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句不离本行。每当新闻界同行凑在一块,便自然而然地聊起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怎样搞好清正廉洁的报道。有的同志说,正面宣传为主,采编经济新闻比较顺利,可采编拒腐蚀、为政清廉的典型难啊! 难在哪里?概言之有“三难”:一是了解这方面的线索难;二是采写典型报道难;三是审核稿子也难。然而,报纸不能因为采写报道有些困难而不去积极宣传自觉拒腐防变、为政清廉的先进典型!编辑、记者也不能被“难”字挡住。近几年来,我们从组采这方面报道的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只要记者、编辑有“三股劲”,即满腔热情采编先进典型的闯劲;实实在在、实事求是写作先进的实劲;坚定不移颂扬先进的韧劲,那么,采写工作上的“三难”是可以克服的,并且能够采编出一批受各级  相似文献   

2.
几乎每一个新闻采编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搞批评性报道难!还有些同志常常问,采写批评报道有无方法可循?笔者研究了近几年来一些影响较大的批评报道,归纳成十种方法,以供广大通讯员、记者和编辑借鉴: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浙江省委宣传部和各新闻单位,对典型报道十分重视,都把抓好典型报道,作为改进和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但大家也反映典型报道难采写,难报道。 难在何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难就难在一篇好的典型报道如何回答好重大问题。实践证明,能否回答重大问题,是典型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  相似文献   

4.
用新观念报道新人某报登了一篇宣传市级领导干部为政清廉的文章。应该说,整篇报道写得还是比较实在而极少虚夸的。可是,读者看到  相似文献   

5.
典型报道难,用消息体裁比用通讯体裁报道典型更难。如何把典型报道采写好,真正让读者满意,是新闻界不断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2004年我们报道福建省上杭县植保站副站长薛德乾的事迹,采用的是消息体裁——《“老薛是我们的贴心人!”》(《闽西日报》2004年11月4日一版),获得第十一届福建新闻奖一等奖。我们认为,采写典型报道,一方面要深挖典型的时代意义,一方面要从细微处着墨,有血有肉,让典型“可敬、可信、可亲、可学”。选择报道时机薛德乾是上杭县植保站副站长,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在田地里摸爬滚打了20年的基层农技干部。我们发现这个…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工作历来受我党的高度重视,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的喉舌,做好校报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校报采编人员履行职责的应有之义.为此,采编人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坚持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正面宣传为主,确保正确舆论导向;要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扎根基层,服务师生,深度采写,强化典型报道,清新文风,创作富有思想、饱含温度、拥有品质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这"四难"不仅是长期困扰新闻宣传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一个亟待求解的症结。新闻宣传的"四难",难在何处?其实,正面宣传难,难就难在把党和政府的意志与人民群众的意愿结合起来;典型宣传难,难就难在实事求是,使典型人物可亲、可信、可学;舆论监督难,难就难在准确、客  相似文献   

8.
善于第一个抓住有价值的人和事抢先报道,是记具有优秀新闻素质的标志。在中国共产党报刊宣传史上,第一个生产战线的工人典型赵占魁就是穆青同志采写的。这为穆青在新闻事业上的成功奠定了根基,也为我国的典型报道开拓了一条宽广深远的道路。总结他采写赵占魁的经验,对指导当前的典型报道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采写经济报道方面,驻站记者与编辑部跑经济口的专业记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试图探讨一下驻站记者采写经济报道的特殊规律。要把经济报道题目放到全局中去比较,不要一叶障目,误将一般当典型驻站记者采写经济报道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新闻不新,没有深度,缺少发现;二是宣传味太重,信息量太少;三是表述上深入浅出不够,可读性差。三条中最主要的还在选题上,即不少稿件放到全局范围内衡量新闻  相似文献   

