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2023年8月,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郑永廷文集》(1—8卷),荟萃作者一生学术研究的思想精华,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立发展的近40年历程中,全面呈现了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独到见解和真知灼见,是思想政治教育自信的学术建构,是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文集。它的出版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史记鸿裁》是笔者从明穆文熙合刻本《四史鸿裁》中抽取《史记》相关部分点校整理后取以今名单行出版的史抄著作。穆文熙爱好《史记》,此书是作者节抄选录《史记》精华部分并各加评语编撰而成。这些评语既有个人的批语圈点,又有他人的评论辑录,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窥探许多名家对《史记》的微观评论,更多的是从这些渗透着穆公真知灼见的评语中探析穆公研究《史记》的心得与成就。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献中存有《荆门集》一书,但作者并不是现今人们认为的尚颜。尚颜的作品古代只有《尚颜集》《供奉集》二种。古代《荆门集》一书的内容在《湖广通志·卷一百十八·杂纪志》《盘洲文集·荆门集序》中有所反映,与今编《荆门集》大有不同。《盘洲文集》虽为洪适文集,但其中《荆门集序》的作者并不是他,可能是荆门当地一个名气不大、官阶不高、曾做过洪适下属的文人。  相似文献   

4.
徐珊珊 《文教资料》2012,(34):21-22
《史记》和《汉书》都是非常重要的史学著作,且二者关系较为紧密,汉高帝刘邦元年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的史实可互为佐证,现以中华书局出版的金陵局本《史记》作为底本,校以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先谦《汉书补注》为底本的《汉书》,对其中列传部分进行重新校读,以札记形式整理成文,期望对阅读和研究《史记》、《汉书》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近出版的《毛泽东文集》六至八卷收入的毛泽东各种文稿、讲话和谈话记录。这些著作涉及的内容很广泛 ,其中 ,关于统一战线方面的内容占有相当的份量。《文集》的出版 ,为我们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的统战思想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对《史记》文学性给予界定。它从前人对《史记》文学性的认识过程及今人对这一认识的分歧谈起,指出如今问题的症结和焦点已经不是《史记》是否使用了文学手法问题,而是《史记》是否具有文学创作的性质问题了。文章分别从道理上和实质上─—着重从所写内容对象(以人物为中心,对人物“为人”特别关注,使笔下人物具有了文学上“人学”的人的特点;写进了作者的人生体验、生活发现以及作者的理想、追求,是经过审美观照之后的审美创作)、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动机(不但有历史家的强烈使命感,还有文学家的创作冲动;不但为中华民族述史,而且为中华民族写心,把自己作为民族的良心)、作品的表现方式和创作方法(重点从心理描写、人物语言、人物典型化考察分析)、以及将《史记》及《史记》据以为素材的那些先秦典籍中得到的实证几方面进行论证。同时,本文就《史记》文学性的概念、《史记》的文学创作性质与《史记》作为“实录”的关系作了简要界说。  相似文献   

7.
《史记》的创作受到《左传》的影响,《史记》的很多材料来源于《左传》,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将《史记》采用《左传》之材料分为以下几类:《史记》对《左传》的材料剪辑摘要;《史记》对《左传》的材料归纳综合;基本引用《左传》原文或采用《左传》原意;《史记》在采用《左传》材料时,适当增加了文字以体现作者意图;《史记》与《左传》主要内容一致,但在细节上存在差异;《史记》中某些用词义项或某些说法可从《左传》中找到出处、原由。  相似文献   

8.
据中新网消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近日出席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所和东方文学出版社在莫斯科举行的《史记》《周礼》等中国经典著作的俄译本推介会。推介会重点介绍了俄罗斯近期出版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汉学研究新著,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司马迁《史记》俄译本第九卷和《周礼》俄译本。《史记》俄译本第九卷的  相似文献   

9.
晋文公重耳是《国语》、《左传》、《史记》三部著作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位春秋霸主.其记载大体相似但同中有异:《国语》中的晋文公从善如流但缺少霸气与沉着果断的决策能力,《左传》中的晋文公从一开始就充满英雄气概,《史记》中的晋文公形象更具立体感,司马迁充分刻画了人物成长与性格发展的过程.比较研究重耳在三书中的形象差异,我们可看清作者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0.
《高祖传》乃是记述汉高祖的言行即时记实史料。它与《楚汉春秋》、《汉著纪》、《世本》等为《史记》或《汉书》提供了秦、汉时期的史实,由于它早已亡佚,作者也鲜为人知,通过对其轶文的考证,并参考《史记》、《汉书》等史料,厘清两汉时著纪与起居注并非是同一种记事材料,推知《高祖传》非女史记录,力求找到《高祖传》的作者。  相似文献   

