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话与方言间存在“同词异义”(或说“同名异实”)现象,它指写法和读音都完全相同的某个词,在普通话中表示的意思与在方言中表示的意思不尽相同,有的还截然相反。这种别有异趣、值得探讨的语义现象在普通话和零陵方言中就较为突出,如“爹”“爷”“公公”三个词,是汉语  相似文献   

2.
英语里表示“到达”意思的有arrive、reach和get三个单词,有时还能互换。它们在用法上有如下区别: 一、arrive是不及物动词,表示“到达、抵达某地(尤指行程的终点)”,后常接介词at或in,一般in接大地方,at接小地方,若是地点副词,则不需用介词。例如:  相似文献   

3.
speak of the devil汉语中有“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之说,表示刚提到某人,他便到了。英语中的“speak of the devil(and he will appear.)表示同样的意思。有时也说成“Talk of the devil”。例如:Speak of the devil,and herehe appears.真是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相似文献   

4.
other与else的汉语意思相同,都是“别的”、“另外的”,但其用法迥异,现分述如下,以期对初学者有所帮助。1.other的用法other作形容词用时,常放在被修饰的词的前面,它修饰的名词可以是可数名词,也可以是不可数名词。例如:1)Shehadreceivedothergiftsbesidesflowers.除了鲜花外,她还收到了别的礼物。2)Ironismoreusefulthananyothermetal.铁比其它的金属有用。如果other修饰的名词需加不定冠词,不定冠词必须与other合为一体,写成another。例如:Couldyougiveusanotherexample?如果表示两个中的“另一个”,通常在other前面加定冠词the。例如:Theboyshowedmeoneofhishandsandputtheother(hand)behindhisback.当theother后面接复数名词时,则表示“剩下的”、“其余的”等意义。如果把the去掉,则未含“全部”之意,通常译为“另一些”。例如:1)TwentyofusareLeaguemembers.Theotherstudentsarenot...  相似文献   

5.
“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都有表示结果的意思,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但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以至”有两个义项(据《现代汉语词典》)。一是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是“直到、发展到”的意思(“至”就是“到”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6.
一、译例评析: (一)一词双义所能达到的简练译法有时,汉语本身并没有语义上的不必要重复,但在英语中可以找到能包含汉语两层意义的词汇。选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使译文更为精练。例如,在“大力发展经济”中,“大力”与“发展”分别表示两层不同的意思,因而可译为vigorously develop/promote the economy。但如选用语气强烈的词汇,如boost/invigorate/galvanize,一个词汇可包含develop与vigorously两层意思,从而达到简化译文的效果。试看以下各例。  相似文献   

7.
1.I saw many old inventions on show.(L37)我看到了许多正在展出的古老发明。句中的on show是介词短语,意为“陈列”、“展览”。介词短语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之后;如果有一个以上的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顺序与汉语相反,即先说小的地点,后说大的地点。例如:Can you see the dog under the table in the corner?你能看见墙角桌子下面的那条狗吗?2.W hy notgo there and have a look芽(L37)为何不去那儿看一看?“W hy not do sth?”常用来表示建议或征求意见,它与“W hy don蒺tyou do sth?”意思相近。例如:W hy notstop and…  相似文献   

8.
1.too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前,表示“太、过于”,有时具有“过分而不恰当”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9.
顾洁 《现代语文》2007,(12):69-70
扬州方言属北方方言大区江淮方言洪巢片,是该方言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扬州方言在唐代以前属吴语,以后受北方话的影响逐渐变成了官话.历史上两次大移民对江淮方言的影响很大.一次是东晋北方人的南迁,他们的分布地点恰与江淮方言的南部边缘线吻合;另一次是明初南方人的北移,他们的分布地点恰与江淮方言的北部边缘线吻合.可见,扬州地处江淮方言区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0.
我们发现不少同学在做翻译题时喜欢画蛇添“足”。这不仅使文章显得拖沓嗦,而且还会使句意变得朦胧含混。将这种“病症”分门别类,无外乎以下几种(请注意:下面各例中均应删去划线的词。)一、乱加名词。由于受汉语影响,中国学生往往按照汉语的习惯加进英语词语。比如:“红色”,英文可用red表示,可他们偏偏要写成“redcolour”。例如:1.Tomlikesgreencolourverymuch.2.Thecityhasapopulationofhalfamillionpeople.二、在动词后面乱添介词或副词。例如下面的一些动词,本身就已经含有其后划线介词或副词的意思。例如:3.Do…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南充方言“篾”、“鲰”之义逐条进行训释。“蔑”是小的意思,字又写成“蔑”或者“懱”等。“鲰”是脾气古怪固执,心胸狭小的意思。字又写成“邹”、“奏”或者“纣”等。  相似文献   

