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感是智慧的闪光。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典型特征之一。在倡导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灵感,运用灵感进行教学革新,是每一个创新型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对灵感的分析入手,结合教师的活动,对教学灵感的激发与运用作了分析。探讨了发挥教学灵感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灵感说”。柏拉图的“灵感说”由感性指向理性,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柏拉图的“灵感说”对弗洛依德的无意识理论等产生直接影响。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动力,柏拉图的“灵感说”提示马克思的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的观点并不完善。从哲学角度来看,灵感源于生活、源于思考;而从心理学角度,灵感的产生则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灵感是智慧的闪光,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典型特征之一。在倡导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灵感,运用灵感进行教学革新,是每一个创新型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对灵感的分析入手,结合教师的活动,对教学灵感的激发与运用作了分析。探讨了发挥教学灵感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灵感是人们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最敏感的邂逅,是人们思维活动由量变到质变所产生出来的高度的创造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应精心创设情境,感悟诱发灵感;深入细致观察,探索获取灵感;善于汲取信息,整合触发灵感;转换视角剖析,脱俗寻觅灵感;打破常规思维,逆向创造灵感;心平气和思索,放松捕捉灵感。  相似文献   

5.
当机立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都是在说机遇的重要。机遇具有偶然性特征,但这种偶然性则是必然性的补充。机遇与灵感息息相关,捕捉到机遇就有灵感闪烁的可能,一旦失去机遇,灵感便无从谈起,足见,机遇对灵感、灵感对创造该有多么重要!机遇在于捕捉,捕捉到机遇则灵感爆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灵感问题,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教师有意识地捕捉灵感;二是教学中注意发现灵感;三是课后总结时归纳灵感.通过教师捕捉灵感,激发学生灵感,更好的为体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7.
就是写不出来先生感觉自己快要收拾包袱走人了,顺带说一句,他住在灵感镇上。住在灵感镇上的就是写不出来先生,这真是个笑话!灵感镇上别的没有,就是到处飘着灵感。有时候灵感是一串粉嘟嘟的葡萄,有时候灵感是一只开了口的绿皮鞋,有时候灵感是一块从天而降的大石头……可即使把就是写不出来先生稀疏的大脑门儿砸出个窟窿来,他还是写不出个好故事。  相似文献   

8.
赵敏 《培训与研究》2006,23(10):22-23
诗歌创作与灵感有着千丝万缕割不断的联系。灵感存在于诗歌创作心理过程之中。灵感的闪现符合诗歌创作的内在规律。灵感具有自发性和突发性,稍纵即逝,不可复得,所以古今中外诗歌创作大家都非常留心捕捉灵感。值得探究的是灵感还富有创造性,诗人一旦有了灵感,即如神助般地创作出天然浑成的佳作。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无不与灵感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论对艺术灵感的探讨兴于六朝,这时期影响最大的是陆机和刘勰。具有发端意义的《文赋》生动地描述了灵感与文思的关系,《文心雕龙》则进一步将感物与灵感联系起来考察灵感的产生,并深刻地触及到灵感过程的创作心理机制的本质。唐以来文论继承并发展了六朝灵感论,主要观点有:灵感是创作的最佳状态,在灵感推动下进行创作,可达自然浑成之境;灵感可由外物触动与研读诗书激发;灵感稍纵即逝,故作者须时时“身在意中”,对灵感保持高度警觉,“兴来即录”;灵感的来去受制于创作主体的心境;灵机成异趣,不可苦吟亦不必拘于有无“寓意”;灵感来自偶然;灵感来自必然。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科学创造,还是艺术创造,都存在着灵感这种精神现象,但科学创造的灵感和艺术创造的灵感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它们的共同之处,表现在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它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方式不同。我们探讨艺术创造中的灵感时,要从艺术创造的特殊性出发,不要把艺术灵感和科学灵感混为一谈。这是本文探讨艺术灵感的出发点之一,也是本文标题在“灵感”一词之前冠以“艺术”二字的含意。 我们探讨艺术灵感时,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艺术灵感的本质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准确、深入地把握艺术灵感的其它问题。很多人都指出灵感是思维的一种飞跃,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仅仅指出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它不能说明艺术灵感和科  相似文献   

11.
灵感怎么来     
灵感是一种思维形式。它“表现为人对长期探索而未能解决的问题的一种突然性领悟,也就是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的一种‘茅塞顿开’”“灵感是有规律的”“灵感是有创造性的”灵感在解题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灵感怎么来呢? 1.变更情境,诱发灵感变更问题情境,可让新情境带来的新信息去刺激灵感的发生,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刘奎林 《成才之路》2012,(15):I0008-I0008
第十五讲灵感与机遇(一) 当机立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都是在说机遇的重要。机遇具有偶然性特征,但这种偶然性则是必然性的补充。 机遇与灵感息息相关,捕捉到机遇就有灵感闪烁的可能,一旦失去机遇,灵感便无从谈起,足见,机遇对灵感、灵感对创造该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能力尤为重要。那么,何谓灵感?灵感并不是虚玄的东西,它是人的大脑中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灵感思维的结果,灵感思维是以大脑右半球为基地的,它在大脑中潜意识运行,  相似文献   

14.
灵感思维是认识主体在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以及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对曾经冥思苦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在某种偶然因素或潜意识信息的激发作用下,突如其来的使问题得到澄清和解决的瞬息性的思维。灵感思维的特点有:突发性、随机性、兴奋性、跳跃性。按照激发灵感产生的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将灵感分为外因型灵感和积淀型灵感两种基本类型。长期的艰苦劳动是灵感产生的必要前提。灵感思维是一种重要的科技创新思维。激发和捕捉灵感要注意:劳逸结合、知识互补和随时记录。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国内一些报刊就文艺创作中的灵感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是真正解决灵感问题的良好开端。就笔者读到的有关讨论文章看,虽然各有侧重,但总起来看,有关灵感的许多问题都谈到了。其中谈得较多的是下述几个问题:什么是灵感?灵感是怎样产生的?灵感有哪些特点?灵感在文艺创作中起什么作用?灵感的概念是怎样演变的?等等。关于这些问题,虽然讨论者的意见大体一致,却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分歧。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16.
灵感作为非逻辑思维的东西与逻辑思维互相补充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完成。灵感是新思想产生的火花 ;灵感是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相结合的产物。丰富的知识 ,全神贯注的思考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促使灵感产生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状态。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和加强学生灵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诗文教学则是学生灵感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一定要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8.
谈灵感     
提到写作,人们常会想到灵感。是的,写文章要有灵感。没有灵感写文章很费劲,也难写好,有了灵感则会写得又好又快。那么什么是灵感呢?它为什么对作文那么重要呢?心理  相似文献   

19.
浅谈灵感     
灵感是写作的发酵剂。如何激发写作的灵感对中学生来说极其重要,语文老师只有深刻把拯了灵感的内涵。灵感的特征。才能着手激发学生产生写作的灵感,使学生的作文自然、流畅,发自肺腑。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7,(Z1)
生活需要激情,创作需要灵感。如果说创意是灵感的再现,那么,想象则是灵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