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家知道,台湾远在“他乡”,祖国是一只雄鸡,台湾便是鸡宝宝;祖国是妈妈,台湾便是躺在爱河里的孩子。谁不曾爱抚自己的孩子,谁不曾深疼自己的孩子。多少年来,祖国母亲日日夜夜等待着孩子迷途重返投向母亲的怀抱。这一年,非典袭来,祖国母亲与孩子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制伏了肆虐的病魔,可是祖国妈妈无时不在挂念着自己的孩子———台湾啊。你可曾看到1997年的香港、1999年的澳门,他们一个个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他们在祖国妈妈的呵护下,健康、茁壮地成长。为了盼望你早日归来,妈妈的恒心,没有在风浪中动摇。“尽管我漂泊在远方,可是我心在故乡…  相似文献   

2.
盒子里的吻     
佚名  林佚 《出版参考》2006,(2):34-34
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五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昂贵的包装纸剪坏了,是那种很少见的金色。当看到女儿用这卷包装纸包好的礼物盒放在圣诞树底下时,想起家里极不稳定的收入,这位母亲越发生气了。不管怎样,在圣诞节那天早晨,女儿还是把她精心用金色包装纸包好的礼物送给了妈妈:“妈妈,这是给你的礼物。”很显然,妈妈这时因为前一天生气的事而十分尴尬,当她打开礼物时,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相似文献   

3.
"妈妈都是为你好"孩子在院子里玩,妈妈走过去拉着孩子就回家,孩子很不情愿,妈妈就说:"妈妈都是为你好,和这些下岗工人的孩子在一起玩对你没什么好处。"孩子长大了,找了一个对象回来,妈妈不同意说:"他一工资低,二没户口,你找了他可是要受苦的,听妈的,妈妈都是为你好。"心好,出发点是好的,在这个庇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四年级时,孙红雷得知,家里要推迟两个小时吃晚饭,因为母亲下班后,要去捡破烂贴补家用。一天,母亲轻言细语地对他说:"三郎,你放了学也和妈一起去捡好吗?""不,我要做作业。"他飞快地答道,不敢看母亲的眼睛。这以后,孙红雷开始变得孤僻、沉默。有一天,孙红雷放学回来,走到二楼楼梯口时,看到母亲正背对着他站在走廊里。"请问,家里有人吗?"孙红雷听到  相似文献   

5.
腾飞 《新闻天地》2006,(10):28-31
如今,已经过完9岁生日的小男孩陈绪,在见到生人时都会害怕地发抖。听到屋外的汽车喇叭声或者轻微的响声,都会马上瑟缩到屋子的一隅,颤抖着对妈妈说:“求求你,妈妈,别把我送人呀,别不要我呀……”“妈妈,你能等我睡着后再把我送人吗?”听到自己的孩子可怜兮兮地哀求自己,作为母亲的陈波心碎了,她一边抽泣一边安慰着小陈绪:“不哭了不哭,乖孩子,娘怎么舍得把你送人?”意外之喜,喜获“爱心”承诺家住黑龙江省铁力市的陈波是该市乳品厂的下岗职工。1999年陈波因为和丈夫感情不和而离婚。离婚后陈波、和她不到3岁的儿子陈绪还有已经74  相似文献   

6.
母亲(在电话录音中的声音):你好!我是妈妈。我完全糊涂了,不知道自己在哪儿。护士会告诉你的,她知道我在哪儿,刚才她告诉我了。  相似文献   

7.
"我觉得我的儿子有权利知道他自己的身世",这是一位美国母亲面对自己收养的中国儿子的询问时所说的话,她的儿子今年已17岁,对自己身世的询问始于14岁.  相似文献   

