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 :(语气平和 ,如同对话 )这几天为这节教学探索课我着实苦恼了一番 ,想来想去不知讲什么好 ,这就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齐声应和 ,情绪饱满 )”。可现在我站在这里 ,感觉很幸福 ,因为我已经是“成竹———在胸 (学生再次齐答 ,精神振作 )”。就在昨天乘车回家的路上 ,我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有了 ,不是让进行教学探索吗 ?今儿就结合同学们的作文 ,我们来个———作文探索 (转身板书并与学生齐读 )。探索什么 ?近日 ,有两位同学的作文先使我深受感动 ,继而发现了两个问题 ,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今天 ,我们就一起讨论探索这两个问…  相似文献   

2.
“同学!您的服装整齐吗?”“您的扣子,请钉好!如果没有扣子,这里有!如果没有针,这里有!如果没有线,这里也有!”自从3月份沛县栖山乡孟寨初中开展学雷锋活动以来,校园里出现了一个为同学钉扣子的小组.这些“小雷锋”,是谁?是初二(2)班共青团员杨亚东、孟建、位雷等同学.在一次卫生检查时,他们发现有的同学衣服的扣子丢了,服装不整齐,就商议给同学们钉扣子.就  相似文献   

3.
又到了习作评改课了,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受到了孩子们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今天谁的习作进步了,老师会表扬谁呢?”“我的习作会在全班交流吗?”“我上次的习作感觉不太好,同学们会怎么评价的呢?”……通过他们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们的小心眼里都在想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文,一直是一个让学生们一言难尽的话题,请关注他们在———我的作品集作品集,是语文老师让我们收集整理自己作文的集子。有些同学认为它单纯是作业本或周记,但在我的心中它却有近乎神圣的位置。翻开作品集,就像打开了心灵的一扇窗,牵一丝阳光,打开我的瞳孔。而里面的每一个词语,一段字符,都会跳跃成音符,组成一曲旋律,不时在我心中回响。那是作品集中的第一个“甲”。以前,我总是不愿意搭理语文和写作,所以作品集里的第一次作文,我是马马虎虎应付过去的。那一天,一切都改变了———仅仅是因为陈老师的一句话,“宝莹同学的观点很特别,蛮有…  相似文献   

5.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根据我的提议,班上成立了班级男女篮球队和乒乓球、美术、棋类等课外活动小组,同学们都积极报名参加。可是,在整理各小组的报名名单时,我发现李仕龙、王大明等六个“捣蛋鬼”“榜上无名”,哪个小组也没有参加。我觉得很纳闷儿:他们不是特别贪玩吗?怎么会不参加呢?同时我也注意到,他们在相互用眼神和手势传达着某种信息,似乎还有什么话要讲,但又不敢讲。那就让他们讲吧!我在总结了报名情况后说:“如果同学们还有其它的想法,也可以提出来……”快嘴王大明马上就接过去说:“我们想成立一个少林武术队…  相似文献   

6.
注意课中休息与愉快教学相结合。课中休息是新授阶段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并可以起到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如我在教《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带着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说悄悄话”的游戏:我跟每一小组的第一位同学说了一句悄悄话———“黑板上就有两句大自然的语言,请找找看”,接着,让他们将这句话悄悄地传下去,并让最后一位同学说出他听到的是一句什么话。经过一传再传,有的传对了,有的走了样,有的已经不像话了,弄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一游戏活动,同学们觉得很新奇,玩得也很开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实现课中休息与愉快教…  相似文献   

7.
我在上“观察、思考、积累”复习课时,忽然发现一位同学在不停地笑,当我问他笑什么时,全班同学都争着告诉我:“老师,您背后有一只白鸽。”我扭头一看,可不是吗,一只白鸽正在窗台上好奇地往教室里看呢。同学们全站了起来,都想看得更清楚,一时间课堂秩序大乱……此时如果我大喊一声,同学们也许会立刻安静下来继续“学习”,但我知道他们的心不会回到课堂,今天的教学任务是完不成了。我突发奇想,不如让同学们观察这只白鸽,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观察,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我赶紧布置新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观察这只鸽子的外形、姿态,适当…  相似文献   

8.
今年春天,我新接手了一个小学毕业班。一天,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望着窗外细雨,听着沙沙的雨声,我忽然想到:是不是该带同学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美好的春天?对,搞一次春游!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同学们时,教室里发出热烈的欢呼:“哇赛……OK。”有的同学干脆从座位上一下子蹦了起来。看着他们那股兴奋劲儿,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这时,活泼好动的李栋华同学突然站起来问,“老师,是不是得写作文?”“对呀?哎哟……”教室里一片嘘声。“不一定。”我毫不犹豫地说,“如果你觉得有东西可写,就写一写,作文贵在有感而发。如果到时候你真的…  相似文献   

9.
【问题的提出】 某天,数学课堂。我们进行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节课.在概念引入的环节让同学们互相讨论,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没有很好的参与。有的小组8个人,就两位同学在热烈的讨论,其他同学各忙各的,有的同学坐着埋头看课本,没有参与其中;有几个同学还无所事事,甚至还在搞小动作……  相似文献   

