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会对教学现场和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反思、评价,或同仁一道,或个人独立进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听课、评课",我想,用"听课、评课"来说事,稍显不足,而改用"观课、议课"更为贴切些。一、"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区别"观课"就是观察课堂教学之意。观,是指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记录工具有效地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2.
《海南教育》2013,(6):39-39
<正>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会对教学现场和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反思、评价,或同仁一道,或个人独立进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听课、评课",我想,用"听课、评课"来说事,稍显不足,而改用"观课、议课"更为贴切些。一、"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区别"观课"就是观察课堂教学之意。观,是指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记录工具有效地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3.
陈继伟 《教书育人》2008,(10):34-35
"观课"又称"课堂观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听课".不过.观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范畴,包括以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作为理论研究方法的观课和作为考评手段的观课.而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又称同事互助观课,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不含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和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  相似文献   

4.
正评课议课是基层学校经常组织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观课议课,可以进行有效反思,开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育内涵,提高教学质量。在我们培训教师的过程中,很多观课议课活动都不尽人意。一、区别两个概念1、"听课"与"观课"。从传统意义上讲,两者是一回事。但也有区别:感观上看,听课用的是耳,观课用的是眼;效果上看,听时可以不用眼,而观  相似文献   

5.
观课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课"或者说"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听课".为了与学生上课的"听课"区别开来,也为了贴近外国教育学者和原文作者所用话语的原义,本文中将"classroom observation"称之为"观课".对国内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听课"("观课")并不是陌生的词语,但国内对于听课(观课)的系统研究却为数不多.而国外很早就开始了系统的观课研究,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在瑞格(E.C.Wragg)的专著中引用的论文著作就不下20篇.本文编译的内容主要取自于著名课堂观察研究者瑞格1999年出版的专著<课堂观察概论>.  相似文献   

6.
正"观课议课"一词首现于2006年第7期《人民教育》的《探寻一个敞亮的教学视界》和《为了教师的批判精神——关于"观课议课文化"的对话》。短短数年间,"观课议课"一词迅速流行,并被广泛采纳。值得一提的是,"观课议课"并不是"听课评课"的名词翻新,二者有着诸多差异。正是这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研究的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从最初的"听课、评课",到后来的"观课、议课",再到"课堂观察",及至最近几年提出的"洗课"的概念,反映出不同时代背景下  相似文献   

8.
教研组活动始终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载体,离不开教师观课、议课这两个重要的环节。可以这样说:教师对观课议课的认识,决定了教研组研究的态度;教师观课议课的能力,决定了教研活动的效度。思考之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什么不同?从字面上来比较,听课重在听,侧重于听觉器官的感受。听课,强调的是对课堂上  相似文献   

9.
康志河 《考试周刊》2014,(38):114-114
观课就是所谓的听课。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听课逐步改变了过去的随意听听,笼统谈谈课的优点、缺点及改进建议的做法,而是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运用观课工具,确定观课的指标,评价课的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听课变成了"观"课,评课变成了"议"课,听评课变成了"观议"课。虽只有一词之差,其内涵却丰富了很多,"观"包括视和听,既要用耳,又要用眼,更要用脑用心。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信息。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目的是通过观课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交流,用以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听课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形式之一.有别于传统的听课,"观课"则突出了听课者的主体地位,要求运用多种感官去感悟课堂.在这一活动中,听课者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所以,它更能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结合自己一次"观课"的经历,从观课前的充分准备(有备而观)、观课时的全面关注(全面而观)及观课后的积极反思(观后而思)三个层面对观课的有效性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观课又称课堂观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听课。不过,观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范畴,包括以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作为理论研究方法的观课和作为考评手段的观课。而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又称同事  相似文献   

12.
正"词的变化就是文化的变化和灵魂的变化"。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体现的是一种新文化建构。传统的听课、评课存在诸多弊端。比如:耗时低效,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目的不明,问题分散,讨论表面,抓住了行为但没有触及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念等。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深化,从听课、评课转化为观课、议课是大势所趋。那么,什么是观课、议课呢?观课、议课是围绕师生行为、支撑行为背后的教育价值观念、行为结果进行观察和讨论,并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分析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正观课,就是通过对课的观察、分析、交流、切磋,取长补短,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然而,观课并不局限于课堂上细微的观察思考,更涵盖课前备课与课后反思。唯有多维、综合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观课的价值最大化。笔者以为,观课应有三种意识:第一,课前"读"进去的意识。走进基层学校,参与常态观课活动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仅带着一支笔和一本听课笔记,匆匆赶到观课地点,但对所要观课  相似文献   

14.
一、观课议课产生的背景 以往的研讨课活动,听课教师就是一支笔、一个本步入课堂,把听评课当成任务,听课者不是用心地观察和思考,而是为了完成规定数量的听课记录.一谈到评课,很多教师总觉得这应是专家和教研人员的事情,离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远.必须要评课时,教师惯用"教学目标合理、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效果明显"等话语点评.而上课者也只是完成任务而已.怎样解决听评课过程中的这些问题,经过思考,我尝试通过观课议课扭转这种局面.下面谈谈我对"观课议课"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吴萍  曹红丽 《文教资料》2012,(15):160-162
观课议课是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首先对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加以区分,在分析观课议课准备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议课,从在实践共同体中平等对话、开展主题式议课、坚持以学论教原则三个方面探讨"同在共行"的有效议课策略,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听课与观课比较听课,评课与议课比较,引发思考,展开探讨,提升教师的教研和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刊2006年第7期发表陈大伟老师的文章,探讨教师应该如何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该文引起读者的很大反响。然而,怎样才能真正落实"观课议课",而不是仅仅成为一种形式,一些教师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如何提高观课议课的质量和效益。希望实践中的教师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学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8.
何为虎 《考试》2014,(12):50-50
<正>随着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由听课评课走向观课议课,这一演变不是简单的一种名称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一种新的校本教研文化的建构。一、特点鲜明,关注发展1.形式上重追因分析。听课评课中的"听、评"往往是一般性了解,而非用于研究的目的,是对  相似文献   

19.
观课又称课堂观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听课。不过,观课作为教育研究的范畴,比听课内涵更丰富,更能表达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态。它包括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作为理论研究方法的观课和作为考评手段的观课。其中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又称同事互助观课;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  相似文献   

20.
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与理想课堂建设》讲座中,首先为我们展示了从评课到议课再到目标的技术路线:一、听课、评课;二、观课、议课;三、观课议课目标。观课议课是参与者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新课堂、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