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高校在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中出现专业失衡、课程体系不合理以及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为此,结合贵州财经大学管科学院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实施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是引领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分析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在我国高校引入实施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根据现行实践经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分流培养模式,保障本科生培养质量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又是一年考试季。随着2014年高考的日渐临近,各地高校新政迭出,其中,"大类招生"堪称亮点。东北财经大学继续实施分数优先,扩大大类招生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部按大类招生;南开大学大类招生专业增至12个。大类招生正成为我国重点高校招生的改革趋势。所谓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合并,按一个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校后实行宽口径大类培养,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之后,再根据兴趣爱好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开展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资料记载,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也先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制度,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刻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大类招生培养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分流。国外对于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模式,但我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分析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中出现的问题,探究了我国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建设,在招生环节采取大类招生模式。大类招生有利于高校推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先基础、后专业"的学习模式,也对高校原有的分专业招生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分析大类招生在高校推行的现状和困局,提出在教学改革、专业分流、学生管理、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解困之策。  相似文献   

6.
牛文娟  张翠玲  郭莹 《考试周刊》2012,(74):160-161
近年来,高校正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向。随着学科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大类招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针对目前各高等学校实行大类招生的热点培养模式,本文以宁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学院大类招生为例。从专业分流制度和学生管理两大方面探讨电气信息大类培养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既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内在逻辑发展的结果。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大类招生有利于最大可能满足学生专业选择,但须弄清"类"的内容;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并不适合所有高校;大类招生有利于平衡"冷"、"热"专业的生源,但须注意专业的分流;大类招生有利于高校内部资源的优化,但调整不可太过激进。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高校掀起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潮,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则因专业选择的灵活性而受到重视.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高校,其招生方案、分流方案、管理模式与培养方案,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大类招生"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正在探索和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等学校对精英人才的诉求。塔里木大学推行"大类培养、专业分流、开放实践"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大类招生的实践过程、成效等方面探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顺应高校"大类招生"形势,着眼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文章提出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课程体系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操作办法,为实施大类招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而改革的落脚点在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本文针对基础课程设计制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改革,从梳理现状问题、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模块化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活动、改革教学方法等5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强化通识知识,拓宽相关专业知识,继而从容应对专业分流。1建筑大类招生的背景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逐渐被各大高校所采用,即“进校即分流”到“进校后分流”,减少学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体系,创新思维方式。对于综合类交叉学科,其优势更为明显。目前全国有建筑类专业的高校240所,自从2011年增设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大类招生与培养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与传统的按专业招生及培养的模式相比,大类招生及培养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类招生及培养为例,在大类设置、大类分流政策、培养方案、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更多高校特别是行业特色型高校提供合理化建议,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有利于高校内部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人才素质;有利于体现"按需培养"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详细分析大类招生和地方性高校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西南科技大学实际发展,本文讨论了地方性普通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条件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部分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引起了不少考生的兴趣,也引起了高教界的关注.大类招生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实行"大类招生",或有意向实行"大类招生".在大类招生中需要注意分流方案的制订、办学效益的兼顾、特殊行业的处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管理的顺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类招生的长处,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实现人才培养多样化,推动学校转型发展,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招生与培养模式。但是独立学院实行这一招生与培养模式中出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大类招生"模式不协调,"分流培养"环节专业"冷、热"分化严重,结果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解决的基本措施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多阶段多途径加强专业引导、做好专业分流管理、加强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按大类招生下专业分流的具体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层出不穷。目前,高校正不断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热点。一、按大类招生产生的背景新中国成立,我国全方位苏化。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进了前苏联具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专业教育模式,专业数量增  相似文献   

17.
我国按大类招生最早可追溯到2001年,当时北京大学在借鉴国外著名大学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进行本科生学习制度的根本变革,并于2001年秋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1],从此拉开了国内高校"大类招生"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改革,谈大类招生模式下高校音乐专业分流模式,突出"整体化教学方向、个性化方向、天人合一乐教观"的课程理念,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实行大类招生模式,有利于规避学生填报高考志愿的盲目性、统筹教育资源、实现按需培养的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课程设置困难,冷热专业发展失衡,专业分流前后学生管理衔接不协调,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不适应现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等。文章从优化大类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健全专业分流制度、建立学生跟踪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相关教育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优化高校大类招生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招生时不细分专业即按专业大类进行招生,入校后实行二次专业选择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及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的理性选择。"专业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以大类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核心+方向"适应性模块化系列课程体系。其中,"核心"模块是保证专业大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职业发展的共性要求;"方向"模块主要是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专业个性和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