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与中国古代养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同时,他在养生方面也创立了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养生保健体系,从道德养生、心理养生、音乐养生、体育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劳逸养生、读书养生、旅游养生等方面全面地阐释了中国古代的养生化。孔子养生理论的核心是致“中和”;孔子养生理论的特色是“身心并修”;孔子养生理论的精髓是“仁寿”。孔子养生的理论与实践是对中国古代养生化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养生先养心     
潘朝曦 《老年教育》2011,(10):55-55
中华养生学说中有一句名言,叫做“善养生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又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谓“内”,也是指心,那么何以养心呢?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社会文化批判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用人道主义和民本思想为武器批判现实政治的人性沦丧,荼毒生灵;二是用归朴返真的“自然”精神来批判现实道德文化的沦落和虚伪;三是用全性葆真、贵生重死的养生论来批判现实人们(主要是统治者)的放纵私欲、自毁生命。其对未来蓝图的构筑,就是要使人道主义、民本思想、“自然”精神和养生理论得到有机的融汇和落实。  相似文献   

4.
关于五脏养生,古代医籍有格言:“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安和;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恬淡少欲,肾水自足。”此格言强调了心理养生与饮食调节,是中医养生学的经典语句。  相似文献   

5.
王耀全  王艳红 《教师》2010,(15):119-1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儒道两家养生思想进行分析研究,“社会本位论”的儒家养生思想以为社会服务为养生的最高目标;“个人本位论”的道家养生则更注重个体人的生存状态,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养生是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文化与心理的反映,对传统养生世象及养生漉派的表现、思想特点进行深羽的剖析,去伪存真,是传统养生“古为今用”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7.
健民 《教书育人》2002,(7):48-48
春天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常带给人们一些意料不到的烦恼和不便,因此,春季的养生保健有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春寒宜保暖。春寒料峭,气候多变,乍热乍冷,时晴时雨,尤其初春,气温更是变化无常。《黄帝内经》有载:“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春日养生,重在保暖。古人有“春捂秋冻”的保健谚语,告诫人们春日应注意御寒保暖,遇冷不可强忍,务必及时添加衣服;遇热不得急脱衣服,宁可“捂”一下以免着凉染病。另外,春天人体内阳气向外开泄,每逢暖气吹拂,感染风邪常会出现热性症状,即常说的“热伤风”之说,提醒人们多加注…  相似文献   

8.
如今的保健新理念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又无所适从,今天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明天又说“饭后百步走,难以活长久”;这个说“菠菜炒豆腐搭配最合理”;那个又讲“菠菜炒豆腐不利于钙吸收”;张三说:“早起锻炼好”;李四讲“晚上锻炼有益身心”……针对许多互相矜持的养生说法,记走访了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编按]  相似文献   

9.
如今,“亚健康”困扰着现代人群,各种养生书籍便成为热门。目前最爱追捧的当属“刘太医系列”。作刘弘章、刘浡父子二人是明朝永乐太医刘纯的第24、25代承袭人,“刘太医系列”是二人根据先人养生理论和现代人健康问题推出的读物,从“皇家养生技巧”到“祖传独特配方”无一不令人心动。[编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有关体育与养生的文献逐年增多,但说法不一,有“养生体育”、“体育养生”、“运动养生”、“传统养生体育”等。本文在学习和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体育为立足点,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及人们生活的需要提出绿色养生,即指按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原则,参与者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养心、养神、养形的一种保健方法。并且还涉及了绿色养生的特点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