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与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座高峰,对后代诗人影响深远。北宋江西诗派即将杜甫奉为本派之"一祖"。江西诗派的开山者黄庭坚对于杜甫及其诗倍加推崇:一、肯定杜甫诗歌的创新精神;二、肯定杜诗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三、肯定杜诗的艺术性。黄庭坚的杜诗观,不仅包含着对前代文化遗产的观照,而且与其学力密切相关,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诗歌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善于运用典故,体现了宋诗“以才学为诗”的特色,肇江西诗派的先路。文章对王安石诗歌的典源进行了考察,并探析了其用典的阶段性特征和用典心态,进而对“荆公体”及其用典在宋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有了更确切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苏轼《琴诗》以琴声为喻阐释佛教缘起的道理, 是佛经寓言譬喻影响下的产物, 体现了苏轼诗歌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阳清 《天中学刊》2006,21(6):78-81
作为诗歌创作的必要因素,才学大致可以包括才气与学问,优秀的诗人常融二者于一体。自“西昆体”以来,“以才学为诗”逐渐成为宋人诗歌创作的潮流。诸如此类的创作,要求阐释者有必要根据作品来进行“以才学为注”的阐释。而今人注今人之诗,在有宋一代成为时代风尚,同样是这种阐释方式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受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与"点铁成金"等创作理论的影响,宋代诗歌注释者赵次公在《杜诗先后解》中从用典之法与体格句法两方面总结了江西诗派之祖杜甫的诗法。用典之法包括对字、语、势、事的分析总结,其中的用事又包括专用、借用、直用、翻用、用其意不在字语中、展用、倒用、抽摘渗合而用、用方言之稳熟、用事之祖孙、暗用、叠用、化用、贴用、承用、用俗语常语等方面。体格句法包括了对诗体、诗格、通义、对仗、倒装、句眼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宋代诗人喜欢"以才学为诗"。苏轼尤甚。苏轼之所以喜好"以才学为诗",自有其不便言说的独特的创伤初衷,这就是:(1)要抒胸中"忧愁不平气",(2)作家(诗人)与学者兼于一身特殊身份所使然,(3)强烈开宗立派意识所驱使。由此形成了苏轼独特的文本类型,即:(1)用典使事型,(2)多次韵型,(3)艺术鉴赏型,(4)因物寓理型。同时,苏轼在"以才学为诗"的实际操作中,自有其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特征:一是经史百家学问穿插互用;二是以才学寓托诗人心志和寻求精神之"适";三是凭才学拓展诗歌题材。此外,苏轼"以才学为诗"具有极其重要的创作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陆朱理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心话语权的支配下,即“道统”超越“文统”的时代氛围里,处于边缘状态的南渡诗人杨万里从“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歌,以才学为诗”的江西诗派的的迷雾中走出,克服了字斟句酌等诗歌外部技巧方面的弊端,更多注重主体内心的反省、体验和领悟,在大自然的点滴中发现活泼的美的因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空”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8.
元好问在<论诗>中比较中肯地品评自汉魏迄于宋代的众多诗人流派及其作品.对于江西诗派之宗--黄庭坚,元好问是将他与江西诗派区别对待的,认为他既有功于宋诗的开创,但也开了宋诗以学问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弊端.对于江西诗派的一味摹拟,元好问给予尖锐的批评,并指出了他们不能面对现实的要害.在向古人学习的问题上,元好问之论较好的解决了借鉴古人与观照现实的关系问题.他的诗学主张,对诗歌创作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庭坚被贬至蜀中后,先后辗转涪州、黔州、戎州等地。根据黄在蜀期各地的不同诗法体现,其巴蜀诗可分为黔州期、戎州期、出川期三部分。黄蜀期诗作用"点铁成金""以故为新"的手法,选用奇崛瘦新的意象造就诗文老成浑朴之境。黄巴蜀诗承唐启宋,对江西诗派诗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对黄庭坚谪居蜀地诗文创作进行简单分期,着重探究黄诗蜀期诗风承变及蜀期诗歌理论对江西诗派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安史之乱后,盛唐诗风不复存在,大诗人杜甫开"诗世界",即开创"宋调"先声;中唐韩愈进行诗歌解构,颠覆盛唐诗已有的艺术规范;晚唐杜牧继承杜甫、韩愈开创的新诗风,并在诗歌创作中加以实践,成为了开"宋调"的另一位大诗人.宋人严羽概括的"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宋型诗要素在他诗歌创作中已有明显的表现.其"以才学为诗"主要表现为:在诗中大量用典;在自己诗中加注;好在诗中用奇字僻词,化用经学语句.