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当代中国的道德走向,学术界提出了不同的主张。本文原则上持“中国特色派”的观点,但是进一步从道德演变的内在逻辑中把握道德发展的必然趋势,强调未来的理想的道德模式必须注重理性与激情、理想与物欲、社会(群体)与个人(个性)的平衡,既反对道德对个人生命激情压抑,又反对生命激情的动物式的放纵。本文是对当前道德建设尤其是道德导向问题的一种“哲学探讨”。  相似文献   

2.
老子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老子针对孔子的“克己复礼”的主张而提出的反对意见。随着对老子研究的深入以及出土文献的开掘,人们发现传世文献中的一些记载也有可商榷之处。合理地界定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三者各自的所指范畴,不难得出结论:老子的思想是针对周公之“礼”提出的。老子和孔子对“礼”范畴的界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相似文献   

3.
《老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道”,“孔德”、“常德”,玄德”,是老子的最高道德标准;“朴”、“婴儿”,是老子的最高道德理想;“无为”,是老子道德思想的基本原则;“无知”、“无欲”、“无争”,“知足”、“守柔”、“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是老子的道德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4.
“道德中心主义”是一个涵义不确切的概念。在道德的社会调控意义上,历史中国是“以礼治国”——“政治”、“德治”、“刑治”并举的国家,并不存在“道德中心主义”或“以德治国”的问题。封建统治者将道德“抬到吓人的地位,搞道德中心主义”,虽然只是一种历史假象,却养成了中国人注重道德生活的传统;这种传统与“道德中心主义”不可相提并论。儒家的“仁政”主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今人对此应当持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道德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新旧观念、内外文化的碰撞 ,传统道德在闪烁其光辉的同时 ,也暴露出某些不合时宜的方面。一、科学精神匮乏是传统道德一大缺憾传统道德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巨系统。从人际交往这一层面分析 ,传统道德的最高追求是“和” ,即主张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尽管在思维方式上 ,中国的古代也很主张老子的“反者道之动”,认为一切都在对立之中 ,一切对立又是转化的 ,但“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老子所言的转化乃是以“和”为最高准则的。即一切对立都以同一为目…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核心与标准应当符合社会主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公平”、“合理利己”等不能成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核心。道德建设必须强调价值导向上的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化更不是责产阶级自由化。一切不有利于道德建设的理论主张和思潮都应摒弃;一切有利于道德建设的理论与主张都应旗帜鲜明地予以彰显。道德建设不能割断传统,好的道德传统(如整体主义)必须予以弘扬。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社会主义家庭道德的基础。维护家庭稳定是社会主义家庭道德的核心。社会主义家庭道德主张婚姻自由,不反对离婚,但反对轻率离婚。社会主义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至少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现状,有学提出了“道德法律化”的应对策略。这种主张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在逻辑前提上存在着无法弥补的漏洞。从事实层面上看,“道德法律化”是一个虚假命题,是对“法的法律化”的误解;从价值层面上看,这一命题隐含着道德标准绝对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老子哲学是政治哲学。老子所关注的对象是社会,而不是自然界。老子的政治哲学包括反对智慧和仁义,无为而治,谨慎地对待战争,主张国与国之间的谦下和友好,“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均财富的分配思想是老子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子主张平均分配社会财富,反对财富的占有欲,也反对以发展生产来增殖社会财富。老子认为财货是祸乱的根源,“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多藏必厚亡”。所以他一再提出: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针对社会财富悬殊,老子提出了平均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看重和肯定理想的,其个人理想与整个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统一在一起,其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联系在一起。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鲁迅有清醒而得到的看法,他在注重实践的前提下把握理想与现实、“将来”与“现在”的关系,主张要执着“现在”而追求“将来”,特别是在后期,他已把现实斗争与理想信念完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德思想是其全部思想的核心,包括“道”和“德”两个范畴。老子的“道”主要是指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的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源,是客观事物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自然天性和客观规律,“道法自然”揭示了“道”的本质所在。老子的“德”即“得也”,他认为无所得才是真正有德。老子的“有德”指的是“善”与“信”、“慈”与“俭”、“弱”与“不争”。老子的道德思想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诸多启示:“道法自然”强调的是尊重自然规律,不以人为的力量去改变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所主张的是榜样的力量、以身作责和自我修养;应当注重道德修养的层次,应该从最基础自我道德修养做起;“抱怨以德”所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本分析了传统道德“整体性”与现代道德“个性性”的价值观,并提出了当前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化素质教育,现实的舆论导向,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家道德文化及其现代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德文化占据主导位置,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久的影响。儒家道德文化倡导个体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追求,井形成一种崇高的理想主义信仰,它主张个体发展和社会追步的有机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儒家的理想社会是一个“道德化”的社会,先秦儒家在封“生命本质”的追问中,寄托了一种封人类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人文和道德的“终极关怀”和信仰追求。当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的现实,先秦儒家的道德文化及其中所蕴涵的深刻教育价值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的逻辑与历史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是人性的一种本质规定,它与“人”的存在直接同一。人性的抽象普遍性与具体社会历史性的统一,表明道德既有理论的逻辑形式又有现实的历史形式。道德空逻辑深植于社会历史中,具体的社会道德渐近地实现着道德逻辑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正确估量了道德的社会效用,告诫全党必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这是从源头上防止政治腐败的治本之策,同时,提醒人们防止出现“道德政治化”,“道德经济化、倾向,在社会转型期,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以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一直遵循理性主义模式,主张道德判断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然而近来一种新的理论——社会直觉模式对此提出了挑战,认为道德判断是由迅速自动的直觉所导致。文章从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道德直觉的概念入手,阐述了这两种模式的基本内容,比较了两种模式主要观点的差别,提出了借鉴两种模式对深化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普通存在着一种排斥道德善恶标准、主张走中间道路,奉行黑白色(即善恶)混合的道德价值观,即道德灰色崇拜现象,这一现象已影响到社会化进步和经济发展建设。重视道德灰色崇拜现实的存在,建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价值观,改善社会道德教育,成为当前我国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界定道德环境是一个崇尚道德、追求道德的社会环境。然后,通过分析我们现实誓拿中轻视道德的各种表现指出,我们缺乏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针对我们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的基本思想和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对国内外的道德心理研究及据此进行的道德教育进行了历史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发展新时期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建立社会道德新关系。确立主流道德价值观、道德“慎独”、塑造社会道德风貌、营造道德环境、培养道德素质六项道德建设要求,并主张从基本道德素质及其培养、道德价值观和主流道德价值观教育、道德自我教育和慎独、发挥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功能诸方面开展新时期道德心理和道德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