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填充题(20分) 1.新闻报道时间性,要求在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求快,同时应注意掌握报道的时机。2.述评新闻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风貌通讯又称概貌通讯或旅途通讯3.特写新闻的特点是放大和再现,相当于电影中的近镜头(或特写镜头)。4.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年代写作的著名新闻有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相似文献   

2.
此书是人民日报记者艾丰近年来的新闻作品集,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青年记者丛书》的第一册。书中收集了新闻、通讯、述评、札记、游记、  相似文献   

3.
述评新闻     
述评新闻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是新闻记者感到单纯地报道客观事实(即纯新闻)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或不能达到自己目的时,对某种形势、事态、问题发表自己意见与看法,进行分析和解释的一种特殊的报道形式。它是一种介于纯新闻与新闻评论、调查报告之间的文体。在报纸宣传工作中,述评新闻通常表现为两种趋向:一种是综合新闻材料,适当加以分析评论,基本上是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一种是抓住某一新闻事件或事件中的某一片断,给以评述,议论、引申、发挥(或提倡或反对或预测),旗帜鲜明地表现记者的立场和态度,基本上可以归入评论的范畴。报纸上一些国际  相似文献   

4.
此书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艾丰近年来的新闻作品集,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青年记者丛书》的第一册。书中收集了新闻、通讯、述评、札记、游记、报告文学体裁的新闻作品,以宏观、评述性、问题性为特色。  相似文献   

5.
《北京日报通讯》改名为《新闻与写作》,《辽宁日报通讯》改名为《记者摇篮》,《黑龙江日报通讯》改名为《新闻传播》,《吉林日报通讯》改名为《记者与作家》,《大众日报通讯》改名为《青年记者》,《新华日报通讯》改名为《新闻  相似文献   

6.
在传媒业空前繁荣兴旺、海量信息汹涌而来的今天,述评新闻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不可代替的作用。述评新闻,又称记者述评,也称新闻述评,是一种以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和思想观点的新闻体裁。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又是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一般地说,它都以报道事实为主,但又以  相似文献   

7.
新闻述评是《经济日报》常用的一种新闻体裁。在20多年办报实践中,《经济日报》发表了一大批引起社会反响的优秀述评作品,也培养了一批善于采写述评报道的记者。但进入新世纪新时期,传统的新闻述评出题路数和表达方式乃至版面处理都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读者阅读口味的变  相似文献   

8.
《Xi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文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新闻文学导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版)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9.
(四)述评:事丰理通,事理交融。述评也是一种传统形式的新闻评论,虽然署作者(一般是记者)姓名,但代表新闻媒介发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它的作用往往不逊于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例如毛泽东同志写的《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1948.10.31)、《中央社窜改中共发言人声明用意何在》(1949.1.31)等,不仅代表新华社发言,而且反映了党中央的意见,向全国人民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政治阴谋活动。有人说,述评这种形式,始见于建国初期的“工作述评”,它实际上就是后来的评论员文章。(见范荣康《新闻评论学》)翻开我国的近代报刊,便会发现,在“五  相似文献   

10.
之滋获舟淤。娜楼芝李胶缎报班形橄二主心龚绳拼游卜谧群戴澎笼攀滋乡澎字茶令鼓淤介荣誉奖(共2篇)《勿忘黄土地》(言论)范敬宜经济日报《抓住机遇,中华民族的历史性选择》(述评) 阂凡路新华社 一等奖(共10篇)《中国农民盼什么?》(通讯) 段存章龚达发人民日报《萧榕告诉记者小平身体很好》(消息) 任卫东新华社《春天的机迹》等一组四篇(通讯) 度展冯并从锡印念国枢经济日报《在十四大旗帜下前进》(通讯) 李尚志何平新华社《中国人大代表的差额选举观》(述评) 田惠明王晓晖中国新闻社《社会主义民主的新篇章》(社论)人民日报《第八届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1.
《囍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丈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  相似文献   

12.
全省“十佳青年记者”、湖北人民广播电台驻鄂州记者站记者黎学明,十多年来,扎根基层,勤奋笔耕,年年超额完成各项任务。发稿量、头条和获奖作品位居各市州站记者前列。他采写的通讯《中部的希望在闪光》,消息《全国首例刑事赔偿案在鄂州办结》、《鄂州市还人才给企业》,录音通讯《奉献永无悔,生命铸忠诚》,录音述评《如此挂靠就是权钱交易》,见闻《科技入股,别开生面》等十一篇(次)作品分获中国好新闻奖、中国广播好新闻奖和湖北新闻奖。 黎学明多次受到驻地党委和湖北台党委的表彰。被省广播电视厅和省委宣传部评为抗洪宣传先…  相似文献   

