中学物理奥赛及大学物理的题目中对此也有所反映.下面是两道涉及温度变化时气液相变吸(放)热的典型题目及其典型解答.  相似文献   

10.
冻干机干燥室内热质传递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国产冻干机冻干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三维结构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推导了冻干过程的热质传递模型,并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6.3对冻干室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冻干室内部,在靠近冷阱部分,水蒸气的扩散流速较大,最大速率达到0.065m/s,流速的最小值位于冻干室入口处,且方向与流向冷阱方向的水汽速率相反.模拟结果对深入研究冻干过程中的热质传递机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