10.
学生作文自评、互评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读了兰瑞平老师的《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高中生周记、作文互评指导》(本刊2002.8)以及《自主互动,认真互评》(本刊2003.2)后深有感触,也忍不住想把笔者的一些所谓“经验”谈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新课标提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平等、民主的思想。”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我曾经感到茫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一本《特级教师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漓江出版社),其中魏书生老师在“作文教学篇”中谈到了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具体做法,对我很有启发。魏老师要求学生从十个方面给文章(主要是记叙文)写…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在中央电视台的《走进学校》节目里看到了我们班的同学上电视了,干超巧还当了节目主持人,我真是羡慕死了。怪就怪自己这个学期才插班,要是上学期就来,那该多好啊!后悔有什么用呢,还是来看看他们怎么做的吧。(错失良机哟。没有能够亲自参加,只好当观众了。)哇噻,8个老师同上一堂课,真新鲜!周老师和其他7位老师齐声说:“同学们好!”(呵,讲台一定很热闹。)同学们也已经站了起来,此时有礼貌地说:“老师您好!”同学们很快分成了8个小组。我们先来看一看“数字万里”是怎么样做的。瞧,他们由教数学的陆老师带着在测量学校操场,因为他们刚刚…  相似文献   

12.
一次,我在上服装缝制课时,发现班级里少了几名学生,同学们告诉我这几名同学去了商店。不一会,这几名同学气喘吁吁地赶回来了,我当然严厉地批评了他们的违纪行为。课后我询问他们去商店干什么,他们说去看服装,他们还告诉我说,班上还有许多同学和他们一样都非常喜欢逛商店,并不是为了买东西,只是为了浏览新潮服装,觉得很好看。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如果能把这种热情引到专业学习上来,不是很好吗?于是,在一个休息日。我就约同学们一道去“逛商店,看服装”,在商场面对着各式各样的新潮服装,我结合专业知识向同学们尽量详细地介绍这  相似文献   

13.
一次我到饭店赴宴,进门便发现一包厢中有几位同学在搞生日聚会,并且还在喝酒。他们见到我慌忙掩上了门。我当时只好装作没看见。过了一会,我端着一杯酒进了他们的包厢。一跨进包厢,我说:“我敬大家一杯酒,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你们就以茶代酒,从今以后,学生时代就不要再喝酒了,行不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应:“行!”于是我们一饮而尽。此后,曾有3位同学在日记里写道:那天老师敬我们的酒,真弄得我们不好意思——我们既然答应了老师,怎么好意思再喝酒呢?这说明同学们欣然接受了我的意见,我的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试想,如果当时我把他们臭骂一…  相似文献   

14.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牵着她的手可以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差生之所以“差”,往往是由于对我们设置的目标缺乏兴趣所至,给他们一个诱惑力让他们心往神驰——如语文教师要尽量挖掘课文里的思想感情内涵,苦心酿造出使之易于吸收的好营养,并打上能够吸引其兴趣的外包装,我课乃磁石,汝心为铁针,牢牢实实地吸住你,想逃也逃不掉了。用一句幽默的话来说:“全成我的俘虏了”。近年来,我大胆地把“投影仪”、“录音机”、“教学挂图”等新东西搬进了课堂,也起到兴趣疏导作用。如:有一个同学从来不爱写作文,在一次作文比赛中,我偶然发现了他写的一篇文章,觉得很好,但我不相信是他写的。仔细一打听,才知道他听了我的“投影作文评改课”以后,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好好写一篇文章,下次讲课时,老师好把自己的作文投给同学们看。我想:倘若不启用这种教具又怎能得到这枚甜甜的果子呢?  相似文献   

15.
弯弯的月亮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的喜欢。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年轻的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还喊了一句:“老师!”老师听见后,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  相似文献   

16.
那一天,来自四、五年级的7个孩子被“请”进了我的辅导室。这是一群在各个班级都名声显赫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每当提起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同学们都会说,他们“惹不起”。的确,7个孩子在各自的班上都以“蛮横”出名。他们经常没事找事,欺负同学。如果有谁惹了他们,就会动手打人。如五(2)班的小陈有一次看到同座小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问题,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败笔。下面笔者就常见的几个细节问题的处理,谈几点看法。一、老师登上讲台准备上课了,却发现学生没有擦黑板怎么办?对策1.采用激将法。教师可以说:“我们班是一个先进集体,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今天又有一个为同学们服务的机会———擦黑板,谁愿为大家奉献爱心呀?”这么一启发,说不定乐于做好事的同学会争先恐后地上讲台擦黑板呢。对策2.采用谅解法。教师不妨这样说:“近来,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学习特别勤奋,特别专注,为了节约同学…  相似文献   

18.
很多同学作文写完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其实"文成于改"——好作文是三分写、七分改的结果。如何提高修改的质量呢?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三种评改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成 《师道》2008,(7):51-51
日前,笔者听了两堂“同题异构”型诗歌研究课,课题为李清照的《醉花阴》。两位老师都注重诵读,他们凭借自己上乘的朗诵水平亲自作示范诵读,达到声情并茂的境地,赢得观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认为他们读得美、读得雅,读得有情有韵。可是许多老师却忽略了这样的细节,在示范诵读完毕之后,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安排同学们进入自由诵读的环节,然后就开始鉴费陛的解读探究。其实笔者最期待的一个细节被忽略了,那就是教师朗诵完毕之后,能够让一位同学作代表性朗读,教师以此为契机,  相似文献   

20.
那是周四的下午,学生们都在谈论今天期中考试的情况,很多孩子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从他们得意的神情中已经猜出孩子们的考试成绩一定不错。突然,有位同学喊道:“老师,我从图书室借的书不见了。”我问:“什么时候发现的?”“五分钟之前还在我的桌上,我刚离开座位一会儿,回来就发现书不见了。”我问大家:“同学们,谁看见这位同学的书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看见。”从教16年,凭着老师的直觉,我心里非常清楚:书就在我班某个同学那里。可怎样才能让拿书的同学主动把书交出来呢?要是过去,我早就采用翻书包或检举揭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