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诗豪",但对于何者为"豪",刘禹锡为何被称为"豪"等问题,学界一直未给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界定。文章从具体语境及"豪"等的字源分析入手,对"诗豪"的内涵进行解读。认为刘禹锡诗歌的主要风格是"豪劲"。  相似文献   

2.
庄国岳 《现代语文》2009,(11):27-28
桃花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唐人尤其为胜。作为中唐杰出的诗人,刘禹锡以迥异于流俗的"骨干气魄",在声势煊赫的韩孟、元白两个诗派之外独具一格。其诗以桃花为媒介,表现特定时期特定的精神面貌。显现"诗豪"风貌。  相似文献   

3.
唐朝是历史上一个鼎盛的王朝,它的政治开明,经济发展,经济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的发展。文化和文人是分不开的,文人写下了许多富有文采的文章诗句,给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刘禹锡被誉为"诗豪",看特定的称谓,实际之中也看出他的诗歌中透露出自己诗作的风采,豪气恢弘。  相似文献   

4.
闫伟哲 《文教资料》2009,(27):10-11
"诗仙"李白诗风豪放飘逸,"诗豪"刘禹锡诗风刚毅雄豪.刘禹锡在追求建功立业和独立的人格、强烈的主观情感的抒发、恢宏壮大的景物描写等方面都承袭了李白的诗风,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因为他的诗立意新颖,格调高昂,他又被大诗人白居易尊为“诗豪”。刘禹锡抱负远大,参加了王叔文集团以图革新政治,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  相似文献   

6.
中唐时期,“诗豪”刘禹锡仕途坎坷,他借助文学创作抒发郁愤。与忧患抗争。贬谪连州、朗州时期,他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谪居夔州、和州时期,他不惧播迁,唱出正气凛然的壮歌;晚年闲居京城时期,他不服老迈。唱出朝气蓬勃的暮歌。纵观刘禹锡一生经历及创作.其人其文都无愧于“诗豪”之誉。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向来以“诗豪”见称,为其胸襟开阔,风格豪放,有盛唐遗风。然而纵观刘禹锡的诗歌创作,其风格并非仅“豪放”所能概括,尤其是前后期风格转型,诗风发生较大变化。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骨力豪劲”——是五代诗歌诗评家对刘禹锡诗歌创作艺术个性的总的概括,但是“骨力豪劲”有点偏重于刘禹锡诗歌艺术的内在性,而个性的强烈张扬也是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鲜明特征,因此,“骨力豪劲”,再加上“意气飞扬”,才是刘禹锡诗歌创作艺术个性完整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誉刘禹锡为“诗豪”,可谓恰中肯綮之评,因为不论是从诗人迭遭打击迫害贬谪的身世经历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与豪雄性格来说,还是从其诗作所洋溢的英武豪迈的雄豪风格来说,诗人诗作都无愧于“诗豪”之美誉。  相似文献   

10.
刘禹锡,我国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在诗文创作方面的成就非常突出,与白居易齐名,世人称他俩为"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对他创作的诗词甚是推崇。刘禹锡广为传诵的作品非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数不胜数。如《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  相似文献   

11.
《尔雅·释草》较为详细地收录了“蒿”这一物种的名目,本文对此作一总结。“蒿”,方言叫作 “鼓”,又可以细分为青蒿、白蒿、牧菣、艾、莪等若干种类,同时,每一品种又各有其他不同的名称。  相似文献   

12.
孟浩然的志趣、人格与陶渊明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陶渊明被称为“六朝第一流人物”,孟浩然对他十分崇尚。孟浩然崇尚陶渊明的主要缘由是二人有着共同的文人操守和共同的隐逸情趣。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初期伴随国家意识形态的转型,浩然与"文革"极左政治一同受到了新的历史时期主流文化的质疑,接受了新的文化语境的重新评价。作为连接左翼政治与新时期政治的天然关节点,浩然重评折射着革命意识形态与现代意识形态的转型中,两者之间的断裂与勾连,以"历史浮标"的形象呈现出新时期文化语境的些许特征。  相似文献   

