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必然选择,这不仅能够让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更加健康,还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更能提高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给学生行为表现加分"的班级管理方法,用制度去管理学生,学生管理学生,能使班级有优良的班风和学风,能使学生全方面地健康成长,还能让教师出色地完成各种教学任务,轻松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文化影响班级管理风格1.教师文化影响班级管理观念。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分数成为教师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指标。由于教师的管理过于权威和专断,学生被排斥在管理主体之外,形成了"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班级管理观念。教师是谁?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班级管理主体之一。在教师文化诸多内容中,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同是必要的,教师文化影响下的班级管理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  相似文献   

4.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基础部分,教师是否能在班级管理中使用有效策略、发挥其对学生引导、管理决定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学生能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激励机制的运用对于教师对于班级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激励机制内涵和具体实施策略的介绍,旨在为小学班级管理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5.
作为教师,都能够认识到班级管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施行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了能让学生稳定,制定了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制度,去约束和制约学生,表面上看班级秩序井井有条,可是学生却时时在想着如何跳出管理的牢笼。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既能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在欢快和满足中学习呢?  相似文献   

6.
相信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先决条件曹金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如何搞好班级管理呢?我认为,只要相信学生,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相信学生,教师才能看到学生对学习、劳动、生活、前途、人生、理想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才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  相似文献   

7.
薛定鹏  李青 《考试周刊》2011,(65):231-231
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手机,非但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反而能够让学生更加愉快、安全、自由地学习。在高中班级管理应用手机.符合学生个性,教师能实时、高效、人性化地管理班级.弥补传统高中班级管理中的不足。作者就手机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班级的精细化管理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班级管理只要切实从细节出发,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力求每个细节的"零缺陷",就能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学生、班级的自我管理。一、教师对细节的管理将决定教育的成败一个班级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就相当于一个小集团,在这里有各种不同性格的人,不同家庭的人,不同习惯的人,有矛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或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容易出现各种误区,教学时,班主任或教师主观地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制订教学计划,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或教师没有根据班级现状对学生提出“理想”的高标准,造成学生对班主任或教师的不理解;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不信任学生的心理,造成师生关系激化等。而这些误区的出现都与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或教师的投射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0.
班级是学校管理中的基层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笔者认为,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要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动态管理,以使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一、给学生机会实行动态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破除教师“一言堂”和“学生小干部权威”。任何学生都可以向班主任提交申请,设计班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的阐述,旨在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营造能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班级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小学班级管理中,采用赏识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肯定与积极鼓励,提升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基于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小学班级管理策略,全面提升小学班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三自一包"小学班级管理机制,即通过"任务包干",让学生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公民意识与自治能力的培养。此机制意在克服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参与管理受众面窄,仅仅为教师管理班级服务,忽视了班级管理作为育人资源的弊端,真正做到"学生能做好的事教师不做,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对班级、学生以及各项活动进行管理、组织。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讲究班级管理的艺术,以满腔的爱作为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突破口。班级的管理者是班主任,班主任既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的引导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助手,是各任课教师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学校和家长之间联系沟通的纽带。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能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班主任管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管理的科学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构筑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教师在展开班级工作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避免责备、训斥等消极的语言;要加强制度管理的规范性,构筑和谐文明的班级;要积极构筑班级文化,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这样才能更合理地管理班级,进而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16.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班级管理就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务管理的主人。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加速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师定位准确,学生就有经历、体验的机会,进而会树立自信,因而教师应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教师绝对不说;坚持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调查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坚持学生经过教师指导能完成的教师绝对不做,从而在班级管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树立学生生活、学习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初中阶段的班级学生管理工作难度相对较大,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探索缓和师生关系的有效措施方法,并将德育工作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教师日常加强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举止的指导,帮助学生直面自己在成长发展道路上的各类问题,此时的班级管理活动价值影响作用突出展现,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都能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下进行。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增加学生全方位心理教育,也能优化小学的班级管理。对小学生进行个别或集体的教育,对小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习心理、自我认知心理、日常生活心理四个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心理异常的学生往心理健康方向发展,提升教师管理班级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优化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20.
王勇 《中国德育》2006,1(11):61-65
魏书生班级自动化管理思想的精髓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现班级自动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实现班级自动化管理的关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现班级自动化管理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