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本文是作者多年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劳动结晶。它的研究和叙述是以篇章为单元,从理论内容中概括出方法,以内容体现方法,从方法角度阐释内容,使方法和内容融合在一起。这可以说是研究《资本论》方法的一种新的尝试。其中必含有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今发表出来,想在促进《资本论》方法论研究,从而在更好地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所运用的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其立场、观点、方法。《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充满了活生生的辩证法。只有弄懂马克思的方法论,对该篇的内容才会有准确的理解,学习也才能深入。具体地说,对于《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的学习,我们特别要注意下述具体的方法。首先是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的核心。全部《资本论》,都运用了矛盾分析法,第二卷第三篇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科学地、系统地阐明了自己的劳动价值理论。从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到量的规定性,从价值的内容,到价值的形式,都作了透彻的说明。但是,不应该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就仅仅限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内容,认为这就是劳动价值理论的全部。事实上,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只是揭明了商品价值的一些最本质的关系,确立了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些最基本的原理。至于其它一些有关的重要问题,例如,价值量为什么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价值究竟如何具体确立?价格的运动规律如何?等等问题,在《资本论》第一卷中  相似文献   

4.
试论《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以现象-本质-现象为主干,其中包括矛盾分析、质量分析、“排除法”、层次分析,由抽象到具体以及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等方法在内的方法论体系进行了探讨。进行这种探讨,对于学习,借鉴马克思从现象-本质-现象的方法论,提高人们的理性思维能力,会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以下简称第五章)中,以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为对象,详细地考察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为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打下了基础.但是,人们在对作为第五章研究对象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理解上,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有些同志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其中劳动过程是生产力,价值增殖过程是生产关系."(华东师范大学《<资本论>第一卷难题解答》第124页)持这一观点的还有愈明仁同志的《<资本论>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第Ⅰ卷中商品货币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蒋宏宾《资本论》第Ⅰ卷的商品货币理论《资本论》全部理论的基础,既适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拟就《资本论》第Ⅰ卷中关于商品货币的基本理论对于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不仅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巨著,也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所创立的中介哲学范畴理论,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资本论》中的抽象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方法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但对中介在《资本论》方法论中的作用研究甚少。实际上中介作为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中更深层次的范畴,因此我认为,在《资本论》方法论中,应该有中介学说的一席地位,必须重视中介在《资本论》方法论中的研究。中介在《资本论》中的科学涵义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是使用“中介”这一术语的第一人。黑格尔认为,中介是同直接性相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的方法论,同《资本论》中所阐述的经济理论一样,是《资本论》这座科学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之一。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继承这笔丰富的遗产,不仅为深入、准确地理解《资本论》的内容所必需,而且是我们科学地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问题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资本论》的方法论已经作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迄今为止对《资本论》的方法论中许多重要问题的理解,仍颇多分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仅就其中三个彼此相关的问题,谈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9.
一恩格斯在评论《资本论》的一篇文章里说:“不管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如何宝贵,然而只有一个德国人方才登到了那个高点,从那里看去,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都豁然展现在眼前,犹之一个人立在最高峰上可以俯瞰到下面的全部山景一样。”(《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一卷,莫斯科中文版,第441页;《资本论》第一卷附录,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1001页)这个高点,或者最高峰,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当代无产阶级的革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站在这个最高峰上,不仅可以一览无遗地看到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而且可  相似文献   

10.
(一)在课程教学中注意打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底子针对各学科、专业的特点,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研究生打下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子,是我校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贯彻始终的一个原则。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合理安排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为使研究生进一步系统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据我校特点,研究生院为全校研究生开设了《资本论》一、二、三卷选读,《资本论选读》第一卷,《资本论选读》第二、三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科学社会主义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专题》等政治理论课,供全院各专业在确定硕士生培养方案时选择。为了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这部著作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它创立了批判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伟大导师列宁在评价《资本论》时指出,随着《资本论》的出现,“马克思主义已经具有全副理论武装”。(《列宁选集》第一卷第195页)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的不朽巨著。马克思为了写这部书,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一直到他逝世,花了整整四十年的时间。可以说,《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精力的研究成果。虽然如此,在他生前只出版了第一卷,第二、三卷,是他逝世后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至于第四卷,起初是由考茨基根据马克思的遗稿,于1905-1910年,以《剩余价值学说史》的书名单独出版的;后来,1954-1961年,又重新按照马克思的手稿次序,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理论》的俄文新版本。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的三卷本,就是根据这个新版本翻译的,成为《资本论》第四卷。恩格斯谈到这部著作的伟大意义时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自己也说:《资本论》的出版,“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  相似文献   

1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范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这一范畴作过全面的多次的阐述。可是,由于过去对《资本论》的宣传和研究较侧重第一卷,忽视第二卷和第三卷,致使人们长期以来只研究第一卷中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表述,而忽略了马克思在第三卷和《剩余价值理论》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更为重要更为丰富的论述。因此,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马克思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形式"和"内容"问题以重大意义,他也是以此视角来批判古典经济学的;强调了马克思《大纲》和《资本论》中源于黑格尔的概念和历史的辩证法;批判了那种忽视《资本论》方法的理论研究。一定要学会正确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极其丰富的方法,只有它能够发现连接《资本论》中的抽象理论和当代具体现实的那些过渡环节。它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的整个方法论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体系,现象-本质-现象的方法则贯穿《资本论》三卷本始终。文章以商品为例,分三部分详细阐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现象-本质-现象的圆圈法研究和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规律,以期更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方法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的逻辑结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结构的理论表现。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分析了《资本论》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结构,分别是第一卷中商品进展为资本的过程;第二卷的逻辑结构;从第一卷到第三卷的过程即由剩余价值到各种形态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理念之源的研究没有聚焦于《资本论》及其手稿关于自由理念的论述。其实,《资本论》第一卷阐明的价值规律及其"等价交换"原则构成马克思自由观的逻辑前提;关于资本产生的"历史条件"论述构成马克思自由观的重要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从历史的角度正面肯定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对实现人类自由的历史作用。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主体的马克思著作为确立无产阶级核心价值观——自由理念奠定了经济学基础。马克思在经济学领域关于自由的这些思想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与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马克思废寝忘食地撰写了一部篇幅浩瀚、内容丰富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以下简称《草稿》)。这是马克思系统地撰写他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的初次尝试,所以,这部手稿被称为《资本论》第一稿。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他的价值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它不仅阐明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而且论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他指  相似文献   

19.
一《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内涵的五种规定马克思说过:“用同一术语表示不同的意思是容易发生误会的,但这种现象在任何科学中都不能完全避免。”(《资本论》第一卷,第243页)在《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的不同内涵,就属这种情况。为了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必要劳动理论的全面论述和对必要劳动进行深入研究,有必要将《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的论述及其不同涵义,作一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十一章“协作”中谈到劳动协作可以创造一种全新的生产力时说:“这种生产力是由协作本身产生的。劳动者在有计划地同别人共同工作中,摆脱了他的个人局限,并发挥出他的种属能力。”(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66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