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伪满洲国是日本侵华时期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的存在14年的殖民政权,期间教科书发展已经偏离基本特质,沦为伪满政权的统制工具。此研究通过分析"国民科"教科书——《满语国民读本》的历史背景、编写概况及文本特征,揭示伪满政权控制教科书最深层的思想动机。《满语国民读本》通过重新定义"国家"、"国民",以及"满洲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等来达到制造忠顺"国民"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教科书产生于清末民初民族教育的转型过程中,并通过"普通化"和"专门化"的发展路径从现代教科书群体中分化出来。在现代民族学校中使用的,以少数民族为阅读主体的《简易识字课本》、《国民必读课本》和《满蒙汉三文合壁教科书》分别代表了民族教科书发展的"复线"路径。它们的产生从实践的角度定义了现代民族教科书以阅读主体的民族身份为基本标识,以复合"少数民族文化"和"国民统一文化"的二元内容为概念的第一属性,以民族语言为其第二属性。作为少数民族教科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民族教科书的定义不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明确的逻辑起点,更是通过概念的"内容第一属性、语言第二属性"沟通了教科书研究领域的"民汉"二元体系,为民族教科书搭建了广阔的研究平台与互动的对话空间。  相似文献   

3.
1902年中学教育正式确定后,国文教科书经历了从政府编纂到非政府书局编纂的过程。在蔡元培"五育"方针的指导下,民初中学教科书的内容注重将文法写作、领悟文章美感以及提升道德素养等融入国民意识培养的体系中,带有不甚明显的爱国主义色彩,加之其取材中国经典文化和由浅入深的编排,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引导社会价值判断的目的。不过由于课程设置与编纂的矛盾,受众有限,其培养国民意识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国家观念的现代转型中,除了我们习知的民族国家观念之外,还有一种国民国家的论述,它也是当时思想界对于现代国家建构的一种理论回应。国民国家将国民确立为政治的主体,强调国民平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树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使传统一家一姓之私产的国家成为国民之公产;国民与国家直接的和没有中介的关联,切断了传统君权神授或天命人归的国家论所赖以存在的宇宙秩序与政治秩序之间的纽带,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格。但作为一种外源的、翻译的现代性,"国民国家"又在各种竞争性的阐释中没落:革命派理论家以民族吸纳和取代了国民,以民族国家取代了国民国家,以种族革命作为立国之道;改良派虽有新民以新国、铸造国民的意识,却以有机的国家、集体的国民吞噬了个体的国民,一度还以国民资格不足而误入开明专制的歧途。晚清的国民国家论述中鲜明的集体主义倾向,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境中虽不难理解,但也因其不能妥善安置个体的国民在国家中的位置而难以奠定现代国家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5.
何兰兰 《考试周刊》2009,(7):228-229
从沉重历史中走来的中国,在经济发展、日益崛起的新时期,国民心态依然问题良多。如何看待当前种种国民心态,以及塑造有利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健康国民心态。增强国民精神内驱力,无疑是关乎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是历史上"身体改造"最为激烈的时期。本文以清末民初的军国民运动①与国民觉醒为视角,考察了军国民运动给国民身体改造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军国民运动以国魂为召唤,以身体的军事化开发、改造作为诉求和主张,毫不遮掩地呼吁中国应该将身体视为国富民强的根本基础,引导着对国民身体加以国家化和社会化的意图,这标志着以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作为思想核心的中国近代身体观开始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7.
国民参政会作为中国战时民主的象征,承载着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国民参政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到美国"压力策略"的推动。文章以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大会为例,探讨抗战时期美国的"压力策略"对其的影响,由此对中国的政治改革提供些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为使中国走向富强与现代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他认识到改变国民心理对国家政治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形成了对国民心理系统而独到的分析。他客观评价了国民心理的优劣,分析了产生这种国民心理的内在原因。这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将"引导发扬国民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作为原则;将"因人而异、分层教育"作为重要途径;以"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构建内容;从"中国国民特有的心理规律"中发掘方法。  相似文献   

