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背景与思考 “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学习分数的第一节课,它一方面是后续学习分数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唤起学生前期对分数认识的经验.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分数意义的整体设计,本节课定位为进一步体会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从分数的“数量比”过渡到“份数比”。特别是设计了“份数”不明显甚至是每份的数量不是整数的学习素材,加深学生对于“关系”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说教材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认识分数”内容分三、五两个学段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教学“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来初步认识分数,为以后扩展到“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和抽象的分数概念打下基础。本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渗透了“由整到分”的思想,引导学生结合分食品的具体情境认识二分之一,体会分数产生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通过多种操作活动,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第二段是教学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通过学生自身的操作活动,感受…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铅笔”一课有一个练习“圈一圈,数一数”。这道题有两幅图,左边是男孩图,右边是点子图,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符号表象,从数有规律的男孩图到数无序的点子图,体会“圈一圈”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这道练习题的作用,让学生在多种数的活动中体会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4.
“抽屉原理”是很抽象的概念,人教版教材把“抽屉原理”作为数学广角内容放在六年级下册,让学生去理解、应用,对于学生、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这是一道抽屉原理最典型的事实性命题。如何引导学生去质疑、验证、择优、建模呢?我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5.
“分数应用题”主要是指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应用题。它 是小学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十册的重点数学内容。现行教材 在编排分数应用题时’强化了方程的解法’这样’无论是乘法还 是除法应用题都是紧紧扣住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根据数量 间的相等关系来列式或方程的。因此,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 要使学生善于找单位“ 1 ” ’能说数量关系’学会画线段图。  相似文献   

6.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混合运算”单元中第一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一)”。其教学目标是: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利用分数的加、  相似文献   

7.
一 背景与思考 “分数的再认识(二)”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学习分数的第二节课,根据分数意义的整体设计,本节课侧重于分数的“测量”理解:从测量的角度体会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对于分数产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阶段承上启下的重点难点,各个版本教材对于“分数的意义”相关知识的处理各有不同,文章基于对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教材“分数的意义”的对比分析,强调从分数的产生、借鉴整数的学习顺序、分数前后知识联系等不同维度,深刻解读“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数、除法、比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数学概念,很多情况下它们是相同数量关系的不同表示形式。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各种版本的教材先后修订了前期的实验教材,最新修订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把原来实验教材"分数除法"和"比"合并成一个单元,毫无疑问,如此修订更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模块化的知识系统。仔细比对两个版本教材中关于"比的意义"的编排,大同小异。修订版教材第一个例题主要  相似文献   

10.
【背景】今年8月,新教育实验第三届研讨会邀请我上一节“理想的课堂”示范课。“分数的意义”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0册,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让学生具体感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初步体会“平均分”、“每一份”和“谁的几分之一”等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并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运算。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所组成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同志们共同研究讨论。 一、狠抓“双基” 抓好“双基”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起点,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弄清“双基”的具体内容以及各部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例如,第九册教材中,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以及百分数这部分内容,只要我们集中力量讲奸分数乘法这一单元,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部分内容的单薄,它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十”的模型,理解数位的意义。为了弥补教材编排上的不足,教学中,我们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通过尝试、反思、实践,探索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位值制的系列操作活动。现介绍如下,供各位同仁参考。一、建立数、物联结,丰富“十”的表象对于数的教学,教材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数铅笔引入的。大量的学前教育为学生今天一枝一枝地数出100枝铅笔打下了基础。因此,本次学习活动的重点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操作,主动建立“十”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分数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小学毕业试题中占着相当高的比例.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出利用“一题多变”解题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分数问题能力的一套方法.常用的有四种:一是信息与问题互相转换,使学生掌握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二是信息不变而问题改变,使学生找准单位“1”的量;三是转变单位“1”的量的地位,让学生体会单位“1”的量作为已知与未知的不同解题方法;四是改变题中分数的作用,使学生分清分数作为分率与具体数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是“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是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教材通过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架起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例1是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时通过教材中的“想”,根据题中叙…  相似文献   

15.
一、“量”“率”兼顾,应从“分数的初步认识”开始。许多教师对分数的数量(以下简称“量”)、关系(以下简称“率”)含义的关注,是从“分数的认识”第二阶段开始的。此时教材上出现了分数“量”“率”两层含义的习题,学生对二者的混淆成了教学中的“老大难”。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小学数学教育》2022,(Z2):125-127
<正>“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约分、通分方法以及探索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两道例题,按照“呈现现象—发现规律—联系相关知识加以解释”的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呈现的学习素材和活动过程,为探究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便利,也使性质的得出显得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7.
分数是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中一个比较难的知识领域,它是从整数向有理数过渡的一个数量概念。在苏教版三年级上、下册和五年级的下册数学教材中都分别安排了“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纵向联系,弄清各个年级中“认识分数”单元教学的知识目标,抓住各个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主要调整与变化(一)合理整合分数、比、百分数等教学内容根据实验区教师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本册教材对分数、比、百分数等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整合,以凸显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首先,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和《比》合并成一个单元。分数、除法、比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数学概念,很多情况下它们是相同数量关系的不同表示形式。把这两个单元合并在一个单元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模块化的知识系统。其次,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分数除法”单元中的问题解决,教材沿用了分数乘法的数量模型,运用方程的思路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却用算术思维来解决“分数工程问题”。基于教学的单元整体性考虑,教学“分数除法”时沟通新旧知识,通过题组来渗透方程思想,以构建更加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教教材”的低浅层面上.而应达到“用教材教”的深度.即在对教材进行正确解读与合理分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使之更具生活化、情趣化、动态化。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上下册)的“认识分数”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