8.
人逾不惑之年,每回首往事,生活之路虽艰难坎坷,不少情结却记忆犹新。想起来,我之所以无论阳光明媚还是风霜雨雾,都坚持走好选定的人生之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牢牢记住了母亲的身教。母亲是个哑人。奶奶叫她刘女,而别的大人小孩都叫她哑巴。母亲小时候会讲话,因一次服药过量而先聋后哑,人很精明但因为残疾,只能到方圆十几里内最穷的家庭做媳妇,吃不好,穿不暖,患病无钱医,20岁做妈妈,30来岁离开这个世界,这便是母亲的一生。母亲去世时,家里穷得买不起棺材,她躺在木板上被放进砖砌的墓穴,这便是母亲的归宿。母亲生下3…  相似文献   

9.
阿龙 《新闻世界》2005,(6):31-33
年轻的妻子得了尿毒症,久治不愈,丈夫的心却早已飞出了家门,更可恶的是,他还将外面的女人公然带回家。倔强的妻子毅然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年仅6岁的儿子牵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别怕。我是个男子汉呢,长大了我要当医生;治好你的病!”妈妈抱起儿子,擦干眼泪,重重地点了点头:“你行的,妈妈相信你。我等着这一天。”为了实现各自的诺言,儿子一边拼命学习,一边照顾着妈妈的生活,妈妈在儿子的感召下,顽强地走过风雨。如今,9年过去了,她还依然健康地活着,为了儿子那稚嫩的誓言,她要等儿子慢慢长大!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在战乱的年代里1931年出生的。出生后妈妈带我非常不容易,因为我父亲就没有管过我和母亲的生活,可以说他是很不负责任、不称职的父亲。为此,母亲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到处折腾。抱我到过母亲的同学家住过,后来又到叔伯叔叔、婶婶家呆过。母亲是很要强的人,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不久母亲遇到一位学过助产工作的郭姨,她的丈夫死了,不愿意在封建的大家庭里坐守。母亲也是在盛京医院学过助产工作,就这样两个人合开了一个小诊所,自己心情好多了。孩子仅一周岁怎么办呢?没办法只能把  相似文献   

11.
电脑病毒     
谢尔盖和列娜已经交往一个多月了。今天这是她第一次允许他送她回家。他们在门洞口热吻了好长时间,后来列娜邀请谢尔盖上楼去喝一杯咖啡。他们进门后就去了厨房,列娜马上煮了一杯咖啡,他们喝完后,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坐在那儿吸烟。他们虽然什么也没说,但彼此都感觉到今天一定会发生他们从相识那一天起就希望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12.
6月28日,邢东矿的一次升职任命引起全矿轰动:当冀中能源党委副书记高金凯在邢东矿干部职工大会上宣布王腊旭为邢东矿矿长助理时,有人感动,有人称赞,有人说这是"好人有好报". 王腊旭是谁? 他是今年5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一名矿工,是连续四次蝉联的公司级劳动模范,更是一个讲仁义、重责任、有承担的"孝子". 他的故事,要从一对花甲老人的遭遇讲起. 花甲老人突遭变故 在河北省邢台市西北20余公里的冀中股份东庞煤矿工人村,住着68岁退休职工霍文通和66岁的老伴周金香.这是三代人的幸福之家,要不是周妈妈一封信,谁也不知道这里曾发生过可歌可泣的故事. 曾当过民办教师的周大妈,爱读书看报.她从报纸上看到,河北农大9301班全体毕业生资助一个病逝同学父母的事迹十分感动.联想到发生在自己家的事情,也是一个大悲大喜、大恩大德的故事呀!她把想法对"儿子"王腊旭说了."儿子"劝阻说:"妈,你身体不好,咱家的事很平常,写那干啥?"妈妈不听"儿子"劝阻,抽空就写,并直接给报社打电话……周妈妈此举才让"儿子"王腊旭的故事传扬开来.  相似文献   

