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余映潮老师从中学语文教研员的角度,在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板块式教学"最早由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提出。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而又彼此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使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排列逐层深入。这种教学设计思路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会使教学进程清晰有序;用于一个教学步骤,会使这个教学步骤丰满细腻。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很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设计艺术的教学思路。请看下面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的教例。三步式思路如《小橘灯》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陈德兵 《广西教育》2012,(44):30-32
一、“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板块式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模式,一种教学思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中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创造者余映潮先生给“板块式教学”所下的定义为:所谓“板块式教学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相似文献   

5.
板块式教学的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最初的诞生源于海底扩张、地壳消减而因此形成的板块运动。时至今日,板块式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个集系统论、控制论于一体的文本控制教学过程,它是在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对于传  相似文献   

6.
板块式教学的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最初的诞生源于海底扩张、地壳消减而因此形成的板块运动。时至今日,板块式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个集系统论、控制论于一体的文本控制教学过程,它是在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是一种创新与突破,其核心是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板块式教学昵?本文试从板块式教学的特点入手。谈一谈其运用过程中的“五注重”。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现象依然存在,教者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采用"小板块式"进行教学,效果显著。"板块式教学"最早由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出。所谓"板块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环节,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黄河的主人》是一篇寓意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  相似文献   

8.
洪丽玲 《福建教育》2007,(12):25-26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省著名特级教师林学舜就提出了板块式教学的教学理念。板块式教学,即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呈板块状并列且逐层深入的教学思路。实践证明,板块式教学有效地解决了繁杂无序、费时低效等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展现了灵动、和谐、高效、创新的教学景观。板块式教学的各板块彼此联系,呈现富于弹性的起伏变化,使课堂如灵动、跳跃的“变奏曲”。  相似文献   

9.
<正>板块式设计是各级优质课比赛常用的一种设计思路,参赛选手采用它往往会出奇制胜,在上课之前就会赢得专家和同仁的认同。所谓板块式教学设计,就是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及过程分为几个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活动不仅呈现  相似文献   

10.
"板块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将学习的内容、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有序地分布排列。在每一大板块的教学过程中,都形成几个相互联系,逐步推进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板块,而每一个训练板块的内容根据学情而定,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板块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预设为基础,以学生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学习过程的,这样就有效地处理了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板块式"教学模式立足于发挥  相似文献   

11.
陆月珍 《教师》2014,(28):112-113
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分布排列"。笔者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运用板块式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板块式教学就是将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课,文的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彼此之间又紧密联系的教学板块,并一步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方式.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绕课堂教学的繁杂无序的问题,使教学层次清楚而又内涵丰富.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对板块式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强调教学上的"板块式思路设计",认为可以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有序安排几次呈现"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体现出分步组合式的教学思路。在初中小说教学的时候,教师若要提升小说教学的有效性,也可以借鉴这种板块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和课文的难易程度、文体特点等有序安排各种板块,将不同的内容合理结合在一起,让教学思路显得更加清晰。这样学生也能搞清楚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有助于提升小说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布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每个板块集中力量解决一个问题,各板块间紧密联系,深度融合;看似并列实为一层层深入的关系,思路呈现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  相似文献   

15.
八、整体式思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是一个需要反复研究、反复实践的问题。在第二章《教材处理的艺术》的第一讲中 ,我们首先谈到的 ,就是教材的“整体处理”问题。在本章前面的七讲中 ,简介了板块式、线索式、选点式、反复式、穿插式、迁移式六种教学思路的设计 ,这六种教学思路设计 ,也都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密切关联。那么 ,为什么还要专门用一讲来介绍“整体式思路”呢 ?这是因为 ,“整体式思路”可以兼容前面的所有“思路” ,它在创新设计上可以表现得更为生动活泼 ,更有魅力。这是因为 ,“整体式思路”能直接用艺术的教学思路来表现…  相似文献   

16.
教学思路 ,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 ,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 ,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 ,就像文章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就阅读教学来说 ,我们用“思路”一词来概括对教学进行思考、进行安排的过程 ,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走向。研究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 ,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 .帮助我们解决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无序”的问题 ;2 .让我们懂得 ,对教师的评价 ,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3 .提醒我们不断地改善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促使…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内容繁杂,头绪多,过程无序,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如果从课程层面上说,这似乎是“阅读为核心”,把写作、听说、语言知识等教学和训练依附于阅读教学系统的课程形态的必然结果,但从教学层面来说,如果考察教学设计和已完成的教学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走向,应该说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思路近乎凝固,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始终没有突破“怎么教”的窠臼,少考虑“教什么”,直接造成了阅读教学以繁琐讲析、学生活动不充分为主要特征的课堂。如何改变以讲析为主的教学,而代之以教学内容灵动、教学线条简洁、教学板块清晰、教学步骤明朗、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安排。根据笔者的课堂观察和一些优秀课例的分析研究,小学语文尝试“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的设计,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一、大胆简化预案:进行弹性的板块设计。有位老师在《赤壁之战》的教学设计中,按照“板块式”的设计思路,给整节课大致设计了三个问题板块:“①孙权在赤壁之战的庆功宴上会给谁记一等功?  相似文献   

19.
板块式阅读     
板块式阅读是一种科学而实惠的阅读艺术。板块,指课文的内容中含有两个能集中课文精华又有内在联系的段落或者两个大的课文层次。对这类课文的阅读可采用板块式阅读法。其基本程序可为“三部曲”:第一步,品读第一个板块;第二步,品读另一个板块;第三步,将两个板块用一个问题拉在一起进行“碰撞”,或比较,或提炼,或引申,或综合。从“碰撞”之中产生出两个单独的板块所不能内含的更深,更高一层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板块式教学就是根据文本内容以及学生实际认知的需要,将课堂教学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板块,让教学步骤逐层深入,同时这些板块之间彼此联系、相互照应,构建为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交融的课堂教学体系。笔者认为,这种板块式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教学尤其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