9.
1904—1915年是晚清民国时期女子教科书编撰(译)的高峰期,但数量与种类不多,科目不齐。女子小学教科书集中在晚清民初编纂,以修身、国文、尺牍、家事、算术为主,女子中学教科书集中在民初编译,以算术、代数、几何、化学、物理、生理、矿物、动物、植物为主。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集中表现在对女子教育享有权、自主发展权、工作参与权、身心健康权的赋权增能,超越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关于女子及女子教育的思想。由于编撰者均为男性,女子教科书呈现的是符合男子社会文化标准的理想女性形象,关注女子在新时代的社会功能,这是一种他者赋权而不是立足于女性生命本体的自我赋权。但女子教科书能从天赋人权的角度竭力倡导女子全新人生范式的构建以及全新的"国民之母"及"女国民"身份认同,历史意义和价值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近代中国"女国民"观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女国民”观念提出于20世纪初,是在国民概念的基础上“国民之母”的延伸,反映了人们国家意识和人权与女权意识的觉醒。民国成立后,人们的“国民”意识进一步加强。五四时期,全民性的思想启蒙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女子作为“国民”,也是具有个体尊严与独立人格的“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国民与新女性的形象出现了整合趋势,“新女性”成为流行更为广泛的语汇。由于在民族斗争与政治斗争的旋涡中,中华民国始终未能成为民主与法制的现代国家,因此民众的国民意识与国民观念,尤其是女国民观念也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关于现代学术、思想与文学的研究和叙事中,伴随着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教科书式文学史的一统天下,传统的“文史之学”受到遮蔽、贬抑甚至面临失落。然而,现代学术的建立,包括了“激进”与“保守”两派学人的共同努力。因此,考察“忠诚于旧传统的”钱基博的“国民意识”、国学观以及人文教育理念,有助于全面理解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林森是国民党元老之一,自1931年12月起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直至1943年8月逝世。在他参加的国务活动中,出席国民参政会并发表训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林森身为国民参政会的倡导者之一,早在1932年他就力主召开国民参政会。1938年他在武汉主持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促使通过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同年4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了这一条例;林森作为国民参政会的积极引导者,曾多次亲临会场致开幕训词。他关于国民参政会的历次讲话明确指出了国民参政会的性质、任务与工作方法,其特点是高举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的旗帜、对抗日战争有比较科学的认识、强调团结抗日、具有世界战略眼光。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包容了各抗日党派的代表,在林森关于国民参政会的历次讲话中找不到任何公开指责、批评共产党的言辞,由此也可看出他与此相关的一些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道德教育中,一直存在着对献身的强调。在和平年代,这未必是适当的。但突出修身则很有意义。从注重说献身转为注重说修身,有利于改变道德教育中“假大空”的毛病,确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回归修身的过程中,传统儒家智慧将会焕发出新的光辉,蔡元培的《中学修身教科书》是很优秀的德育教材。  相似文献   

14.
"国民文学"是在各个"民族文学"发展、融合、凝聚的基础上,在"国家"这一现代性民族共同体中所形成的新的文学形态。"国民文学"只能包括、凝聚,而不能替代和覆盖"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的发展必然指向"国民文学"。当今世界各国,民族身份的现代化就是"国民化",传统"民族文学"的现代化就是"国民文学"。"民族文学"已经或正在被"国民文学"所吸收、所融汇,文学的"民族"分野日益模糊化,而文学的"国民"分野则日益明朗化。从"民族文学"发展到"国民文学",再发展到"区域文学",最后发展到"世界文学",是人类文学史横向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应顺应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大势,强化"国民"及"国民文学"的观念与意识,促使"民族文学"向"国民文学"的进一步转化与凝聚。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书局在近代中国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入分析其不同类型教科书,有利于探索其对近代中国教育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修身》系列教科书的研究就是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有关国民职业道德水准下滑的问题业界多有论述,观点很多。本文试将职业化作为提升国民道德水准的途径。以餐读者。  相似文献   

17.
雷沛鸿作为被许多《中国教育史》版本忽略,而实际不应忽略的著名教育家,他的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可以为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借鉴价值,所以对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研究的梳理至关重要。通过对雷沛鸿教育思想的整体研究综述可以渗透出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的研究规律,通过对与雷沛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直接相关的核心文献综述以及与之间接相关的外围文献综述可以反映出现在关于雷沛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而找出研究的不足,旨在使以后关于雷沛鸿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对20世纪初年女子国民捐运动的考察,来探讨这一时期女子国民意识尤其是女子"义务意识"的觉醒及其发展。本文分三个部分:"女国民"意识的觉醒;女子国民捐运动的概况;女子国民捐运动的分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堂乐歌”作为本世纪初极具时代特色的一种产物,其本质和宗旨是改造国民的品质。培养和提高国民的音乐素质,利用音乐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学堂乐歌”为我国现代国民音乐教育的推动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对我国现代国民音乐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模型对我国国民体质空间差异的机制进行研究.以2014年发布的31个省市(自治区)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作为衡量指标,选取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海拔高度、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多年平均森林覆盖率和多年平均气温作为区域自然环境影响因素,采用GWR模型分析国民体质空间差异的环境作用.结果表明:自然环境对国民体质的影响有空间异质性.多年平均降水量对国民体质影响最大,而且是正相关;平均海拔高度的影响最小,且是负相关.同一影响因素的空间作用方向和强度差异很大.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多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影响总体从东南向西北降低,但是,平均日照时数和多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影响在南北向又存在分异;多年平均气温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以中部地区为核心向东、西变化;森林覆盖率的影响则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