13.
一、填充题(14分) (1)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2)导语是消息的开头。(3)新闻背景一般可分为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事物背景四类。(4)通讯按报道的内容分,大体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四种。(5)最近,徒步采访长征路的记者罗开富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目的地。(6)通讯《黄金梦的破灭》是人民日报的名记者金凤写的。(7)《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的作者是范长江。(8)以陕北革命根据地为题材的斯诺名著是西行漫记。二、问答题(16分)  相似文献   

14.
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来稿,大量的是非事件性新闻。举凡综合消息、典型报道、记者述评、调查报告、人物通讯等等,都是非事件性新闻常用的形式。《浙江日报》去年刊登的“镇海炼化推进两个转变”的连续报道、“打好粮食翻身仗”的系列报道以及“精神文明建设见闻录”等报  相似文献   

15.
艾丰是谁? 前些年,他发表过揭露黑龙江大贪污犯王守信的通讯《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后来又发表介绍我国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通讯《已是山花烂漫时》,介绍引滦入津工程的通讯《背水之战》,反映襄樊市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经验性通讯《现代化的觉悟》。他的学术专著《新闻采访方法论》以及与人合著、合译的《记者的素养和技巧》、《新闻报道与写作》,都在读者中获得较好的评价。今年以来,他又发表系列述评《菜篮子引起的思考》和《葛洲坝的启示》等。读了这些作品,感到它们气宇恢宏,立意高远,耐人咀嚼。他如何做到这一步的呢?我早就想能探索其中的奧妙。  相似文献   

16.
刊林漫步     
西方通讯社要求记者掌握消息、通讯、述评、特写等各种新闻体栽的写作方法,尤其要精于消息的写作。他们对如何写好消息都有书面的手则,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有如下几点: 一、标题 要简洁醒目。如美联社记者劳伦斯·戈布赖特的代表作标题:《林肯总统遇刺目击记》;1994年出版的《新闻报道精品选》中还列入了新华社记者写的新闻标题《一曲“凤凰琴”感动亿万人》、  相似文献   

17.
“有新闻而写出来却平平淡淡”或“总感到没什么新闻可写”,这是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常遇到的问题。本期我们请解放军报记者部副主任王文杰同志回答河南战士黄增瑞提出的有关新闻敏感性的问题。王文杰同志是解放军报主任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当记者18年,发表多篇文学和新闻作品。出版过《军中好男儿》、《蛛网》等五本报告文学和散文集子。《飞向南太平洋》、《冰峰哨卡》等10多篇消息通讯获全国、全军多种新闻奖。  相似文献   

18.
信息灵通,这是做好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前提。所谓信息灵通,是指记者或通讯员对负责报道分工范围内,乃至社会上发生或出现的带有“新闻味”的种种新鲜事和新的思想动向等等,了解得迅速及时。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写道:“消息(即信息)来源是记者生命的血液。没有通过消息来源得来情况,记者就无法活动。”那么,怎样广泛掌握新闻信息呢?总结中外一些记者的经验,主要有四条渠道: 一、从各种书面材料中掌握信息。记者和通讯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列宁创办的《火星报》,奠定了布尔什维克报纸的光荣传统,这话的确.《火星报》版面的安排究竟有些什么特点,是否象这样政治性很强的报纸就很少新闻性呢?为了便利读者通过直观得出切合实际的回答,我们翻译了《火星报》第一期(附后),供大家参考和研究.《火星报》第一期共八个版面(对开).以后各期,或八个版面,或六个版面,或四个版面,唯有第四十七期是十个版面.从第一期中,我们看到,政论版(包括社论和文章)和新闻版(包括新闻、通讯、新闻述评和读者来信等),大体各占版面的二分之一,即各为四个版.但从第二期开始,新闻版所占的版面一般总要大  相似文献   

20.
八月二十日,首都新闻学会新闻刊物学术研究组召开适应新闻改革新形势,进一步办好新闻刊物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中国新闻学会副会长钱辛波、秘书长何光先以及《新闻战线》、《新闻学刊》、《新闻与成才》、《新闻三昧》、《新闻与写作》、《光明日报通讯》等首都二十多家新闻刊物编辑部(组)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主要由《军事记者》杂志主编金为华同志介绍了办刊经验,钱辛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