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明新 《考试》2008,(Z2):102-105
考点一、农业区位条件分析一、解题思路不同的区域自然条件不同,适合发展的农业也不同。而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但我们还应结合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本区域发展的优势农业类型。因此农业区位分析不仅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既要考虑优势条件,还要考虑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殖民地时期北美地区的农业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北美殖民地农业生产的成本低、产量高;复杂的劳动制度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业产量;多样的农业产品使得北美不同地区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合的农产品发展方向,不论种植业还是畜牧业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殖民地时期北美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美国建国后农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基础,为美国日后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育》2007,(1):16-17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国由于地域广阔,东西、南北之间也存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所以,也大体形成可以和世界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相比较的农业地域类型。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更有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是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一个和传统农业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由于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地形种类繁多、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域的资源优势.根据经济发展环境和区域环境,可以大体上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分为四种类型或模式,本文将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出发,分析各个区域选择不同发展模式的原因,以及不同区域如何推进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5.
农业区是根据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农业生产基本特征和农业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与建设途径的相对一致性以保持县级行政区划的完整等原则而划分出来的。我国的农业地区差异,首先是东西部的差异,东部水热条件与土地条件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密集,我国绝大部分的耕地、农作物和其它各农业生产部门集中地区。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现状为人多地少 ,农业受自然条件限制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 ,人口素质低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中国农业生产对全局有重大影响 ,所以要进行制度创新与转变农业经营观念 ,调整农业结构 ,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减轻农民负担并大力发展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相似文献   

8.
正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Ⅲ)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节的课程标准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一个地区农业生产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中土地资源和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不同农业部门需要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对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气候条件中的温度决定了  相似文献   

9.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根据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应选取典型材料或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信息,并准确地分析各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辩证的观点认识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动态的视角探究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市场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上,乌江流域为流放者、移民以及流浪者的聚集之地,民族众多,生境不同。由于乌江流域地貌、气候、水利、土壤等不同自然条件以及各民族的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苗族、瑶族和仡佬族的山区型农业经济,布衣族和侗族以稻作为主的农业经济,彝族、白族以农牧为生的农牧经济,使得乌江流域历来以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为主的农村经济水平呈现高低梯度倾斜,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发展特色农业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任务,位于科尔沁沙地腹部的奈曼旗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属于条件不利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对于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该旗立足于地区实际和自身优势,遵循“特色+规模+档次=效益”的市场规律,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相似文献   

13.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为湘教版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内容,是高考重点考查的章节,授课课型为探究课。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土地、气候、水等资源密切相关。因此,本课设计按课标要求在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本课重点和难点在于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及区域农业一般方法的学习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广大山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所以山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秦巴山区为例,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条件与思路的战略分析,提出山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易卓  蒋群英 《历史学习》2001,(12):44-44
这是一道典型的蕴含综合性思考的好题。正确解答此题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国计民生的长远发展。农业本身的发展既受制于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地形等;又受制于社会经济条件:国家政策和措施、城市和工业发展、市场需求量。农业发展从其自身历史来讲分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初期是传统农业阶段,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是现代农业阶段,其区分的主要标准是生产技术与商品化的程度高低。农业格局的变化与上述因素有关,其形成演变规律对研究分析今天中国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识记 ]农业生产的概念 ;土壤、水源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及市场需求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理解 ]农业生产的特点 ,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分布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及意义。[应用 ]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判断某一农业区的主导影响因素。重点 :1 农业生产的特点2 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3 自然条件中的气候、社会经济条件中的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与分布、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难点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  相似文献   

17.
鄂北岗地农业结构调整分析与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农业结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动力。鄂北岗地农业结构虽有所改善,但由于受风灾、干旱自然条件和农业管理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有较大的波动性。时值农业经济大发展和南水北调的有利契机,构建适合鄂北岗地特色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即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改善基础设施为条件,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走农产品加工之路,以促进该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酒泉市立足区域优势,根据“一特四化”的农业发展策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进了酒泉市农业的整体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重点从基本条件、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和目前特色农业发展状况等4个方面分析了酒泉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及在发展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酒泉市特色农业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唐利 《地理教育》1994,(1):13-13
《高中地理》第60—64页中有关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包括了三大因素,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改革,其中有几个方面容易混淆,在讲解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20.
高梅 《中学文科》2006,(2):28-29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