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王磊 《中国广播》2012,(2):51-54
大型历史题材专题节目的创作一直是广播节目中的重头戏,本文结合大型系列节目《历史的回响》的创作过程,重点论述广播专题节目借鉴电影和戏剧等多种艺术手法的创新作法。  相似文献   

2.
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主要延循了三重向度。场景革新层面,网综节目立足新型传受关系和传播手段重构了节目传播仪式;叙事策略上,节目在新审美趣味基础上打造了时尚叙事机制,具体表现为以娱乐化为基本诉求的"大叙事"和基于节目规则和叙述方式而实现的"小叙事";文化融合方面,从节目创作与传受实践出发,实现多类型文化的共融互促将是网综节目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韩国综艺节目席卷亚洲受到观众热捧,其中韩国SBS电视台周末娱乐节目《星期天真好》中《Running man》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不容小觑。它沿用了综艺节目一贯的游戏环节却没只停留在"做游戏",该节目与电影元素结合,节目结构如电影的戏剧性结构有明确开端、悬疑中段、完整结尾。本文将从戏剧结构来探析如何巧妙利用三幕论创作出全新的综艺节目形态,及给我国综艺节目制作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刘颖 《今传媒》2016,(11):106-107
"戏剧到底是什么?"这是从事多年戏剧创作的导演林兆华不断探究和思考的问题,即戏剧的本质是什么.林兆华导演始终秉持"艺术与商业并重"的原则,强调实验戏剧照样有商业性,商业性与实验性在戏剧创作实践中并不矛盾.本文就他的作品分析其戏剧观念和创作风格,以寻得戏剧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5.
肖萌 《视听》2022,(5):68-7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电视媒体遭遇困境,电视节目创作者从"危机"中探寻"转机",优化和升级节目形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与观众需求.电视综艺节目在疫情发生之后表现出积极的形态创新趋势,进一步深入类型融合,开发全渠道的内容衍生节目,探索空间再造和时限突破的可能性.利用多元场景与编剧思维挖掘戏剧叙事深度,并通过互动程式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杨澜访谈录》的心理学发生机制上,探索分析了当下有影响力的"高端"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创作规律:第一,访谈创作需基于深层的人格;第二,兼顾成功和人性,后者尤其重要;第三,快速建立与受众的专业和人性常识的对接;第四,访谈者的人格特质要求。由此,提供了解析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创作规律的专业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李娜  陈红梅 《东南传播》2021,(12):130-132
大众传媒肩负着传承文化的历史重任,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文化类电视节目蓬勃发展,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为观众打造震撼唯美的视听体验,同时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再演绎.《典籍里的中国》创新性地采用传统戏剧艺术的演绎形式与现代媒体传播艺术的双向融合,书写了一部献给华夏文明的经典"典籍".文化类节目的"意外出圈",必然有其自身制作上的优势和亮点.深入分析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性呈现方式,有利于助推我国此类节目的发展,为接下来此类节目的创作助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下某些文艺广播娱乐节目创作中存在的"对形式的追求大过对内容的追求,对节目表面状态的追求大过对节目内涵的追求"的失衡现象,提出娱乐节目的信息意识概念,从传播理论、娱乐节目创作定位、受众接受几方面,分析、阐释节目信息意识的必要性,并以北京文艺广播《娱乐72变》节目为例,说明节目创作中如何实现"娱乐"与"信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日前,由菏泽市牡丹区档案局(馆)长郝远进根据新征集档案资料创作的《档案戏剧》一书出版发行。该书汇集了作者依据丁宝桢历史档案创作的大平调《堵决惩贪》,依据何思源历史档案创作的京剧《正义斡旋》与《和平之门》,依据高秉涵历史档案创作的两夹弦《回家》等11部戏剧,让历史档案艺术再现,将档案资料的编研宣传推向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有种复合型节目形态可以将对外宣传和对内宣传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那就是:"重大创作主题、资深记者领衔、超长距离采访、越野汽车行动".百集电视系列节目《睦邻》的策划与创作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与判断.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7月3日至4日,来自全国各地15家党建电视节目制播单位的媒体人以及各地组织部门相关负责人共40余人齐聚北京,共同参加了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党建节目部发起并承办的"党建节目创作与传播研讨会"。在当前社会舆论、传播技术和媒体生态都在时刻不停地发生着新变化的形势下,就党建节目创作生产与传播进行一次专题研讨,在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的同时,进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方式与审美标准的改变,戏剧广播节目必须进行创新才能充满活力,占有市场。本文从节目内容、节目受众、节目编排与节目形式等四方面提出了戏剧广播节目的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命题材纪录片创作发兴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契合当前广大电视观众对生命的思考、适应人们对医疗类电视题材消费的发展趋势、产生较高的社会价值,符合受众对包括医疗话题等社会重大突发事件关注的心理需求等重要的创作意义和现实价值。《生命通道》节目创作的成功之道在于其定位准确,类型丰富;坚守真实是这一纪录片的核心;通过细节展现节目魅力;注重艺术手法的运用。在更好地发掘节目在表达生命哲学时的优势、特点和戏剧张力,更好地激发节目创作人员的创作潜能和职业信仰等方面还存在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孙昊明 《今传媒》2013,(8):89-92
"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结合了戏剧元素的节目样态,其核心在于节目叙事策略中的冲突性。本文以美国知名真人秀节目《全美超模》(《America’s Next Top Model》)为例,从环境设置、人物关系设置和赛程设置三个方面分析"真人秀"节目的冲突元素建构方式。探讨冲突元素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深圳卫视《年代秀》节目以其健康有趣、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节目内容,打破了"低俗高收视"的怪圈,成为"限娱令"颁布后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叫好又叫座"的娱乐节目。本文从节目创作源头出发,结合节目形式与内容分析其成功之道,探讨节目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陈丹丹 《传媒》2022,(3):67-68
为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交流节目《歌声与微笑》(Песня и улыбка),用"情感故事+综艺表演"的形式表现中俄两国人民70年间的深厚情感.作为中俄合作的节目,其秉承"老故事说出大情怀"、"老歌唱出新感觉"、"珍贵记忆诉说新感情"的原则进行创作,并邀请了中国国家级教学名师邓军、中国著名指挥家滕矢初、俄罗斯教师阿列克谢·维塔利耶维奇·鲁迪赫、中国著名歌唱家朱明瑛和著名作家苏岑作为节目的观察团参与其中.由于该节目具有重大对外传播意义,其于2019年10月开播,即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评选的2019年第四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名单.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外传播体系建设的今天,对这一特殊时间节点、特殊事件和特定国家而协作创新的节目进行分析,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西德,广播剧是比较发达的。从播出量来看,小一点的电台一年播出100个左右,大台播出200个左右。其中1/3是各台自己制作的新作品,1/3是兄弟台的节目,1/3是重播旧节目。从自己制作的广播剧来看,约为90%是创作的,只有10%左右是根据小说、戏剧改编的。这说明西德已经把广播剧作为一种独立的、创造性的艺术形式来对待,同时也说明了广播剧创作力量的雄厚。在全世界,广播剧能有90%是创作的国家,目前恐怕只有西德一个。英、法等国有将近  相似文献   

