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汲取新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实施新课程,关键在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我与新课程同成长",相信这是每个生物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付诸行动的要事.下面,笔者从5个方面来论述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下教师必须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语文教师肩负着对学生培养品德、增进修养、激发志向、陶冶情操、开发智能、提高素质的多重重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意积累使用各种案例教学,努力立足教学实践,探索新课程实施的道路和方法,及时总结和反思,争做学者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专业成长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按照新课程理念,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它赋予我们教师更多的新内涵.教师要成长要发展,就要加强自我反思,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使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当一节课上完后,我们要及时反思这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有哪些新的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便于在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我们在反思中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完善和丰富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我们在不断地反思中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达到新形势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下面说说我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的成长体会.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90年代,我曾经写过一篇《语文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意义》的文章,分析了包括钱梦龙、魏书生等80多位著名语文教师的成长经历,提出了语文教师的个性特点、思维品质、专业情感和人格魅力等对语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该文曾获得了中华"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的确,由于语文学科人文性特质和文化载体的属性,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性品质对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意义非凡.一、语文教学特别需要语文教师的创新思想2009年,我获得了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颁奖会上主持人问我为什么要创新,我回答说:树叶告诉我的,因为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花儿告诉我的,因为岁岁年年花不同;阳光告诉我的,因为每天的阳光都是新的.我们都在努力寻求语文教学的本义,都在追求一种长线的目标和价值.但语文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即时的感受、现场的感情和个体的感悟.每一篇文章都似一个鲜活的生命,也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文本价值的个性把握和解读,是实现共性目标和永恒价值的关键;现场灵感和瞬间生成的驾驭能力,是语文教师最为核心的着力点.而要做到这些,必须靠教师的灵动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地对教师提出了多阅读书籍的要求:"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可见,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多读书、读好书是息息相关的。而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引导部分,更应从广泛并有针对性的阅读当中汲取知识,补充理论,开阔视野,掌握技巧;然后把从课本所获得的一切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起来,最终让学生获益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成长。  相似文献   

6.
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各有承载,必须贯彻学科教学的基本规范."教什么"、"用什么去教"、"怎样进行具体有效的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中这些古老而又新鲜话题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专业视野和教材视野--这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的成长首先是专业能力的提升,人格魅力的养成,文化素养的积淀.教学技术的纯熟,自我的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感此,我提出语文教师的“七度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学生时代,我有幸遇到多位品行高尚、教学精湛、素养良好的老师,至今他们温柔的眼神和贴心的话语仍萦绕脑海。做一名像他们那样的教师,成就学生良好的素养,成了我追逐的梦想,语文教学给了梦想一个起飞的支点。语文是母语,这样一种素养显然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更何况我们拥有如此悠久灿烂的文化,让后代传承弘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这也许是每次教育大讨论,语文教学成效总是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吧。虽然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很全面也很科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我遇到了不容忽视的困难与挑战。境况一:当"素养"遭遇"急功近利"。唐诗精华、宋词集萃、元曲绝唱,犹如颗颗璀璨明珠,多想让学生去感悟它们的千姿百态和无穷魅力,去诗化生活,美化人生。然而学生在陶醉的同时常说:这些内容考试分值很小,多学无益。在升学与未来职业、经济收入直接挂钩的时代,语文教学无奈地抛开素养、疲于应考。即便是叩问心灵、记录成长的写作也失去了昔日模样,学生在快速作文模式训练下,逐渐谨言慎行,不敢越雷池半步,写作风格慢慢千篇一律,他们飞扬的写作个性也踪迹难觅了。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辛酸。语文教师的教育理想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文章从专业理想、专业能力和专业灵魂三个方面,结合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系统论述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构,提出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巩固、内化、升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关键,它与中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精神成长密切相关。尽管语文教育界名家辈出,但从目前的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看,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仍是基础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应结合语文教育实践,从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意识人手。  相似文献   

11.
陈秋容 《新教师》2020,(1):58-59
在教学变革过程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转变,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语文学科从注重学科取向慢慢转到注重育人取向。为顺应这一时代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该时时刻刻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关注思维成长,指向未来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思维的成长,让语文教学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已成为语文新课程成长的瓶颈;而新课程学科听课评课,则可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机智、开展综合评价、利用信息技术和增强行动研究等方面培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进而推动语文新课程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军 《林区教学》2011,(7):40-41
研究和讨论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必须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实现高效教学。  相似文献   

14.
赵政庆 《甘肃教育》2020,(3):114-114
曹文轩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追求课堂教学艺术与高效课堂的同时,必须重视以下素养的提升。一、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小学语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教育事业,并把这种爱和满腔的报国热情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将爱岗敬业的理念通过教书育人的具体行为体现出来,进而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5.
蒋经纬 《科教导刊》2019,(10):140-14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在当下的一个新热点,是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色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由其教学能力素养决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指导着历史教学能力素养的培育。在这基础上,此文探讨了历史教师在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出色的历史教学能力和过硬的教学研究水平这三个方面的行之有效的专业成长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以大量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如若要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做到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教学,即教师一味进行繁琐的语文知识传授这一类陈旧地教学模式。而是应当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建立亲近教学课本、感知课本内容的条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要在"做"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进而深化自身的语文水平与实践能力。而课  相似文献   

17.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前提是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包括:理论修养、教学能力和文学素养。本文笔者就从上述三方面出发,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了具体探究,以期帮助语文教师将教学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相似文献   

18.
本真语文要求教学返璞归真,追求的是真实、朴实的语文。因此,教师要摒弃繁琐的形式、虚假的热闹和纷乱的状态等,明确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抓住"读和写"这条教学主线不放松,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课标”与“义教课标”的颁布,标志着语文教学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在课程目标变革、多元理论建构与教学实践探索等背景下,语文教学改进可定义为语文教师在外部机制的干预下,在系统的组织中,持续提高教学能力,进而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实践活动。语文教学改进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愈发引人瞩目,因为它关乎国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和青少年健康、和谐地成长。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非教学性备课受到了更多教师的重视。本文试从二者的内涵、特点出发,将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