11.
《史记》“近于圆而神”,《汉书》“近于方以智”,这是马班比较研究的传统论点,但历来谈及此问题的学者都本于章学诚,很少注意到顾炎武也有相似的论点。我们从文献学的方法出发,对《汉书》和《史记》进行比较,钩稽出《汉书》对《史记》做了挪置的材料,对顾炎武的论点进行了再阐释,从叙事手法的角度重新论证了《史记》“近于圆而神”、《汉书》“近于方以智”的传统论点,使其更加充实有据。  相似文献   

12.
《史记》采《世本》而勾勒出周章事迹,揭示周章在吴国和周王朝历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史记》较《世本》更细密,更具有历史价值。本文探讨《史记》与周章的关系。周章为何人?在江苏常熟市虞山仲雍墓南侧有一座墓,墓碑上刻有“古吴王周章陵墓”字样。  相似文献   

13.
学者对《史记·孔子世家》一文存在不少争议,要之有二:一是体例上,司马迁著孔子之传是挂靠“列传”还是入籍“世家”?二在内容上,太史公述孔子言行是尤多“妄言”还是别有“诗心”?孔子言行是否尤多妄言虚语。对于前者,古代学者有一个误解,即认为“世家体”在司马迁时代已是一种述史定例。司马迁实际上是因孔子“追修经述”以“拨乱反正”白于伟大历史实践才将其列人世家的。对于后者,古代学者只知其一,未明其二。太史公实际上是有意运用不实史料以揭示孔子一生“不用”的悲剧,以表达自己的悲孔惜圣之心。  相似文献   

14.
张良故事从《史记·留侯世家》开始一直流传于世,张良故事中的侠主题主要表现为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事,在《史记》《汉书》正史里表现为复仇、游侠的形态,形成了固有的侠风色彩。随着历史潮流的变迁和文学的发展,不同时期张良故事的侠主题受到当时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而展示了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为《史记》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司马迁高尚的人格所激励,近三十年来肖振宇教授在《史记》研究中默默耕耘.其研究主要着眼文学本体视角,内容涉及《史记》叙事策略、写作艺术、民俗文学研究、人物评判,以及司马迁的思想和人格,《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赵望秦、张新科教授主编《史记文献研究集刊》荟萃了三秦学人数十年心血整理点校的数种《史记》新版本,汇集了两千年来《史记》研究文献资料,视野开阔,材料新颖,必将进一步推动《史记》学术研究的繁荣展开。  相似文献   

17.
《史记》为中华民族述史写心。此文就司马迁对人口自我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史记》写人特别关注人物的“为人”,重视写出人性的人;司马迁身历生死炼狱般的生命体验,对人生、人性获得超常的认知和体悟;《史记》写人所具有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和人的品德节操、人的性格个性两个普遍性;司马迁对人性以及民族劣根性的探究五个方面,进一步阐述和论证“《史记》:一部中华民族心灵史”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8.
《史记与民族精神》一书,溯源探流,纵横开拓,从哲学与民族学的角度对司马迁的民族思想与《史记》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史学界在《史记》研究领域中的空白,开拓了《史记》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学者水泽利忠广核《史记》众本,详录异文,其中很多材料可以订正今本《史记》三家注。但《校补》仅仅罗列异同,不作考辨,使学者无从判断。文章参考相关文献,对中华书局《史记》点校本本纪部分的有关三家注的条目进行梳理考辨,揭出《校补》可以改正今本或对今本有参考价值的异文,以期有助于《史记》的校勘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不只为中华民族著史,同时为中华民族写心;《史记》不只是中华民族发祥、发展、奋斗、成长的民族史章,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真切、深沉、多姿、多彩的民族心谱。本文从民族心灵史这一角度,探讨和论述《史记》写人写心的实绩;《史记》在陶铸民族精神、塑造民族性格上所具有的巨大作用以及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上所存在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