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悲剧根源: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 安娜·卡列尼娜和周蘩漪是两个不幸的异国姐妹。一个出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另一个出自中国作家曹禺的话剧《雷雨》。《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上、下两卷的巨著,而《雷雨》则是一部四幕话剧。它们都是以爱情为主线,叙说美丽动人女子的悲剧爱情故事。两部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封建男性婚姻观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为争取妇女的爱情自由、平等摇旗呐喊。 安娜和蘩漪二人是貌美、感情丰富的年轻少妇。然而她们与丈夫结合却  相似文献   

2.
一八七三至一八七七年,列夫·托尔斯泰整整花了五年的紧张劳动,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直接取材于六七十年代的俄国现实生活。小说以女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名字命名,这就强调了在这部小说中,安娜的形象以及安娜的爱情悲剧占着首要的地位。关于安娜的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基本情节是这样的:安娜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贵族少妇。在  相似文献   

3.
一、悲剧根源: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安娜·卡列尼娜和周蘩漪是两个不幸的异国姐妹。一个出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另一个出自中国作家曹禹的话剧《雷雨》。《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上、下两卷的巨著,而《雷雨》则是一部四幕话剧。它们都是以爱情为主线,叙说美丽动人女子的悲剧爱情故事。两部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封建男性婚姻观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为争取妇女的爱惜自由、平等摇旗呐喊。安娜和蘩漪二人是貌美、感情丰富的年轻少妇。然而她们与丈夫结合却从未体验到纯真、甜蜜的爱情,而是被囚禁在…  相似文献   

4.
赵红妹 《现代语文》2006,(11):74-75
林黛玉与安娜·卡列尼娜两个名字皆因偶然的机会分别为大家曹雪芹和列夫·托尔斯泰选中作了经典名作的主人公的代号,从此便必然地有了特殊的光辉,二人也成了人们品评不尽、道说不完、承载着太多社会因素与个人魅力、令人惋惜又心痛、惹人慨叹并思考的复杂形象。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二人最终皆为爱情而丧命,让人们为如花美眷的悲惨结局掬一把同情之泪的同时又不禁掩卷遐思: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是谁把她们逼上了绝路?一、外来因素《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生活画卷展开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书中的政治、历史事件好多都确有其事,可…  相似文献   

5.
《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主体简单地说就是安娜故事和列文故事.对此,有论者说托尔斯泰写的是“两部小说”,“‘康斯坦丁·列文的故事’是‘勉强插入安娜·卡列尼娜的故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心灵辩证法”,这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表现得较为突出。通过分析小说中“安娜的死”、“赛马”、“安娜病危”、“安娜回国看子”等情节,详细剖析了“心灵辩证法”的特点以及在这部小说中体现其的多种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7.
宗教 信仰──《安娜·卡列尼娜》人物性格建构原则之四徐鹏《安娜·卡列尼娜》中不同程度的宗教信仰,在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身上分别留下鲜明的印记,对各种人物的思想、语言、行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宗教问题的探索,成为托尔斯泰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作品中占有不...  相似文献   

8.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以家庭问题为题材,塑造了一个热烈追求个性解放的光辉的妇女形象,同时也展现了十九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后的社会现实.是他继《战争与和平》之后又一部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巨著,他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是巨大的,为后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安娜·卡列尼娜》中描写了三个人物的自杀:安娜·卡列尼娜、涯伦斯基和康斯坦丁·列文。本文拟就作者对这三种自杀所作的不同的艺术处理,来探讨一下作者的创作思想。 一 1861年,沙皇俄国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很不彻底的农奴制改革。但是古老而腐朽的沙皇帝国终于无法抵挡资本主义的强烈冲去。“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托尔斯泰密切观察社会生活,力图找出俄国社会问题的答案。安娜的悲惨死去便是其答案之一。 安娜貌美年轻、真诚善良。在帮助兄嫂重归于好的同时,陷入了一场不可自拔的恋爱之中。它唤醒了安娜沉睡多年的爱情,使她萌发了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的信念。然而,8年前,由姑父母包办,她和大她20岁的官僚卡列宁结了婚,并生有一子,这种只有门第和政治需求而结合的婚姻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安娜力图摆脱虚伪而没有爱情的生活,建立一个有爱情的家庭。然而她所处的上流社会却不允许她有这种正当的要求和举动,甚至向她施加种种无形的压力。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是沙皇的忠实奴仆,在家里他完全以一种机器人的面目出现。他不懂得爱情,也清楚安娜和自己没有感情。但当他  相似文献   

