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汉语历史悠久,分布地域辽阔,使用人口众多,古往今来出现过的亲属称谓复杂多样。亲属称谓是亲属制度的语言反映,它以简单的词语形式反映出了复杂的亲属制度,考察亲属称谓具有语言学和文化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钟良萍 《文教资料》2014,(31):128-130
亲属称谓词是当地语言和风俗文化的外化符号。本文运用描写和解释的方法,全面探讨了含山方言亲属称谓词的语音特点,词汇特点和文化内涵。亲属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典范,它反映在亲属制度中并通过亲属称谓词记录下来。含山方言和共同语一样都有着十分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本文拟列举含山方言亲属称谓词较之普通话的差异处,并分析它的语音特点、词汇特点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萍 《现代语文》2008,(3):67-69
汶上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区中原官话片的西鲁小片.通过调查发现,汶上方言亲属称谓既有语音方面的特点,又有内部地域和新老派的差异,还有独特的社会文化表现.本文从语音、词汇、社会文化等方面对汶上方言亲属称谓进行研究,试图总结出汶上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亲属称谓制度是传统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扎巴藏人至今保留着完整的母系制,是迄今为为止继泸沽湖摩梭母系制发现后的第二个母系文化区。扎巴藏人的亲属称谓以我为坐标,仅限于上下三代,只有类别式与说明式两种。扎巴藏人语没有产生出单独的亲属制度,反映出母系制婚姻家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亲属称谓反映着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反映着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拟从父系、母系、夫系、妻系四个方面呈现静宁方言的亲属称谓的全貌,并探讨静宁方言亲属称谓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亲属称谓反映着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反映着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拟从父系、母系、夫系、妻系四个方面呈现静宁方言的亲属称谓的全貌,并探讨静宁方言亲属称谓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阿图什的松他克、阿扎克、阿湖、上阿图什、格达良、哈拉峻、吐古买提乡等方言点进行语言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阿图什方言亲属称谓进行归纳分析。与此同时,在语音、构词和语用等方面对阿图什方言亲属称谓与维吾尔文学语言和其他维吾尔方言亲属称谓进行比较,总结出阿图什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并指出亲属称谓词的使用方面出现的方言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8.
方言不仅能用来考证古音,方言词汇同样保留着古代文化的遗迹,亲属称谓往往是对古代婚姻制度的一种反映,方言中的一些特殊亲属称谓尤其是。沾化方言的特殊亲属称谓“奶”,既保留了“奶”一词在语义发展过程中某个早期阶段的状况,又是古代社会伙婚制婚姻形式在语言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9.
官话在汉语方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亲属称谓词是汉语各类词中最能反映当地面貌的词类之一,基于此文章以亲属称谓词的视角探讨官话的词汇特点。根据董绍克的方言比较理论,官话亲属称谓在构词、义值、义域、范畴等方面具有相应的特点,另外还体现一定的文化性。和南昌方言为代表的赣方言的比较丰富了官话亲属称谓词的词汇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亲属称谓词是亲属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一地语言中亲属称谓词的使用反映着当地的文化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查研究方言中的亲属称谓系统,不但可以了解该地亲属体系的构成情况,还便于考察这种方言系统背后承载的文化意义。对于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亲属称谓语反映着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他亲属称谓语则是亲属称谓语中比较独特的构成部分,庆阳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语呈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主要探析庆阳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语的类型、特点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亲属称谓是由于亲属而来的名称。“亲属,包括同姓的“本家”和外姓的“亲戚”。亲属称谓强烈地反映出人的社会属性、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念,与整个的社会文化、政治背景、传统习惯密切相关。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亲属称谓也会随之发生急骤的变化。本文主要依据昆明方言探究昆明地区汉族的亲属称谓。  相似文献   

13.
亲属称谓词属于词汇系统的基础部分,产生时间早、使用频率高、较为稳固。在与汉语长期接触中,彝语亲属称谓系统受汉语亲属称谓的影响,发生了一些变异和转用;同时,受彝语亲属称谓影响,峨山汉语方言亲属称谓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普通话和其他汉语方言的特点。彝、汉亲属称谓的互动,既体现了语言的相互影响,也体现出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4.
固原方言中汉族和回族的亲属称谓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差异,即亲属称谓的方法不同、亲属称谓的数量不同及亲属称谓的对象不同.而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通过对固原方言中回族和汉族亲属称谓的差异对比,可以从侧面更多地了解两个民族共存区域内的方言特色.  相似文献   

15.
海灌方言中存在大量的从他亲属称谓.文章比较全面地调查统计了海灌方言中的从他亲属称谓,总结了其特点,并指出从他亲属称谓具有指示亲属关系、委婉含蓄表达、礼貌标记、地位维护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方言的亲属称谓反映了方言词汇的面貌与特点。年龄的长和幼是亲属称谓的一项区别性语义特征。同类亲属有的区分长幼而使用不同的称谓,有的不分长幼而使用同一称谓。赣东北的铅山话、广丰话、婺源话、合石话、铜山话五处方言中亲属称谓的长幼分称和长幼合称具有与普通话或相同或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潮州地区地名存在许多异读现象,它们既反映着历史痕迹,又蕴含着方言印记.对潮州地区三县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潮语中地名异读现象,可将原因归纳为文白异读、古音遗存、约定俗成、雅字替换等四个方面.潮州地区的地名异读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且并不是只受单一因素而决定,这反映了潮州地区古朴的语言文化、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试论维吾尔族亲属称谓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己调查的维吾尔族171个亲属称谓,结合民族学,语言学有关理论,分析了维吾尔亲属称谓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维吾尔族亲属制度,家庭,婚烟制度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通过对普通话和潍坊方言亲属称谓的比较,从而得出两个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的一些异同之处.并通过对潍坊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的分析,揭示其所体现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普通话的推广,一些具有方言特色的亲属称谓词逐渐消失.针对汾西方言的现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汾西县亲属称谓词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汾西县亲属称谓词的使用发生了部分变化,包括单音节词变为重叠词、称谓方式趋于普通话、不同阶段称谓不同、同一阶段称谓不同、特殊称谓“姐”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变化对人们语言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