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丁玲的作品多反映具有自我意识的女性的精神痛苦,其悲剧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作品借此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思想;萧红的小说重在反映传统妇女生的艰辛,其悲剧具有强烈的文化意味,作品主要表现了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祥林嫂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我们探讨祥林嫂的悲剧价值,对于认识小说反映的社会、反映的主题、表现的审美价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祥林嫂的悲剧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一个悲剧典型旧中国的劳动妇女在社会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社会地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她们连姓名都没有。祥林嫂就是如此。旧中国劳动妇女的不幸往往是从婚姻开始,在婚姻问题  相似文献   

3.
试析《水浒传》中的潘金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在描写我国封建社会北宋农民起义故事的过程中,作者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写和塑造了一些妇女导致英雄男儿改变人生道路,走上起义的故事,丰富了《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妇女的悲剧人生。分析此类人物,有助于我们对封建社会本质的把握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五四"女作家的创作,真实而又深刻地表达了现代女性复杂的思想状态和生命体验。她们既关注了广大妇女不幸的悲剧命运,也呈现出仍然存在于广大妇女身上的性格弱点,其中主要表现为怯弱性、保守性、自私性等几个方面。她们以清醒的女性自省意识,探讨造成广大妇女不幸命运的各种原因,积极地为广大中国妇女探寻一条争取自由解放的捷径。  相似文献   

5.
萨都剌妇女题材诗涉及范围广体裁多样,通过对妇女命运的关注表达了一定的政治见解,表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妇女观和民主主义思想,并“最长于情”,未染道学气,客观上表现了以情抗理的进步倾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不同意流行的关于《红楼梦》主题的看法,提出《红楼梦》的主题是女权问题。《红楼梦》揭示了男权制是造成妇女悲剧的根源。在男权婚姻制下,妇女只是产子续后的工具。宝黛是女权思想代表人物,其悲剧不在宝玉而在黛玉没有婚姻自主权利。妇女一旦沾染男权婚姻制便使自己陷入另一种形式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论鲁迅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一生致力于对国人灵魂的冷峻剖析和人的命运、价值、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妇女问题尤其给予了深切关注。祥林嫂、爱姑、子君这些看似身世经历、处境教养、思想追求迥然相异的女性,然而,在她们深层的思想命脉中,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惊人的相似:都曾对自己的命运有所反抗,最终却接受并顺应了现实社会对妇女的角色规范。其悲剧有着复杂的社会内蕴、文化根源和心理因素:对封建专制权威神圣的恐惧,源于无意识无主名杀人团的威逼、妇女传统角色意识和奴性心理。鲁迅在艺术手法上突破传统小说情节和人物言行描写的表现方式,采用不同人物的对照,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对比,人物言与行、表与里、情绪涨落变幻对比,人物悲剧命运与喜剧氛围对照,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悲剧女性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陈独秀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发展过程。早期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尊重人格”“主张婚姻自主”以及“崇尚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后期思想集中表现出和社会主义思想的联系;他的妇女解放思想既有一定的局限性,又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土地》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作品,传达出了特定时代的文化反思。革命叙事和民间叙事在交融,但是乡土(传统)依然顽固,妇女也挣脱不了悲剧命运。电影的镜头语言也表现出了文化反思意义,具有一定的世界性眼光。  相似文献   

10.
印度女作家马哈丝瓦塔·黛薇的小说<哺乳者>刻画了一个普通印度妇女约书达一生的悲剧.约书达生活在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殖民主义入侵所带来的新旧思想的矛盾冲突中.活着的时候她是一个圣洁的母亲,死时她却成了一个社会新旧交替时代的牺牲品.她的命运代表了无数个印度妇女从殖民主义时代转向后殖民主义时代过渡时期的悲剧之一.  相似文献   

11.
奥尼尔的<毛猿>所展示的人类悲剧精神,与传统悲剧中所展示的人类悲剧精神,不仅在表现手法上存在差异,而且在表现状态上也存在不同之处.由于悲剧主体自我意识的逐步丧失,使作品呈现出人类悲剧精神不断下降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作品具有存在主义悲观思想.这种消极思想并不是剧作家有意设下的陷阱,而是从另一个侧面,促使人类对自身前途命运做更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悲剧意识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受儒道释思想的影响而独具特色:儒家既定的人生框架束缚下的伦理道德悲剧,道家虚无人生价值映照下的生命悲剧,佛家的无边苦海包围中的生存悲剧。儒道释三家思想使得悲剧意识深深扎根在中国文人士大夫心中,并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悲剧色彩的作品。同时,儒道释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国的悲剧精神,造成中国古代很多悲剧的"大团圆"结局。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文学革命不仅是一场以个性精神反叛传统观念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审美与艺术革命。在这场艺术革命中,五四乡土小说家有着突出的表现,尤其是其死亡叙事以悲剧表现死亡,完成了对传统死亡表现艺术的颠覆。这种悲剧风格的表现方式不仅丰富了死亡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审视死亡的另一视角,而且也在一定意义上促使中国人改变回避死亡的民族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思考死亡,从直面死亡的勇气中使生命意志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4.
《镜花缘》“妇女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李汝珍继承了明末清初以来世情小说彰显女性的传统,精心塑造了一批才华出众的女性形象,作品中所体现的男女平等、尊重女权等思想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总的来看,作品所体现的主要还是男性意识,作者的女性观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作者刻意炫学,忽略了对人物形象本身的刻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多刻板、单一,缺乏个性色彩,更没有主体意识可言,对女性命运的表现也缺乏《红楼梦》那种刻骨铭心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5.
杜佳 《华章》2008,(18)
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萧红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她是中国广大妇女的代言人,她最深切地关注于表现中国普通下层妇女的生存状况的女作家.萧红坎坷曲折的经历和由此而来的感觉生活的方式,使萧红对于女性悲剧命运的表现独树一帜,她的小说充满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对《祝福》中祥林嫂变化的分析来表现社会的黑暗,探究出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及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祥林嫂的悲剧是当时中国农村妇女对黑暗的封建制度、残酷的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她的悲剧更代表着封建宗法社会里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命运。祥林嫂代表了受剥削、愚昧、善良勤劳,虽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已有所挣扎,最终仍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祝福》是表现妇女问题的作品。长期以来 ,人们对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和小说的主题意蕴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解读 ,本文试从女性文化存在角度 ,透过祥林嫂心路发展历程 ,揭示出祥林嫂的悲剧是角色丧失与因袭濡染双重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悲剧精神是欧洲思想化中的精髓,是欧洲繁荣发展的理论基础。本拟从悲剧精神在柏拉图哲学中和欧洲思想史上的地位、柏拉图哲学中的悲剧表现以及柏拉图哲学悲剧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入手,简析柏拉图哲学中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从悲剧美学角度看,新时期八年(1976—1984)悲剧人物可分为二类:承验型悲剧人物和超越型悲剧人物。承验型悲剧人物有的缺乏悲剧眼光,有的几无悲剧性格,有的二者兼备,但都具有悲剧命运;超越型悲剧人物具有完备的悲剧形象,其中的知识分子有明显的自主意识,国家干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农村青年妇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青年,老年农民则表现得最有力度。  相似文献   

20.
李红 《甘肃教育》2011,(11):83-8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拟话本中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选自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小说通过生动曲折的情节,描写了杜十娘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作者对追求幸福被迫牺牲的妇女的深切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