14.
拓拔鲜卑统治者的心态与崔浩国史之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崔浩事件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国史不过是引发的导火索。从广阔的上考察,是北魏胡汉上层矛盾的反映。同时这种矛盾又不简单是胡汉上层之间利益冲突、政见分歧的矛盾,而是民族矛盾的一种反映。其发生的深刻根源在于胡汉民族间的化、心理隔阂,以及化落后的军事征服拓拔鲜插在执掌国政时面对经济化比其高的汉族、汉族士人,特别是士族高门而产生的并深埋于心的卑怯心理。崔浩国史的纤细过失引发了这种卑怯心理的恶性变态,从而导致拓拔统治疯狂地屠戮崔浩干族高门。  相似文献   

15.
雁足传书并非汉代苏武事,而是发生在元代山西陵川郝经出使南宋时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元史·都经传》及元明清三代各种文献资料,都有明确记载清代许云峤因慕郝经忠贞,遂作《雁帛书》杂剧,敷演郝经出使南宋被南宋拘禁,因雁足传书而归的千古传奇,体现了郝经不辱使命,忠贞不二,成武不屈的民族气节与人格情操太行深处小小陵川县,养育了郝经这样一位忠贞传奇人物,这是陵川的骄傲与荣耀。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敦煌写本斋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五代宋初,在敦煌佛教徒举行的各种斋会上宣读的斋文,文体结构可分为五个部分:一、颂扬伟的功德法力,称“号头”;二、说明斋会事由,赞叹被追福、祈福者或斋主、施主的美德,称“叹德”;三、叙述设斋的缘由与目的,称“斋意”;四、描绘斋会的盛况,称“道场”;五、表达对佛的种种祈求,称“庄严”。斋文的合集,称“诸杂斋文”。愿文只是其中的一种,不能作为“诸杂斋文”的通称。“诸杂斋文”还包括一些在佛事活动中宣读的类似文书,其中有的文体结构与斋文不同。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与王皓在201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世界杯的两场男单决赛共计12局比赛中接发球技战术进行分析,从技术、线路、落点、得失分4个维度对比赛中接发球特征与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张继科与王皓比赛中接发球都以进攻性技术为主,控制性技术为辅.但王皓控制性技术的使用率高于张继科,而进攻性技术的使用率低于张继科;张继科、王浩接发球技术均以反手拧和摆短为主;张继科接发球线路使用率前三位的是中路、反手直线和反手斜线,王浩接发球线路使用率最多的是中路;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落点集中控制在中路长球8号位、反手位长球7号位和中路半出台球5号位,王浩在比赛中接发球落点集中控制在中路长球8号位和中路半出台球5号位;王皓在比赛中接发球的得失分率都要比张继科高,说明王皓在比赛中接发球的侵略性、变化要比张继科强,但王皓接发球的稳定性还不够高,失误较多.  相似文献   

18.
浩然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以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蜚声中国文坛。浩然用朴素自然的乡土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中国农业合作化时期蓬蓬勃勃的农村生活画卷,展示了一代新型农民改天换地的奋斗精神。由于时代的局限,在浩然的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性特质。深究浩然小说创作中政治性特质形成的原因,既有那个特定时代政治气候对作者形成的客观影响,也有那个特定时期流行的文学思潮和创作模式赋予作者的主观认知。  相似文献   

19.
崔颢在中国诗歌史上算不得一个大诗人,即使在唐代也称不上一个大诗人。根据现有的文献可知,他在盛唐时期却是一位名士——名显位卑的名士。入宋以后,他的文学成就才被世人予以认识和评价。根据这一现象,结合《唐人选唐诗新编》所选崔颢的诗加以分析,探讨个中原因,以期对诗人崔颢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