10.
朱光潜先生指出 ,要提高鉴赏力 ,比较的方法是不可忽视的。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 ,不仅对事物的认识会更准确 ,而且可以帮助欣赏者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能力 ,更有助于培养、提高其分析能力、鉴赏能力。下面谈谈几种常见的比较方法 :一、风格不同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比较文学鉴赏中的比较 ,首先要选择比较对象 ,确定比较点。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描写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给社会、家庭及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一系列变化。《雷雨》是曹禺在三十年代写的名剧 ,描写了“五…  相似文献   

11.
她们别无选择──安娜和田小饿的婚姻、爱情悲剧比较么忠义文豪笔下的女性数不胜数,《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笔下的黑玫瑰──典雅、高贵,《白鹿原》中的田小娥则是陈忠实培育出的野花.“土的掉植”的白鹿原上的小女人田小娥与“压倒众芳”的俄国上流社会的贵夫人...  相似文献   

12.
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是否惩罚了女主人公安娜?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至今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学术界人士大多认为,这部作品在把安娜塑造成一个美丽动人形象的同时,也惩罚了安娜,形成了一种占优势的传统说法——“惩罚说”;但是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苏联著名文艺批评家叶尔米洛夫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本文拟对叶尔米洛夫的有关学术观点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3.
安娜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她的爱情悲剧具有社会的和自身的原因。安娜生活在俄国社会变更动荡的时代,她不为上流社会的虚伪所容是安娜悲剧的社会根源,安娜本身纯洁、真挚、善良是她走上悲剧道路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德·瑞那夫人是法国作家司汤达长篇小说代表作《红与黑》中塑造得较鲜明的一位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三大长篇小说之一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同名主人公。两位大师笔下的这两位女性形象,虽然由于作家国籍不同,社会体制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风俗不同,作家笔下不可能出现完全雷同的人物形象,但以他们对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的理解,作家笔下的两个女性形象,也就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有人认为德·瑞那夫人就是法国的安娜·卡列尼娜。首先,两位女人公的形象都是在作家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中塑造出来的。司汤达…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世界第一流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逝世七十周年。重读托翁的名篇巨制《安娜·卡列尼娜》,随着艺术家的笔锋所至,进入迷人的艺术境界,心潮起伏,自始至终被托尔斯泰式的心理描写所折服。托尔斯泰研究者H·H·斯特拉霍夫在评论《战争与和平》时曾指出,在托尔斯泰的作品里,“各种各样的感情,人类生活的一切时期:从新生婴儿的啼哭到垂死的老头的最后的感  相似文献   

16.
安娜与蘩漪形象差异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作家都以自己笔下鲜明动人、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形象 ,深刻地阐明作品的主题 ,反映时代的风貌。现实主义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和戏剧大师曹禺正是通过“家庭悲剧”———《安娜·卡列宁娜》《雷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安娜、蘩漪让人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时代脉搏 ,看到了悲剧那“有价值的东西” ,感受到了个性解放的呐喊和痛苦灵魂的呼唤。一早在 1 870年 3月 ,托尔斯泰夫人给姐姐的信中写道 :“小说的题材是———一个不忠实的妻子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全部悲剧。”托尔斯泰虽把安娜描写为一个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因爱情觉醒而…  相似文献   

17.
自从《安娜·卡列尼娜》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安娜为什么要卧身铁轨呢?她对爱情的追求必落此下场吗?答案多种多样,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安娜的悲剧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的内外矛盾扭结而成的合力所致。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此话颇富道理。作品与手稿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每篇作品,都是反复修改而成的。他的小说《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发表时只有5 页,可是手稿却有800页。他写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时,仅开头就改过12次,最后才定稿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  相似文献   

19.
<正> 翻开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那么多可爱动人的女性形象活跃于眼前,使人难以忘怀,奏响了一首女性交响曲。但是,由于人们的价值观点和欣赏水平不同,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众说纷纭。有人把安娜的悲剧归罪于“官僚机器”卡列宁和“花花公子”渥伦斯  相似文献   

20.
大凡读过《安娜·卡列尼娜》一书的人,恐怕无不由衷地赞赏托尔斯泰笔下那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复杂多变、细腻真实的心理描写.其实,这部小说在结构布局上的匠心别致,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韵,令人回味折服.它既不同于莎士比亚的多线重叠,也不同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结构,而是以安娜和列文两位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为平行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