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始在新闻出版行业全面贯彻实施,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开始了"破冰之旅".此次改革提出了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出版社而言,除人民出版社、盲文出版社、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社将转制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外,其余绝大多数出版社都要转制为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转制后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企业以后应如何具体运作?转制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出版社,具体应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在改革新形势下应如何制订发展战略和思路?这些都是公益性出版社在改革中存在诸多困惑和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文件精神,中国的出版单位除了人民出版社等少数公益性单位继续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以外,其他的出版单位都必须转制为现代企业,中  相似文献   

3.
关于出版社转制问题,我曾于2001年初在<出版科学><出版广角>上发表<出版社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出版企业>一文,主张将大多数出版社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转制为出版企业.党的十六大后,中央决定按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类出版社进行改革,除少数定性为公益性出版社外,大多数出版社都转制为经营性出版企业.此后,我又写过文章,着重谈了学习中央决定的体会.目前,出版社转制尚处于试点阶段,但却引起了全行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作为这条战线年过76岁的老兵,对出版的历史与现实,在职业和感情上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因此,我对出版改革一直是关心的,对改革进程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也有所观察与思考.我逐渐地认识到,我对出版社转制与整个出版改革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4.
新政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后仅4家保留事业体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除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4家出版社保留事业体制外,其他经营性出版单位全部转制为企业。  相似文献   

5.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已经进行了大半年,随之而来的是全国范围的铺展。当人们把兴奋点普遍投向经营性出版单位,投向转制为企业后的种种“益处”时,是否也充分考虑了类似古籍、民族、盲文等公益性出版社的改革?本刊特予破题,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已经进行了大半年,随之而来的是全国范围的铺展。当人们把兴奋点普遍投向经营性出版单位,投向转制为企业后的种种“益处”时,是否也充分考虑了类似古籍、民族、盲文等公益性出版社的改革?本刊特予破题,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对于公益性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的研究有两类文献,一类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公益性出版单位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及其有关负责人发表的论文著作;一类是就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等公益性出版单位内部改革问题进行的学术研讨。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出版单位划分为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经营性的产业和公益性的事业实施分类改革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18日,中国电力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以驻京中央国家机关出版单位和大学出版社为重点的,第二轮出版单位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拉开了序幕。此前,以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宣部直接管理的除人民出版社之外的数十家大型出版单位已经成立了中国出版集团。地方出版单位由事业单位向企业的转制正在稳步推进之中,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军队出版单位对其所面临的形势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关于出版社转制问题,我曾在2001年初在《出版科学》、《出版广角》上发表《出版社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出版企业》一文,主张将大多数出版社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转制为出版企业。十六大后,中央决定按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类出版社进行改革,除少数定性为公益性出版社外,大多数出版社都转制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18日,中国电力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以驻京中央国家机关出版单位和大学出版社为重点的,第二轮出版单位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拉开了序幕.此前,以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宣部直接管理的除人民出版社之外的数十家大型出版单位已经成立了中国出版集团.  相似文献   

11.
出版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霞 《现代出版》2004,(3):20-24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在今年的全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提出,“把新闻出版单位按照两种性质分开,即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和经营性的企业单位”;3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出版集团内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这预示着一大批出版单位将冲破事业单位的藩篱,以企业的身份迈入市场,中国出版体制改革将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2011年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基本完成了转企改制任务。出版社在实行了30多年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以后,回到了原点——企业(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新成立的出版社都是企业)。在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完成之前,甚至在出版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之初,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问题就已经摆在出版社负责人的面前。但是,由于出版社大多还是事业单位,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还羞羞答答。出版单位转制为企业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报出版不宜提倡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起,新闻出版改革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中央对新闻出版单位的性质界定为非经营性机构和经营性机构.前者指的是党报、党刊、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人民出版社(或者是无赢利能力的政策性出版社),这一部分为事业单位管理.除此以外的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图书出版社,基本上都要分期分批转制为企业,成为经营性机构.在界定中没有直接提及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整个出版业正面临着转型和转制.经营性的出版单位将从传统的事业单位转向出版企业,这不仅给出版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产权关系问题、事业体制下积压的库存和不良债务等不良资产问题成为转制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清产核资是转制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出版事业单位的产权必须理顺.政府也曾下文给予转制中的出版单位许多优惠政策,消除库存积压等不良资产,使企业轻装上阵.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个月,出版界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出版转制的话题.把出版社区分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经营性企业单位,由此引出种种议论.我离开工作岗位多年,与在职的出版人接触不多,偶有所闻所见往往是不全面的.然而,即使只是片言只语,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目前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思路,对出版社实行分类管理,仅仅保留少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而大部分文化单位的走向都是企业化,成为经营性企业单位.对此,各大学社的心情是矛盾的.如果沿用地方社的改制思路,那么大学社与学校脱钩、转为经营性企业单位将是主要内容,离开大学,走向市场,大多数出版社心里没底儿.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关切,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周蔚华总编.  相似文献   

17.
电话里和一位老总聊2004年的出版统计:比2003年出书品种增加,定价增加,库存增加;印数减少,销售册数减少,出版单位减少。说“三高三低”,除出版单位减少外,其余都是连续几年的走向,不是好事。老总说,“还有‘一高’奖金越来越高。”接着收到仿子同志他刚发的《出版转制引发的思考》一文的复印件。出版转制,将出版社区分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和经营性的企业单位,是目前出版界最热门的话题。仿子同志以他多年丰富的出版实践,就转制问题中的认识提了他的看法。文章最后,他针对有文章中提出的“社会效益不是出版活动的最终目的,出版活动作为产业,其…  相似文献   

18.
根据财政部近日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税收政策问题下发的通知规定,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相似文献   

19.
管理     
《传媒》2009,(3):77-77
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2010年底全部转制 转制到位后不限制出版范围、书号、版号 自2008年9月确定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制路线图之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决定将于2010年底全面完成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制任务,对转制到位的出版单位,总署在出版范围、书号、版号等方面不予限制。2009年年底将全面完成地方和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任务,2010年年底全面完成中央各部门出版社转企改制任务;三年内完成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任务,并在几年内培育数家“双百亿”大型出版传媒企业。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新闻出版业融资新大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年开始,新闻出版总署已经决定,除保留全国和各省人民出版单位一家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外,其余出版单位一律将由事业单位改为经营性的企业单位,2006年和2007年这一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和深化阶段。作为企业,出版单位积极探索融资新模式,上市融资取得一定进展。截止2007年9月已有7家出版、发行、报业单位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