12.
Therebe和have都可以表示汉语中“有”的意思 ,但在其用法上又各有不同 :一、Therebe1、Therebe表示存在关系 ,是“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存在什么”的意思 ,表示“存在有” ,经常跟一个地点状语或时间状语连用。eg :ThereisamapofChinaonthewall.墙上有一张中国地图。2、Thereis后接单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Thereare后接复数可数名词 ,如果是几个词并列 ,则采用就近原则。eg :There’saschoolbag ,apenandsomebooksonthedesk .桌子上有一个书包 ,一支钢笔和几本书。二、have1、have表示所属关系的“拥有”。eg :Doyouhaveanybrothers ?…  相似文献   

13.
come是中学英语中最常用的动词之一,通常表示“来”的意思,但有时也可以表示“去”的意思。现将come表示“去”之意的用法归纳如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在正式英语里,是用come还是用go完全是以说话人所在的地方为参照点。离开说话人所在位置的移动时用go,朝着说话人所在位置的移动时用come。但是在非正式语体里,人们有时也用come表示“去”的意思。这一点跟汉语是一致的,如甲乙两人打电话,甲对乙说“我马上就来”,这句话中的“来”就是“去”的意思。请看下列各句中come的真正含义。1.Peter may come with us tonight,but he isn5t ve…  相似文献   

14.
北疆方言特色虚词“带”、“但”书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北疆方言虚词“带”、“但”虽已有学者研究,但一向缺少书证。通过书面材料证明:“带……带……”连用,相当于普通话“边……边……”、“一边……一边……”;有时也会带有场合含义。“带”有时单用,表伴随;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北疆汉语方言中“但”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大致相当于“如果”、“假使”。北疆方言表假设多说“但”,一般很少说“但是”。多数学者将“但”、“但是”并举并且合称“但(但是)”,这是不合适的。我们认为北疆方言里的“但是”,很可能就是“但使”在方言中的存古。  相似文献   

15.
王东 《语文知识》2009,(4):58-61
河南罗山方言中有两个副词“克”和“左以”用法比较特殊。“克”除了表示“主观不满意量”外,还表示“只起强调作用”、“强调惊叹、赞赏、羡慕语气”等语法意义。“左以”表达两种意思:一、表示“干脆”、“索性”义;二、表示“反而”义。罗山方言中的这两个副词很明显受西南官话的影响。罗山方言的深入研究,为罗山方言的分区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随着赵本山的小品《卖拐》的成功上演,“忽悠”一词很快成了流行语,意思相当于蒙骗、哄骗。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它的意思是方言,表示晃动。似乎和流行语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实际生活当中,它也常常被人用来自谦,表示自己水平不高,使别人受了蒙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一、造成歧义的几种原因1.多音字引起歧义有些多音字往往引起歧义。例如:(1)她这个人好说话,所以大家都愿意和她来往。“好”有hao和hao两音两义,因而句子有两个意思。(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还”可读“hai”,指“仍旧”;也可读“huan”,是“归还”的意思。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淮安话属官话里的江淮方言。多年来,说好普通话一直是淮安人的一大难处。从语言学的角度考虑,淮安方言中的声调转换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所谓声调转换,是指词通过声调的变化来表示不同的含义,词性及用法也随之而改变。它虽然使词性及词义的划分更趋于细致,明晰,却给淮安人学好普通话造成了一些不便。比如说“衴”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只有一个注音,标为上声,既表示动词,又表示名词。而在淮安方言中,当它作动词用时,读作去声,如“拿衣裳枕头”,“把头枕高些个”等;作名诃用时,则读作上声,如“拿衣裳当枕头”,“用矮枕头”等。所以,它在拿“枕枕  相似文献   

19.
小议right     
在这初中英语中,right一词很常见。但它用在不同的句子中,便会有不同的意思。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含有“right”的句子,譬如,“All right.”,“Thats right.”,“Thats allright.”等,但很多同学在使用中常常会混淆不清。下面我们对它们的意思和用法作一辨析。1.A llright.此句常用来表示赞同对方的建议或主意,意思是“可以”、“好吧”、“行”。例如:—C an you take this dictionary to June?—A llright.有时还可以表示身体健康,相当于fine,即“身体好”之意。例如:—H ow are you today?—Im allright/fine.2.T hat s right.此句只表…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中,尤其是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一个音和形完全相同的词,有时因语境的不同,其所表达的意义却完全相对。例如“三”在成语“三令五申”“三番五次”中表示“多”的约数,而在“三言两语”“三三两两”中则表示“少”的约数。“危”在“危房”“危如累卵”“岌岌可危”中大致表示“快倒下、不稳”的意思,但在“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苏轼《赤壁赋》)中却表示“端正、稳当”的意思。这句可译为:我(也感到了)忧愁凄怆,便整一整衣襟,端正地坐好,问客人说。再如“侬”(nóng)在林黛玉吟唱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