18.
荆丽娜 《今传媒》2012,(11):81-82
央视一套的全新智慧型文化栏目《谢天谢地,你来啦》甫一推出,便受到观众的追捧,获得了"开门红"。作为一档大型明星戏剧表演真人秀节目,《谢天谢地,你来啦》以其充满挑战和智慧的戏剧情境和紧扣生活的现实题材表现出了幽默亲民、乐而不俗、高雅娱乐的创新姿态。节目若想在本土化的进程中持续发力,尚需坚守文化品质、优化游戏规则、丰富节目表现形态,做到文化内涵与制作水准并重。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为提升电视新闻的创作空间,国家于2015年3月提出了"互联网+"的新概念。编导对于一个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新闻节目的类型过于单一,为解决这一问题,编导们需要重视对自身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能否创作出高质量创新性节目的关键。落后的节目形式注定要在"互联网+"的时代大潮中淘汰,只有不断创新进取,才能屹立于新时代媒体潮流之中。  相似文献   

20.
湖南卫视在2006年推出的《变形计》栏目,巧妙地将"真人秀"和"纪录片"两个元素相结合,成功孕育了"交换人生"这一节目理念。除了新颖的栏目形态,作为一个在有限时间里面需要捕捉并放大戏剧点的"新生态纪录片",编导的设计和介入也变得尤为重要。人为制造节目的冲突和悬念,使得人物与事件交织,推动剧情发展,形成一股张力,增加了节目戏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