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词”和“词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些同志把二者混为一谈。例如: “‘修养’一词在十多年前被作为批判的靶子后,从此销声匿迹。不但报章书刊不敢提及,甚至有些词典也把‘修养’一词一笔删去。好象我们的祖先压根儿没有创造过这一词汇似的。”(《文汇报》1979年 8月20日第4版) “从一个词汇联想到其他”。(《光明日报》1979年11月15日第4版) 上面两例中的“词汇”都用错了,换为“词”才对。这儿有必要弄清一下“词”和“词汇”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竞赛小报”是北京市第一建筑公司党委的机关报,每周出两期,四开四版,它在人民大会堂工程建筑的十个月中,出版了一百一十期,前后发表了“竞赛言论”(这是“竞赛小报”社论的代称)和其他评论共七十六篇,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我们“竞赛小报”的评论工作是从一开始就抓紧了的,这是由于我们公司党委非常重视这件事。人民大会堂工程浩大,工期紧,建筑标准要求高,工地上一万多名职工,昼夜施工,再加上职工居住分散,等等,由于这些情况,召开职工大会来贯彻党委意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党委的每个意图又必须及时而  相似文献   

3.
学术论文标题的英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国际学术刊物在“投稿须知”(Noteforcontributors)中明确告诉作者,论文的标题要尽量简练,直奔主题。我们有些论文作者往往喜欢用“浅论、刍议”之类的词作为标题行文,本来是一篇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但当用上“PreliminaryStudyof……”,就容易使国外检索者望文生义,造成一种研究不深而只在“初步”阶段的错觉。所以,论文作者最好避免使用这一类的词汇。英译标题词汇的选择,力求准确,直接体现主题,同时还要尽量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论文作者很有必要在翻译标题之前,先了解国外英文学术期刊论…  相似文献   

4.
咱们”与“我们”是两个不同的词汇。乍一看好像意义接近,使用是不成问题的,其实不然。“咱们”是包括己方(我或我们)和对方(你或你们)。如“咱们”不分彼此;这事咱们好商量。“我们”的含义是显而易见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而不包括对方。当前这两个词混用、错用是屡见  相似文献   

5.
汉语词汇非常丰富,语句词汇的构成也很严谨,不能随意改动。最近我翻阅了一些报刊,不但发现了错字别字,而且一些常见的成语也错用或改动。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例一,1991年《半月谈》第11期46页有那么一句话:“他(来辉武)……爬(跋)山涉水,餐风露宿”,将成语“餐风宿露”错成“餐风露宿”。作者大概忽视了这个成语的组成结构,它是由两个动宾小词组对称组成的联合词组。更令人不解的是,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作品《泉州“情侣堤”被冷落》也有“餐风露宿”的词句,点评者也未指出这一明显用语差错,令人遗憾。例二,“我们的刊物尚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诚恳希望读者批评帮助(《半月谈》1992年第1期第1页);“叶利钦两次访问取得的成果均未尽人意”(《人民日报》1992年7月11日六版)。这两个句子分别用了“不尽人意”和“未尽人意”,这话不通。“尽如人意”是一成语,丢掉一个如字就不知所云了。上面两个错用的成语应分别改作“不尽如人意”和“未尽如人意”。例三,“证明他远非昨日黄花,仍有问鼎实  相似文献   

6.
解题之前,先举一例: 一次,我们单位有位通讯员采写了一篇党委改进作风的报道,文章写得漂亮,但是内容真假参半,有些荒唐,被报社采用之后,引起了舆论哗然。一些同志要找领导对质辩论,弄得党委十分被动。党委在会上宣布这篇报道是假的,并做了一些工作,方挽回一定影响。经过这样一折腾,一些读者说:“这样的报道,还不如不写。”“还不如不写。”不写,在刊稿登记本上是零;还不如零,那岂不是负数吗?文章很漂亮,刊用时位置又很醒目,但是失真,就显得十分丑陋了。这岂不象代数中“正负相乘等于负”的公式吗?  相似文献   

7.
发挥综合性报纸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多前,几位新闻研究生同我交谈。一位研究生提出:“请你谈谈,省报如果不作为综合性的党委机关报,如何进行新闻改革?”听他这一问,我感到很突然,只好回答:“我考虑的倒是,省报作为综合性的党委机关报,应当怎样改革。”这样直接提问的人虽然是个别的,但有类  相似文献   

8.
一年多前,几位新闻研究生同我交谈。一位研究生提出:“请你谈谈,省报如果不作为综合性的党委机关报,如何进行新闻改革?”听他这一问,我感到很突然,只好回答:“我考虑的倒是,省报作为综合性的党委机关报,应当怎样改革。”这样直接提问的人虽然是个别的,但有类  相似文献   

9.
40年来,我一直在山西晋华纺织厂搞厂报编辑工作,可以说是一名“老晋华”了。仅党委书记就“侍候”过11位。这11位党委书记,对新闻通讯工作都很关心。现任党委书记刘占东在这方面更为突出。刘占东今年56岁,中等身材,略带山东口音,他热爱写作,又擅长书法,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1968年离开首都北京,来到山西晋华纺织厂,在车间当过工人,搞过厂报编辑。1985年1月15日,担任厂党委书记。12年来,他撰写的论文在中央和省级刊物上发表的就有60多  相似文献   