杜牧"以才学为诗"的形成.与其个性、家学、时代有着密切关系,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严羽以禅喻诗之核心为妙悟。与同样重视"悟"之江西诗派相比,二者最大不同在于严氏之悟是审美范畴,而江西之悟则是非审美的。故严羽之妙悟,发掘出了诗与禅之深层相通处,体现出其对诗歌创作内在美学规律的独到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绚丽多采的古典文学艺术宝库中,宋代诗歌以其数量的浩繁、题材的广阔和意境的深远而成为古代艺苑中的一枝奇葩,取得了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仅次于唐诗的卓越成就。在宋代众多的诗人中,黄庭坚可谓佼佼者,与苏轼并称“苏黄”,在北宋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清代王阮亭说:“苏文忠公凌踔千古,独心折山谷之诗,数效其体”。黄庭坚死后,江西诗派把他奉为诗宗。正如吴孟举所说:“山谷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宋诗家宗祖江西诗派皆师承之。”(《宋诗钞序》)他开创的江西诗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出现较早的一个有较完整的理论系统、有一定成就而又影响较大的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13.
严羽的“妙悟说”,针对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弊病,标举“盛唐兴象”,构筑了“以禅喻诗”的诗学体系。本文拟从诗禅的有关表述入手,分别对“悟”的对象、“悟”的途径、“悟”的境界作粗浅分析,以准确把握“妙悟说”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严羽的“妙悟说”,针对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弊病,标举“盛唐兴象”,构筑了“以禅喻诗”的诗学体系。本文拟从诗禅的有关表述入手,分别对“悟”的对象、“悟”的途径、“悟”的境界作粗浅分析,以准确把握“妙悟说”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5.
北宋任渊的《山谷诗集注》对黄庭坚诗歌的用事之法作了详尽深入的阐释,包括典故的继承与袭用、变化与生新两方面,并进一步揭示了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历”的诗法。《山谷诗集注》在诗歌注释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江西诗派的形式美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主要从诗歌出发分析诗歌的美,而较少从美学的角度关照江西诗派诗歌的美学意义。关于江西诗派形式美的研究,也取得了众多成果,但从美学看,江西诗派诗歌中哪些属于形式美,江西诗派研究中所说的形式美和美学中的形式美是否属于一个概念,对这些问题目前学界关注甚少。本文致力于以康德的形式美学关照江西诗派诗歌美的原因和目的。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宣城诗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以"宣城四士"为核心的诗人群.该诗人群成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宣城本土诗人,一类是非宣城籍诗人.诗人群成员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在诗歌创作方面相互学习,彼此切磋.诗歌创作观念方面,受苏轼和江西诗派的影响,而又摒弃了江西诗派过分追求瘦硬奇拗的风气.他们的诗歌创作严守格律,讲究"镕化之功",追求平淡自然.  相似文献   

18.
作为江湖诗派前期大家,戴复古诗歌由四灵窥入,出入晚唐,又时参江西诗法.他既有取于四灵的风神韵味,又济以江西气格.在创作思想上,他更明确倡导以诗歌抒发忧国伤时的江湖廊庙之思.戴复古立论持中,主张永嘉、江西互益互补,并以自出机杼为诗学目标.这种主张扭转了南宋后期的诗坛风习,促进了江湖诗派与江西诗风的最终合流,并进而影响了遗民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一、初识经典1.作品概说《沧浪诗话》是南宋诗论家严羽的一部诗歌批评著作,主要阐释作者在诗歌欣赏和创作方面的理论及对历代名家的品评,还有一些对各类诗歌作品的年代、作者、真伪、文辞的考证。作者以"妙悟"和"兴趣"为核心的创作论和以禅喻诗的批评方法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诗歌鉴赏方面,他推举盛唐,力主复古,对"江西诗派"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前代的名家如韩愈、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作品也都有自己的见地,不盲从他人。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黄庭坚"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的诗歌创作理论,探讨以他为首的江西诗派的创作特征、艺术特点,剖析这一诗歌流派的流弊,分析江西诗派对后世诗坛的消极影响,讨论正确的诗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