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思维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是思维的符号载体,是思维的主要工具。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意思是说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在的体现或反映,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密切联系。柏拉图甚至认为思维与语言没有丝毫不同之处,思维是无声的、微弱或隐蔽的语言行为。因此,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提升思维  相似文献   

2.
浅谈语言思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心理学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其焦点是存不存在无语言思维,无语言思维是不存在的;无思维语言也是不存在的,在一定意义上说语言就是思维,思维就是语言。两者无法分开。 我们认为思维只有一种形态,就是“用概念进行的思维”——语言思维。为什么只有语言思维,而别无其他?自从人类有了语言  相似文献   

3.
王健  赵春松 《学子》2014,(2):58-59
<正>一、思维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是思维的符号载体,是思维的主要工具。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意思是说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在的体现或反映,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密切联系。柏拉图甚至认为思维与语言没有丝毫不同之处,思维是无声的、微弱或隐蔽的语言行为。因此,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提升思维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离开语言,思维的内涵无法显示:离开思维,语言活动便失去意义。脱离语言发展的思维训练固然是空乏的.而缺乏思维参与的阅读感悟无疑也是肤浅的。只有坚持语言发展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实现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同步,这样的阅读感悟才是有效的.这样的语文课才是弥漫着语文味的课。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然而,对于艺术语言而言,它却和特殊的思维形式相对应,这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在审美心理学中称心象思维。心象思维(亦称形象思维)是一种艺术化思维,它包括原始表象思维、儿童直观思维和现代艺术思维的不同形式。艺术语言和规范语言分别与不同的思维形式相对应。规范语言和抽象思维相对应,艺术语言一般和艺术化的思维相对应。规范语言是理性的,艺术语言是情感的。  相似文献   

6.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思维和语言的相互关系问题。萨丕尔和沃尔夫两人并未明确提出语言决定思维,但肯定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作用。"辩证统一"的哲学理论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矛盾但又密不可分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英语性别语言和汉语性别语言这两种不同的语言的形成和变化说明思维决定语言,而性别语言的改观也对社会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即"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影响思维",有力否定了语言决定思维的论断。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思维对语言起着组织和调控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教育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  相似文献   

8.
王世龙 《文教资料》2010,(35):26-28
本文首先对传统的有关语言和思维关系的三种观点作了总结和比较,然后从生物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语言的定义、语言的特性、语言的用途、语言的进化等做出说明,分析语言和思维在人类史上的出现,指出语言是为了思维而产生的,思维先于语言,而语言的出现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之一,语言是为了思维而产生,不是为了交流而产生,语言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思维,交流只是语言的次要作用,是思维外在化的体现。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 ,即数学思维通过数学语言体现出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就要注意提高他们的数学语言能力。因此 ,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语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数学语言不仅是人们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交流手段 ,同时也是人类进行数学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关系十分密切。正确理解与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我们不能想象离开数学语言而能顺利地进行数学思维。语言活动依赖思维 ,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都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抽象的数学思维更是如…  相似文献   

10.
梁平 《教育》2014,(7):69-69
语言能力是语言教学的重点,英语教学应该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培养,首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思维符号系统,学习语言离开思维无疑是不可能的。所以,语言能力的训练首先要从思维训练着手。那么,怎样才能在语言训练中进行思维训练呢?  相似文献   

11.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用词和句子记载下来,固定下来,使人类社会中的思维交流成为可能.“人的思维——无沦它以何种形式实现——没有语言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语言。对此西方的哲学家也形象地说“思想是卷  相似文献   

12.
王昌芹 《教学与管理》2012,(21):112-113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以语言为中介来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要素产生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换言之,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语言是思维的载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离开语言,思维内涵无法显示;离开思维,言语活动便失去意义。脱离语言发展的思维训练固然是空泛的,而缺乏思维参与的阅读感悟无疑也是肤浅的。  相似文献   

14.
要论证语言和思维的辩证关系,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语言和思维。所谓语言,它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我们研究的思维指的是抽象思维,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抽象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 其次,语言和思维是密切联系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象的反映活动。语言对思维的主要作用是:①语言是思维的工具。②语言是标  相似文献   

15.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实践证明,看的思维效率最低、写的思维效率较高、说的思维效率最高,有许多思维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正是在说的过程中实现的。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着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富有条理,两者相互依存。人们正是借助语言思考问题,表达思想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师生、生生间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离开了语言,思维就没法进行。什么样的语言,反映什么样的思维。语言清楚,言之有序,是因为思维明晰;语无伦次,条理不清,是因为思维混乱。语言和思维,是辩证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又总是与思维训练同步的。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的一致性,把学习语言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和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应该使认识、运用语言和发展思维特别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相统一。字、词、句的理解,语言规律的掌握,词语所概括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精神实质,因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工具,思维必须凭借语言来表达和深化。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品味,抓住重点句来展开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一、研究背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类用以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维成果的载体。"思维决定语言,思维影响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只不过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它服从于思维并为思维服务"(王德春,2002)。思维对语言起着制约作用,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影响到他的语言能力的好坏:思维概念模糊,表现为用词不准确,词不达意;思维缺乏条理性,说话时会层次混乱,颠三倒四;思维缺  相似文献   

20.
语言和逻辑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这个关系中,语言是由思维决定的,但有它相对的独立性,并且以一定的形式反作用于思维。通过各种不同水平的语言和思维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语言和思维相互关系中的复杂矛盾性。把语言和思维对立统一的任何一方面绝对化,是导致将语言和思维这两个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