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虹影的类自传书写与生活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她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切入写作.在真实与虚构相交织的文本中,表现自我,追求自我,塑造自我。她集生活、家庭、写作于一体,又加入想象和虚构的文字,呈现出一个虹影心中的个性化虹影。  相似文献   

2.
女性叙述声音是女性意识和表达方式的结合体,“半自传体”个人叙述声音真实地虚构了叙述者、作者、主人公三位一体的客观自传和精神自传,体现了女性写作对话语权威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女性叙述声音是女性意识和表达方式的结合体,“半自传体”个人叙述声音真实地虚构了叙述者、作者、主人公三位一体的客观自传和精神自传,体现了女性写作对话语权威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自传性书写”是20世纪以来一种重要的书写方式,法国女作家杜拉斯一生热衷于书写其少女时代的情爱经历,并一次次地将之加以“改写”与“美化”。运用并引申拉康的“镜像场景”及弗洛伊德的“自恋”等精神分析的理论,阐析杜及同类作家热衷于“自传性言情书写”的原因,并试图通过分析杜在真实基础上的“改写”指向,剖析于此透露出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5.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之一,“自传性写作”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作者打破小说和自传的体裁疆界,把生活真实的自传事实纳入虚构的小说框架。互文性、私人性、身体性、真实性四个维度,体现了小说的自传性特点及自传性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自传《道路上的尘迹》出现很多事实空白和简略,并融入虚构素材,有悖于欧洲传统自传的叙事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了作品中的自传事实、传记事实和历史事实的缺失与虚构素材的融入,二者相得益彰,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传主的个性和价值观,体现了自传的虚构性和文学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说明虚构和想象作为自传艺术表达的必要手段,解读华裔女作家汤亭亭自传《女勇士》中的幻想及其功能。《女勇士》革新了传统自传书写的思维模式、写作技巧,融合了历史和虚构、现实与梦幻,表现出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作者在美国亲身经历与想象中华人生活终将从最初的不协调到新文化身份上的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8.
菲利普.勒热纳(Philippe Lejeune)"自传契约"所依据的自传文本,特别是以卢梭为代表的经典自传,已被证明存在着大量的虚构或谎言。仅仅拘囿于菲利普·勒热纳(Philippe Lejeune)的"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已经无法涵盖和解释后现代自传文本的相关规约。"新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更能展示自传的文类本质属性,它不固步自封其纪实边界,更不惜借助小说的虚构来揭示自我的真实。换句话说,菲力普·勒热纳的"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更多的是从伦理层面强调了作者的真诚计划和真实表白,而"新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则是从文体学的实践层面坦率指出了自传的种种写作事实,是对自传本体的形而上的文体思辨诗学。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观念中,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构。文学被称之为折射生活七彩光芒的“镜子”。而进入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异彩纷呈,世界的多样性早已把人们弄得晕头转向。此时,文学已不仅仅是生活的“影子”。更多意义上,文学以一种独立的姿态——文学事件——开始参与现实生活、甚至制造现实生活。很多时候,文学中虚构的现实比真实的现实生活更加令人信服。人们仿佛真的进入了电影《骇客帝国》所描绘的那个世界——真实与虚构混淆颠倒,真实——隐去,虚构的一切构成了真正的生活,犹如“假作真时真亦假”。本文试图从本体论的角度讨论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并对当代文学的虚构现象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10.
因为中国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以及非虚构写作本身的局限,非虚构农村文本中的农村形象总体上呈现为"他者"的形象,其中充满着拯救者与救赎者的矛盾与冲突,形成书写者和被书写者之间形象的混乱与错位,文化和情感上双重分裂。而非虚构写作中对暴力的依赖,与充满温情的审视农村和农民的命运之间依然存在紧张关系,非虚构的面貌变得模糊不清。当叙述者和被叙述者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时候,一个具有竞争性和平等性的非虚构写作才能展现自己的真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自传是一个真实的人物用散文的文风对往事的追忆,大部分按时间顺序讲述传主从出生到完成传记之前的亲身经历。而在体裁形式上,该自传叙事从儿时的潜在虚构小说体裁转化到潜在流浪汉小说体裁再转化到最后的散文随笔形式。本文从传记文学理论出发,着重分析本自传在体裁上对欧洲传统自传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关于报告文学真实性的讨论,近年来从总的提法上看,已趋于一致:报告文学反映的是真人真事,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真人和生活中实际发生过的真事。报告文学家应该是时代的记录员,历史的见证人。这个总概念,大家都赞同,但当进一步探讨,真实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时,便有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实际上是对真实性的认识仍然没有统一。比如,有人说:“细节处理和景物描写则不属于虚构问题”;有人说:“对某些细节的艺术加工,也决不能违反真实”;有人又说:“应该允许作家有一定限度的想象和虚构”;有的人则主张:“一定要绝对真实甚至在细节上也得准确”;有人主张:“允许略有虚构,不离真实的虚构”;有人主张:“报告文学必须完全真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能否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合理虚构,怎样理解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一直是近几年小学作文教学探讨的焦点之一。从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看,不少教师仍抱着“写生”式的作文教学观而“不敢越雷池一步”。有的虽然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渗透了虚构内容,但认识上仍存在“虚构就是说假话”的矛盾心理,不  相似文献   

14.
【导引】 “自传”就如萨特所说,是“通过历史境遇来定义我自身”。名人自传不仅是重要的史料,同时也是当代人书写当代史的重要见证。自传的价值在于传主的价值和意义,好的自传应该抛却自我美化的特性,坦率而真诚地对人生、内心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至少从五代开始,已有士人关注四川才女的现象.明代“蜀女多才”的说法渐渐在士人和民众中流行.这既与历代士人持续书写四川才女有关,也与宋代以后俗文化的演绎密不可分.“蜀女多才”既是历史真实的反映,也有士人虚构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袁雪生博士的《〈富兰克林自传〉与美国精神》,2008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是文艺研究新视野丛书之一,是作者在南京大学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21万字,主要内容有“《富兰克林自传》研究述评”、“富兰克林的道德自我完善”、“自我书写、身份建构与自我实现”和“实用主义精神下的美国梦”等四章。著作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富兰克林自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刘兴伦 《文教资料》2011,(18):66-68
文章阐述了把追求“艺术真实”的“虚构”引入追求“合适真实”的中学生作文教学的原因,并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虚构”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的文类一直是评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人认为它是虚构故事,有人认为是自传或他传。汤亭亭将自传、他传与虚构融为一体,革新了传统自传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19.
人们历来对小说的虚构讳莫如深,“真实”、“真实性”之类的概念充塞着小说理论,批评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一部作品的成败得失。我国在20世纪中期,这种对“真实”的崇尚发展到了极致。现代小说家们对“虚构”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位,理直气壮地为“虚构”正名。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对客观现实存在的模写,把虚构推到了一个极端的位置上,并转向从内心世界开掘主观真实。现代哲学为现代小说虚构的真实性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三国演义)的“七实三虚”探讨历史小说创作的真实与虚构的原理,从而探讨作品在处理“七实”与“三虚”关系方面的是非得失,并进而论证其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