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庖丁解牛》是《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的名篇,具有形象美、情感美、结构美,同时又生动地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养生理念,一身而兼具文学和哲学双重价值,在《庄子》中具有普遍意义。《庄子》教学应以揭示其文学和哲学独特性为旨,而特点则必须从比较中得以确认,其中有自身的比较,有同质和异质的比较,也有其他共时性和历时性对象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庖丁解牛》是《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的名篇,具有形象美、情感美、结构美,同时又生动地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养生理念,一身而兼具文学和哲学双重价值,在《庄子》中具有普遍意义。《庄子》教学应以揭示其文学和哲学独特性为旨,而特点则必须从比较中得以确认,其中有自身的比较,有同质和异质的比较,也有其他共时性和历时性对象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记载了丰富多彩的美女形象,歌者用比兴、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经》时代女性的体态美、容颜美、服饰美、性情美、心灵美,反映了当时女性在以男性为审美主体的社会背景下,追求外美与内美的统一及其崇尚积极向上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4.
姚木兰是《京华烟云》中塑造的一位女性形象,与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一样既美丽又独特。本文主要通过姚木兰和斯佳丽的外在形象、婚姻爱情及所体现的性格特征以及作者的主观见解讨论中国道家清淡的美与两方犀利之美的相互背离与彼此融合。  相似文献   

5.
王芳 《华章》2012,(32)
《聊斋志异》构建了一个狐的世界.蒲松龄在继承狐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造了一系列具有人形美、人性美、人情美及艺术美的美狐形象,给读者以审美愉悦.本文从美狐形象的外貌特征、性格特征、思想特征以及作者的文学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对《聊斋志异》的美狐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诗骚女性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诗经》、《楚辞》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异同,并以之窥视了南北文化的审美趣味,比较了自然美与修饰美、动态美与静态美、明朗美与愁怨美、白描勾勒美与工笔重彩美的差异,并分析了原因。文章从文化学、诗学等角度审视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群以儒家哲学为行为标准的三国英雄,如蜀国“仁义忠勇”的英雄——诸葛亮、关羽等.《希腊神话》描绘了以崇尚美、智慧、竞争和个人自由为主流哲学价值观的古希腊英雄诸神,如以宙斯为首的十二主神.分别以《三国演义》和《希腊神话》中的忠义主义民族英雄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为例,主要从哲学角度比较分析中希“民族英雄忠义主义”所蕴含的相似和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当前众多研究学者将女性形象作为研究课题,而一些世界名著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更加成为了热点。《雪国》是在世界各个国家有着较高赞誉的文学作品。基于此,从川端康成的《雪国》着手分析,对《雪国》之中勾勒的女性形象从母性光辉、悲惨命运和相应的死亡之美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关于文学作品女性形象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将这篇文章的教学和美育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散文的文字美.形象美,意境美、情节结构美。本文以《我的空中楼阁》为例.谈散文教学中的美育。  相似文献   

10.
在诗歌艺术中,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示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就叫意象。本文试就《诗经》的一些篇章,从意象方面,论述《诗经》的意象美:诗中之画的意象美,意象组合的音乐美,意象的喻象美,意象的含蓄美,意象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11.
在中西悲剧中,有几个非常耀眼、鲜明的女性形象,如古希腊戏剧欧里匹得斯的悲剧《美狄亚》中的美狄弧、莎士比亚戏剧《奥瑟罗》中的苔丝荻蒙娜、中国古代戏剧家关汉卿的悲剧《窦蛾冤》中的窦蛾、高明的《雷峰塔》中的白娘子等,这几个女性虽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但人物各自的性格、行为、遭遇、反抗命运的方式却不一样。下面来粗浅地分析一下这几位形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红楼梦》中女儿形象的情、美、才三个方面,来分析小说中特殊的女儿形象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三首乐府诗:《木兰诗》、《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它们最令人回味、称道的就是塑造了三个光辉的女性形象。说起乐府女性,人们首先映现且必定想到的,就是木兰、罗敷和刘兰芝这三个典型。也只有她们把乐府女性的美推到极至。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读让学生体悟《论语》的感情美,再现《论语》的形象美,理解作者的思想美,感受《论语》的语言美,体会《论语》的口语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美文。我们通过感知主人公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美,体会意境之美,引导学生找到美的切入点,从而懂得进一步探究美文。  相似文献   

16.
《静女》是《诗经》中的名篇,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读者可从文本影像知觉、影像叙事、影像诗意三个层面来分析《静女》文本的画面感,进而完成叙事意识的传递,这对把握文本中的人物、景物、情节、细节,挖掘其中的形象美、诗意美、情感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不同的审美标准根植于不同的社会土壤,审美的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母系氏族的结束,父系氏族的建立,女性由“统治者”地位逐渐沦落为男人的附属品,相对应于女性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女性的人体美、品德美、装饰美、性情美等方面来对比观照《诗经》、《楚辞》中的女性形象,清晰的了解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状态下女性的审美特点以及审美意识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摘要:鲁迅的《秋夜》是一篇由众多的象征形象构成的具有含蓄隐晦之美的散文诗。以往的评论多从政治角度去分析,把它看作现实生活的阶级关系的象征。论文试从作家的整体思想与情感世界出发,以新角度探索《秋夜》象征形象所蕴含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典诗词作品不仅具有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形式美等美学特质,还具有十分鲜明的音乐美的美学特质。且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风》即为当时各地的民歌,《雅》则是当时周朝京畿一带的民歌,《颂》则是当时专用于民间祭祀或者皇室宗庙祭祀的祭歌。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塑造了诸多杰出少儿形象,笔者着重从德、智、体、美、劳多角度挖掘其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