10.
1999年,沧州报社将是有较大发展的一年。在报纸工作中,我们将突出抓好四件事: 一、进一步明确办报思想。1999年,我们在办报上总的思路是:充分利用一社两报的优势,积极主动服务党,解放思想进市场,认真做好“规定动作”,努力做好“自选动作”,在实现“两个满意”(党委满意、读者满意)上下功夫。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求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积极主动是个态度问题,生动活泼是个形式同题。党报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中心工作不能满足于领导人讲话登过了,会议文件刊发了,名单没有出差错等等。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党委和政府的一些重要文件当然要发,名单当然不应出错,但仅仅停留在这一步上,还是消极  相似文献   

11.
1986年未,“蒲公英”电视公开赛有一道题:“我国沿海有哪14个沿海城市?”国手在全国荧屏观众面前少答两个城市,还得了全分。此题答案,可用词头组合法与谐音谐义法加以妙记,即——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烟(台)连(云港)南(通)——这7个词头,正是一幅很形象的诗画; 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7个词头,把“宁”调到第6位,则可记为:上(课)温  相似文献   

12.
报紙上的国际新聞里,經常可以看到“支持”和“拥护”这两个词儿。由于这两个词意思非常相近,又都是双音词,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值得注息。据古书記载“支持”(古代只用单个“支”字)是支撑、支架的意思。《左传》定元牟說:“天之所支,不可坏也”。《国语·越语》中有“皆知  相似文献   

13.
1959年4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目叫作“论合理密植”的社论。这篇社论写得比较好。为了学习,让我们从写作方法上做一点分析。主要分析一下这篇社论的结构和论证方法上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关于这篇文章的结构全文共分十三段,十三段文章是按三个部分组织起来的。题目是“论合理密植”。这个题目很明确,表明了这篇文章是要讨论农作物的密植怎样才算合理的问题。这个题目不过宽,也不过狭,不是“论密植”(过宽),也不是“论三麦(或水稻、或玉米等)密植”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介”和“新闻媒体”是新闻传播学(或新闻学)的两个术语。所谓术语,就是各学科中的专门用语,俗称“行话”。每一个术语都有确切的含义。“媒介”是个普通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媒介的含义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苍  相似文献   

15.
我说企业报应该姓“企”,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企业,经过改革,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处于企业的中心地位,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全面负责人。企业报又不同于社会上的报纸,不同于地方党报,它应该紧紧围绕厂长(经理)的经营目标进行宣传报道,很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企业在实行党政分开以后,党委的职能发生了很  相似文献   

16.
“物权”和“超女”可能是中国这几个月来最“热”的词汇。  相似文献   

17.
我留意过一些地方党报的一版,基本上天天有以“强调”、“要求”为主要词汇的标题。如“某某在座谈会强调”、“某某会议要求”等等。某报的头版上,竟然紧挨着有五条消息分别使用了“强调”、“要求”这两个词汇,而且这五条消息又全是会议新闻报道。每个会议都有分管领导参加,每个会议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其中都有“要求”、“一把手亲自抓”、“全社会齐抓共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新闻战线》的《读者论坛》办得很活跃,可是也有为文而文的形式主义现象。这里举一个“自相矛盾”的例子,供贵刊编辑同志研究。去年《新闻战线》第10期第30页,登了《“词”和“词汇”别混淆》一篇短文,指出“词汇”是一种语言里的全部的词,它和单个的“词”的概念不同,不可混淆。这无疑是对的。然而到了第33页,贵刊在刊登老舍同志那篇《记者的语言修养》一文时,就置前文的议论于不顾了。请看:老舍同志文章在第19节里说:“文章单调,是因为只知道那几个词汇,没有办法选择。”这里的“词汇”不正是“词”的误用吗!我认为,老舍同志偶然出现的笔误,本不值得大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实践》2001,(7):6
今年庆祝建党80周年期间,钱江晚报在集团党委的具体领导下,按照晚报自身的特点,组织了一系列有自身特色的报道,得到读者的好评。 这次庆祝建党80周年的报道,晚报部署得很早。早在4月初,编委会就多次开会,基本定下了一个“五个一”的报道框架:一组独家报道(“庆祝建党80周年特别报道”)、一个典型(一个几代党员的家庭)、一个栏目(“红星闪闪”)、一批专版(“光辉岁月”)、一项活动(“我的入党故事”征文)。在这个框架内,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写作,认真搞好报道。从4月16日“红星闪闪”开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地市主流媒体的地市党报,承担着大量地方时政新闻报道的任务,这是党委机关报的性质决定的,本无可厚非。不过,由于一些报纸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官本位”及“唯上”意识;在采编程序上,疏于把关、失之于“懒”,因而经常让大量似是而非的地方时政稿件充斥版面。其结果是,此类稿件越发越多,篇幅越发越大,而真正反映基层和一线的新闻稿件却很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