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课"微格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微格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说课"微格教学程序,确定了"说课"微格教学阶段,制定了"说课"评价标准.对我校2000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微格"说课"教学实验,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说课"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t检验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说课"能力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正态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说课"综合评定成绩均成正态.采用微格教学法培养师范生的"说课"能力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运用微格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的教学程序,确定了微格教学的教学阶段.对我院1998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微格教学的教学实验,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了教学技能评价,采用t检验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教学技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然后,对评价结果又进行了正态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教学技能综合评定成绩均成正态.可以说微格教学方法是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教育控制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为基础的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基于微格教学的师范生说课能力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微格教学的作用,它通过学习说课理论知识、观摩说课范例、分析讨论、撰写说课稿、说课训练、观看录像、评价反馈、反复实践提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说课技能,实现学生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体育与健康基础课程改革,培养新形势下的合格中学体育教师,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照实验等方法,从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评价制度等方面着手,对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进行了微格教学的教改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中运用微格教学,对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成效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格教学在体育专业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运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用微格教学的原理,通过对渭南师范学院专科、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微格教学的实验研究,建立了中学教学法课程学生理论课教学技能的教学程序。运用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教学技能实验与评价。结果表明:微格教学方法是培养师范生理论课教学技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格教学是目前比较被认可的一种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本文从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有效性出发对高职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微格教学视频"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在微格教学过程中针对单项的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技能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找到解决方法与措施,更有效地指导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7.
微格教学是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常用模式,仍存在很大提高空间。本文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创设协作学习环境,构建一个网络协作微格技能训练模式,并通过测试和访谈来检测网络协作微格模式对高职师范生七种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协作微格教学比传统微格教学更能提高高职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8.
体育微格教学课程实施的审视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微格教学自实施以来,仍需从理论层面正确认识体育微格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课堂教学能力之可为性,有效厘清体育微格教学的"形式"与"实质",准确把握形式训练与内在教学素养提升的统一性;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体育微格教学实践,重视体育微格教学训练中的情境创设,重视学生反思监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使得通过体育微格教学实现对体育师范生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建构与生成。  相似文献   

9.
分析师范生进行微格教学实训的不良现象,对微格教学实训的内涵和过程进行了阐述,提出改进教学技能训练效果的措施,使师范生在实训中牢固地掌握教学技能,为培养高起点的合格教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体育教学微格训练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探索一种提高体育教学微格训练教学质量的途径。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研究表明,实验班考核成绩与对照班比较,有显著性提高,实验班学生对讲解技能、反馈技能、控制技能等知识的掌握均优于对照班。因此,在体育教学微格训练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