13.
《韩非子》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将叫吴起,他带兵攻打中山国时,军队中有个士兵的伤口发炎了,流着脓血,吴起看到后就用自己的嘴给这个战士吮吸脓血,士兵非常感动;都愿意为他勇敢作战。有一次,他又为伤员吮吸脓血,一个伤兵的母亲看到后反而哭泣起来,人们问她:“吴起大将这样爱护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还哭啊?”这位伤兵的母亲说:“吴起曾给他的父亲吮吸过创伤的脓血,他的父亲就战死了,现在我的这个儿子又要战死了,所以我才哭呀!” 这个伤兵的母亲的类比犯了“不相类”的毛病。她的思维过程是机械的类比…  相似文献   

14.
遇见     
在公园公厕里小便,站在隔壁的三四岁小弟弟可能是裤子穿多了,带哭腔惊呼:"妈妈,我小鸡鸡不见了!"孩子他妈救子心切,破门而入,弄得我措手不及。那少妇不停地遮脸说,抱歉抱歉,没看到!奇怪的是,我也赶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在超市结账处,我看见一对母女,在排队的时候,那女孩顺手取下一盒杜蕾斯,扔进购物车,那母亲拿起来一看:"进口的  相似文献   

15.
夜深了,人们已进入甜密的梦乡。然而,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教室里。还有一位女同学在伏案疾书。她完成当天的作业后,又在认真修改稿件。她,就是37岁的“少校妈妈”杨丽娜同  相似文献   

16.
童年趣事     
那是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妈妈神秘地对我说:“媛媛,妈妈是医生,你在学校里不管干什么事情,妈妈都能从显微镜里面看见。所以你上课不能乱讲话、做小动作。不然,妈妈看见了,回家一定要批评你。”从那之后,我变得特别小心。上课认认真真地听讲,下课小心翼翼地玩儿,总害怕做错了什么事,会被妈妈从显微镜里看见。我虽然害怕,但又十分好奇,总想看看显微镜里是不是真能看到学校里发生的事,便吵着让妈妈带我到医院去“领略”一下显微镜的神奇功能,妈妈被我吵得没法子,只好答应了。国庆节放假期间,妈妈刚好值班,我就跟她到了…  相似文献   

17.
我9岁那年的夏天,父母的感情出了问题。暑假结束的那个晚上,我终于鼓足了勇气问父亲:“是您不爱妈妈了,还是妈妈不再爱您了?”父亲惊讶地看了我很久,低着头说:“孩子,都是我的错,我,我爱上了别的女人。”他的回答让我很愤怒,母亲既漂亮又能干,难道还有谁会比母亲更出色?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的一生就像在大海里航船,如果你连自己的目标都不知道在哪里,那么任何风向对你来说都是不顺的."坐在一眼便可以看到北京初春风景的办公室里,刘今秀娓娓道来,执着是她对自己的评价.从普通编辑到国内母婴期刊知名品牌的管理者,这一性格特质使她在柔和温润的外表下,掩藏着强大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张艺川把本打算送给母亲的那条项链戴在了母亲脖子上,"她这辈子就知道干活,从来没有过这么贵重的东西,给她的礼物就让她带走吧"4月21日,本是张艺川的22岁生日,她却要在这一天埋葬自己在震中不幸遇难的母亲。一天前,这里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张家失去了主妇、房子,以及全部家什。张艺川的父亲张德文身穿—件破旧的红色T恤,呆呆地站在自家废墟前,几只苍蝇落在身上,他也不赶。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报道世界风云人物这一领域中蜚声国际。从基辛格到马卡里奥斯,从霍梅尼到加尔铁里,十年中出自她笔下的采访回忆录中的国家首脑人物就有二十多位。“采访基辛格”是她的代表作《对历史的采访》一书的首篇,也是她踏上进身之阶的第一步,从中不难看到法拉奇独特的采访风格。法拉奇同其他许多西方人士一样,把基辛格看作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他能随意出入白宫、中南海、克里姆林宫;他能发动战争、制止战争,并能改变人们的命运。她说,常常有这种情况,对某些著名的要人来说,你越了解他,你就越不能理解他。基辛格就是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