10.
与全国性报纸相比,县(市)报的记者、通讯员受到区域、题材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常常觉得发现新闻线索难,获得好新闻更难。我在常熟日报15年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中的体会是:县(市)报的记者工作、生活在最基层。只要善于把握新闻价值,不仅可获得众多的新闻线索,还能采写出一篇篇好新闻。 第一,围绕中央和地方的工作重点和宣传主题,采写典型报道。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何加大宣传力度,使这一基本国策深入人心,是各级党报的宣传重点之一。1998年,国务院把太湖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治理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地处太湖…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一些常规性报道,事实表述也能做到清楚准确;但遇到突发性新闻,采编人员的心态容易失衡,当前某些记者采写新闻失实现象也时有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如何真正做到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呢?一、注重新闻事实的客观性许多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新闻时都始终牢记五个字:"实、新、要、快、短",同时把"真实"不折不扣地放在首位。其实这里说的"真实",就是指新闻的客观性。如果不能保证事实是客观的、真实的,那么采写出来的新闻就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一分析西部与东部的情况,就不难看出西部与东部相比,最基本的差距是生产力上的差距。生产力不发达,导致经济不发达。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前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四川日报把科技宣传作为西部大开发宣传的重头戏。 科技宣传头绪比较多,不能面面俱到。我们在科技宣传中,一方面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工作中心,组织采写、编发了一批典型报道和深度报道,撰写了一批言论;另一方面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  相似文献   

13.
高校新闻采编人员普遍缺乏,多数稿件由学生记者来采写。培养学生记者使其快速掌握采写技能,协助老师完成相关宣传工作。系统培训,树立学生的新闻意识;提供实践,提高学生的采写技能;引导激励,维持学生的新闻动力;以老带新,做好新闻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14.
1998年5月10日,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莎吉木汗·英明因公殉职。国家人事部、计生委和自治区党委、政府追授莎吉木汗·莫明为“模范公务员”和“革命烈士”,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关于在全区开展向莎吉木开·莫明同志学习的决定入我参加了自治区计生委组织的莎吉木汗事迹报道组,采写的报道荣获“全国人口专业报好新闻二等奖”。通过这次典型报道,我体会到:一、宣传典型,要深入调查,抓住最动人。。弦的鲜活事实。采写重大的典型人物,记者不能满足于已有的上报材料,而要像蜜蜂辛勤采蜜一样,深入到群众中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典型宣传难,是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新闻"四难"之一,也是党报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典型宣传难在何处?简言之,就是报道的典型人物信不过、学不来、立不久。结果是,典型人物如同流星,倏忽而过,没有真正起到动员群众、引导群众、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作用。为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6.
《新闻知识》编辑部来信要我介绍一下采写获奖通讯《木器五厂得救了!》的采写体会。事情虽然过去了,我想,回过头来总结一下,还是有好处的。我写这篇通讯时,是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上旬。当时,全国企业都在进行整顿,部署扭亏增盈工作。木器五厂所发生的,也是经过整顿后,企业由亏变盈的常见的事实。这一类的报道,见诸报端的已经很多了。写不写呢?我觉得,对于中央整顿企业这一重大部署,不能只宣传一次两次就了事,而应该反复宣传和连续报道。这是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报纸的重要任  相似文献   

17.
刘声东 《军事记者》2005,(11):10-12
“大漠骆驼”宋晓国的报道,在读中产生了广泛的反响。在这里,我以这个典型的采写过程为主线,并结合近年来本人在新闻采编实践中的体会,谈一谈大力增强新闻疏导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浙江日报高级编辑林永年所著《新闻报道形式大全》,新近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修订本。该书已陆续印刷8次,累计印数达8.5万册,是我国第一本有关新闻报道形式的专著。这次修订,作者新增了对8种新闻报道形式的介绍和研究:①怎样采编新闻链接?②怎样采编图表新闻?③怎样采编表格新闻?④怎样采写滚动式新闻?⑤怎样采写人物新闻?⑥怎样采写系列报道?⑦怎样采编连续报道?⑧怎样采写跟踪摄影报道?本书融入了作者45年采编工作的切身体会,有理有例,对记者、编辑、通讯员和大专院校新闻专业师生都很有借鉴和参考意义。《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修订本@陈林…  相似文献   

19.
问题性报道,采写难,在企业报采写问题性报道就更难。然而它的生命力、影响力和作用力却远远胜于一般性报道,值得我们重视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龚立堂 《中国广播》2010,(10):80-82
典型报道是一个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新闻宣传手段。如何使之常出常新,影响深远,是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懈探索的课题。典型报道无模式可袭,但有规律可循。破解典型报道难,就要舍得花力气,采写出有分量有影响有力度、能够激发人们向上精神的典型报道,真正做到可信、可敬、可亲、可学,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