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分值偏多,而且难易程度与初中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要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言文,理解文言文,就要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了,自然就会更喜欢学习文言文,也自然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文言文。因此,高中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现在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沈艳 《快乐阅读》2015,(2):43-44
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是以"做"为核心教会学生学。而根据调查,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普遍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自身的阅读与教学热情不足,以致课堂枯燥沉闷,学生失去学习活力。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把"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引入文言文教学,打破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3.
王伟 《中国教师》2014,(20):65-66
<正>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为了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高效课堂,就更需要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起来。可是文言文往往被学生认为是难懂的"天书",离现实生活很遥远,所以学习过程中总是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高效课堂很难实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主探究,了解文章大意有位教师曾说:"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任务多、学生被动背诵任务繁重的现状,通过抓实学生预习中"读准""通义""拓展",抓实学生课前自我学习,让文言文课堂教学"减负",也让学生在预习的自我发现中品尝文言文学习的成功与乐趣,增强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应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而目前文言文教学的课堂现状却是沉闷、枯燥、效率低。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课堂效率,部分教师积极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改革倡导"少教多学"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少教"就是要把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努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释放学生内在探究的能量,让学生学会学习。"多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激发兴趣——"少教多学"的前提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好之"、"乐之",他们的学习热情必然高涨,求知欲必会异常强烈,学习起文言文来就会以苦为乐,乐此不  相似文献   

7.
岳晓玉 《甘肃教育》2014,(22):86-86
正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推广和深入人心,语文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新课改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许多教师一直沿袭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的"扫描式"教学法,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我就自己10年来的文言文教学实践,认为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突破文言文教学固有的模式,是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普遍将  相似文献   

8.
李莎 《教育教学论坛》2013,(50):203-205
当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文"、"言"偏重,教师一味"满堂灌",致使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兴趣,课堂气氛沉闷。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以为文言文教学应坚持"文""、言"并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自主合作学习,同时以诵读贯穿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学习好比是在煲汤,必须是"文火慢炖",我们要对文言文学习多下功夫,而且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信心,这样,我们才能把文言文学通、学好,而我们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所以必须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时代的间隔,加上文化快餐等因素的冲击,学生对文言文普遍缺乏学习兴趣.而为了应试,教师"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唯恐学生遗漏一词半句,课堂上没有互动,没有激情,学生听教师打"字词持久战","除了背还是背",更是觉得很没意思.如此文言文教学就步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形成了"少、差、慢、费"的现状:少,课堂容量少;差,教学效果差;慢,学生形成积累慢;费,课堂教学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11.
<正>一提到文言文,不少学生便顿生畏难情绪,觉得文言文枯燥、单调,要坚持学下去很难。于是我好好反思了一下当前的文言文教学,觉得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作者、时代背景——逐词逐句串讲——作内容分析,教师基本上是"独霸课堂",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二是目标单一,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面面俱到,唯恐有所遗漏,学生成了被动笔记、背诵的工具;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教学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  相似文献   

12.
占仙兰 《学子》2013,(4):87-88
小学文言文教学遭遇尴尬,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对小学生来说,文言文距离学生生活久远",之、乎、者、也"生涩难懂,词意的表达和语法运用上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不同,是一种比较陌生的文体,因此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其次,小学阶段安排的文言文数量不多,课堂上有"言"而无"文"的现象居多,整堂课逐字逐句地对译,学生忙着做笔记,然后背诵,这样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倦怠,学习的兴趣被早早地扼杀在萌芽之中。笔者以为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特别要强调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3.
<正>使学生不再畏惧文言文,甚至喜欢上文言文,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关键。如何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笔者作了如下探讨。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我们老师把一篇篇韵律十足、文质典雅的美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老师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可是学生们却昏昏欲睡。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被动地去学习,自然兴致全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关键。怎样激发学生兴  相似文献   

14.
正黄厚江老师在其著作《还课堂语文本色》中,有这样一段话:目前文言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教学内容萎缩。很多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只有"言"没有"文",而所谓的"言"的教学又异化为文言知识的教学。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可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但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成为仅次于作文教学的"第二大难题",颇令语文教师头痛。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整理成文,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一、培养兴趣,激活教学气氛做任何事情,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文言文也不例外。大多数学生喜欢老师面带微容地同他们交流,喜欢老师讲出故事、成语或名言警句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基于这一点,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导入环节上做文章,让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用来导入的内容可以是课文本身所叙述的故事,也可以  相似文献   

16.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要"文、言"兼具,既要注重字词句的积累,又不能忽视文学文化、思想感情。通过"诵读",这种"动口"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把"读"贯穿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教学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教为"学"服务,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把"我要学"变成"要我学",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下降,同时使教师的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首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学习加以引导,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事情不能仅仅依靠老师。一、注重课堂导入中激发学生兴趣点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文言文距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缺少学习的语言环境,学生常常认识不到文言文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文言文的课堂也往往容易死气沉沉。因此,加强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改变当前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现状,是文言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难,效果差"的现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文言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可通过"加强诵读、鼓励质疑、引导阅读、鼓励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综观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其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更苦。要打破文言文教学的沉闷局面,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兴趣诵读、互动合作、拓展迁移、鼓励创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变"怕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