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五育融合”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内涵和特征出发,以德育为引领,结合高校教育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式,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建构“五育”互动桥梁。“五育融合”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在明确“五育融合”的基本内涵,厘清高校思政课与“五育融合”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调查实践教学现状,最终提出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丁善辉 《江苏教育》2022,(17):70-71
<正>“融课堂”是盐城市大丰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主要指“五育融合”“学教融和”“学段融贯”“学科融通”的课堂教学新样态。笔者通过参与盐城市大丰区南翔实验小学组织的小学语文“融课堂”半日研活动和观摩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上《示儿》和《题临安邸》这两节课的课堂教学,与议课者围绕融德于情、融学于境、融思于问、融教于评这四个维度进行探讨,总结了语文“融课堂”建设的四个要点。1.真情实感的教师是融德于情的重要前提。“融课堂”倡导融德于情,  相似文献   

3.
思政学科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德育学科。思政课是德育为主、多育互融、多育兼备的特殊课程,其价值和魅力在于深刻的思想性、严谨的科学性与丰富的人文性。因此,思政课教学必须充分挖掘课程中的“五育”元素,有效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书和育人、成人与成才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每一堂新课都是通过导入这一环节启动的,在高中阶段,倡导用“做思共生”理念设计思政课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提升感悟和认知。文章归纳了“做思共生”理念下思政课导入设计的三大作用,总结了“做思共生”理念下思政课导入设计的策略,引导学生怀揣好奇,在愉悦的心境下主动探究新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提升中等专业学校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既是教育界热议的重点话题,也是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的重要抓手。中等专业学校思政课教师应追求思政课堂的有用、有趣、有效,达成“三有”课堂教学目标。“三有”思政课堂通过优化教学策略,让思政课堂“有用”;通过激趣教学,让思政课堂“有趣”;通过融入实践展示,让思政课堂“有效”。“三有合一”,可以有力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五育融合”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绎而来,旨在通过“融合”的方式来促进“五育”共同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语文中的“五育融合”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以语言文字、能力、情感价值观为内容,有机融合五育的教学实践。其具有德、智、体、美、劳五个内在要素,分别与语文文字中“情”“法”“活”“美”“用”相联系。作为学科综合育人的关键举措,语文中“五育融合”的实现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实现五育渗透;拓展教学内容,实现课内外共育;更新育人模式,实现五育互融;重构评价模式,实现以评促融。  相似文献   

7.
阐释了“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内涵,探析了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思政课程的改革、大学生就业择业的现实诉求,辨析了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的阻滞因素是全员育人环境不理想、教师和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并探索提出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的多维路径:重构“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实现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深度融合;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效应;建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语文跨学科主题活动,能让生活成为学习源泉,让学习更好服务生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实现“五育”融合发展。在“创享语文”教学中,可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学校集体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地方特色活动”,设计开展“创享语文”系列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在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做到“跨”有限度、“跨”有梯度、“跨”有温度、“跨”有效度。  相似文献   

9.
曾青生  孙园  曾娜 《教育与职业》2020,(10):107-112
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思政课的价值旨归和评判思政课实效性的根本依据。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具有主体自觉性、内容现实性、师生互动性三个特征,影响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的矛盾关系具体表现为教师的应然与实然矛盾、师生的对接与错位矛盾、知行的统一与隔离矛盾。文章提出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抓住创新“力”、把握协调“度”、培植绿色“情”、激发开放“气”、达成共享“境”五个途径促进大学生获得感的生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10.
“大思政课”有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大”之意蕴。从高度上突出“大思政课”的政治、思想、价值引领作用;从广度上做好学科融合、班队团融汇、家校社融聚;在长度上关注全过程教育,做好学段融通和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从深度上做到内容上学深悟透、活动上深度参与、评价上身心沉浸,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勇挑重担、成就“大我”。这应是“大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定位与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以素养为目标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明晰思政课育人政治化、思想化、素养化、活动化、生活化“五化”策略,认清政治化是基因、思想化是灵魂、素养化是核心、活动化是载体、生活化是根基,能够彰显思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提高思政课教师育人水平,为学生发展引路领航,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让思政课在党建引领下,创新空间、创新模式,融入学生生活,真正活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育人作用。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在“红信小镇”课程中,引导学生参与“跟着红色电影立信仰”的超学科项目学习活动,在学生心中播下信仰的种子,培养“高洁挺立社会、服务国家民族”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两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两 课”教 师 队 伍 建 设 关 系“两 课”的 成 效 ,对 此 ,我 们 要 有 足 够 的 认 识 。 当 前 ,高 校 “两 课” 教 师 队 伍整 体 情 况 较 好 。 广 大“两 课”教 师 忠 诚 于 党 的 教 育 事业 ,热 爱 思 想 理 论 教 育 工 作 ,为 帮 助 青 年 大 学 生 树 立正 确 的 世 界 观 、人 生 观 、价 值 观 付 出 了 辛 勤 的 劳 动 。有 资 料 表 明 ,“两 课” 教 师 中 已 有 近 30% 具 有 硕 士 以上 学 位 ,他 们 综 合 素 质 较 高 ,能 采 用 多 种 灵 活 的 教 学方 法 , 系 统 地 将 经 典 马 克 思 主 义 和 当 代 中 国 的…  相似文献   

14.
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背景下,开展初中思政课“一环五步”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以初中思政课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建构模式的逻辑起点,以“3·18”讲话为理论支撑,提出基于教师和学生改变的五个关键研究要点,旨在对思政课教师内驱力激活和自觉性唤醒,使教师领悟学科课程的价值,增强教学的有效度,落脚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的五个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一、“情·思”视域下的文本解读(一)“情·思”视域下的单元语境语篇链本单元的“情·思”英语教学在“人与自然”主题引领下,围绕“We love animals”这一话题展开,涉及四个“情·思”语境,包含两组对话语篇、一个阅读启蒙语篇和一个配图故事语篇。“情·思”语境一是Wu Binbin、Mike、Sarah借助手影和声音,体验模仿动物的快乐。该“情·思”语境旨在让学生走近动物,感知动物的可爱,回味动物为生活增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6.
在“双减”背景下,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文章采用议题式教学模式,从“议题”“议材”“议问”三个维度出发,通过解读课标定“议题”、创设情境选“议材”、活动体验悟“议问”,以及把部分作业融入“议题”和“子议题”,切实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培育学生珍爱生命的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以期为“双减”政策下的思政课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已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实践的价值遵循。围绕立德树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实践已进入“大思政课”整体实践新格局。“大思政课”必须立足整个时代主线,从国家维度、民族维度、社会维度构建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现实出发点,构建与问题共思、与思想共进、与实践共行的大思政体系。因此,“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必须紧扣立德树人,从时代问题中生成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时代方位,从思想引领中生成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思想方位,从立足现实中生成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生活方位。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议题式教学推进路径是通过“议中学”的办法,引领不同学段学生在“明理”中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一体化育人路径。这一路径主要围绕“启蒙—成长—认同—担当”四个学段任务的关键词。通过小学阶段启蒙意义的初识之议,启蒙道德情感;引领少儿成长;通过初中阶段成长意义的基本常识之议,打牢思想基础,助力少年成长;通过高中阶段认同意义的常识之议,增强政治认同,提升政治素养;通过大学阶段担当意义的理论之议,增强使命担当,融入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9.
学生社团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载体,它可以深化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内化思政课教学的融通性,强化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性,优化思政课教学的组织性。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高职院校的社团思政还处于校园育人的边缘化地位中,在育人理念和实践探索中还有待加强。因此,需要强化“三全育人”理念以完善“社团思政”的保障机制,创新“社团思政”实践内容以提高育人实效,注重社团品牌特色以提升社团知名度,进而形成“社团思政”改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23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体化建设的根本原因源自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基本条件源自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直接原因则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合力现状。在“23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体化建设理念下,要以“三对接五合作”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合作育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创设思政课教学创新机遇;以“三结合五嵌入”推动理论引领、实践养成、文化熏陶一体化建设,打造思政课大教学合力;以“三创新五项目”全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