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考教分离或教考分离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考教分离"也成为很时尚的词语.可是,这种分离是正常的、有效的吗? 高考大概是一种最彻底的考教分离,所有教课的老师都不知高考谁命题,命题的人甚至要被"关"起来,绝对的机密.但高考的弊端不只在于它一考定乾坤,而且在于它与教师活动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王永明  麻文  焦云嵘 《教育》2024,(10):11-13
<正>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指出,“双减”政策发布以来的2022年、2023年两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强调,“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指向应保持一致”。基于《课标》,以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如何做到考教衔接,引导教学依据《课标》讲课,应教尽教,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减少甚至杜绝机械刷题,提高能力素养,是命题者需要深入思考与精准实践的课题。一、考教衔接命题的基本原则为了落实考教衔接命题的理念,使命制的试题科学有效,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导向性。  相似文献   

3.
试论考教分离与试题库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考教分离的意义,指出实行考教分离的关键在于试题库的建设。文章提出,科学命题的基本要求是:覆盖广,重点突出,难度适宜。文章还就如何实现考教分离提出几点看法和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高考数学,考什么?怎么考?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其方向性问题.高考数学命题的“题根”在于:挖掘现行教材;高考数学命题的“要求”在于:理解《考试大纲》;高考数学命题的“规律”在于:探究往年真题;高考数学命题的“趋势”在于:研究考试题型的“不动点”“热点”“冷点”和“亮点”.高考是人生的一次经历,是对人的一次磨练,是对人的智能极限的挑战,更是一次人生新的选择.如何笑傲考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为例,重点从“考教分离”的含义、实施“考教分离”的基本条件以及“考教分离”对教师的要求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正确认识和实施“考教分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为例,重点从“考教分离”的含义、实施“考教分离”的基本条件以及“考教分离”对教师的要求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正确认识和实施“考教分离”。  相似文献   

7.
在近几年高考中,现代文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高,它的价值也越来越大。追究个中原因,分值比例大(近几年阅读题的分值基本固定在30分左右)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在于现代文阅读也是拉开学生考分档次、区分学生能力的一项有效的办法。“高考的目的就是淘汰大多数。”(章熊语)命题者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教学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方法的改革也被列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考教分离就是在考试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改革方案.文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考教现状进行了分析,对考教分离的积极作用与必要性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天津职业大学考教分离的探索与实践,同时指出了在实施考教分离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9.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实验题是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的典型题型之一。它的命题素材“课内课外、相互融合”,知识覆盖“不同模块、灵活自如”,研究手段“定性定量、可分可合”,实验方法“验证探究、不断提升”,能力要求“起点低、落点高”。这一切给高考化学实验的命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强化了实验试题“信度高、区分度大”的选拔功能。所以,研究高考化学实验的新创意,把握高考化学实验命题的新视角是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与复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孟拥军 《新高考》2006,(7):9-11
经过近三年的高中物理的学习,许多同学在做题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一些问题看上去不难,但感觉“条件不足”而陷于“一筹莫展”的境地.的确,一年一度的高考物理试题对考生而言,突破的难点不仅在于某些综合命题中物理过程的复杂多变,更在于试题中物理条件的隐散难寻,因而无法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如何迅速识破高考命题中的隐含条件,选择物理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简洁高效地完成解题,应该是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重点培养的重要能力.高考命题中条件的隐含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选择题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比较科学、便捷、客观检测教学质量和学生智能的一种标准化题型。因为它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较高的可信度、区分性而被我国高考乃至各级各类考试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广泛采用。目前,选择题在中学各学科的高考试题(包括正在试验的“3+文科综合”、“3+理科综合”、“3+大综合+1”高考方案的高考试题)中大多占据“半壁江山”,在各种题型总赋分值中“独占鳌头”。选择题之所以能够在我国高考试题中“火爆”,或许是因为它已基本摆脱了知识型考试仅能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的束缚,已深深扎根于能力立意的沃土之中;也或许是由于命题专家们不断开拓、勇于进取、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2.
自实施新课程高考以来,浙江省数学高考自主命题一贯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命题原则,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从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和学习潜能出发,立足数学教材,回归数学本源,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数学能力的考查,着力体现“控制难度,稳中渐变,贴近实际,回归课本”的命题特色。鉴于此,在临近高考的专题复习阶段,深入研究高考试题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2004年部分省市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题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勇 《教学月刊》2004,(9):34-38
短文改错作为高考英语试卷的一种题型已使用多年。今年6月进行的高考中,全国有11个省市对英语试卷进行自主命题,因此该试题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其测试宗旨是一致的,在于测试考生发现、判断及纠正文章中语言错误的能力,进而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阅读板块,历来是考生备战高考的必争之地。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根本在于阅读本身,而现代文阅读的有效备考则主要在于审题能力的强化训练。高考命题语言表述是符合“准确、简洁、规范”这一标准的,题干中的用语都有其所指,承载着命题者的意图,蕴含着答题指向。考生只有准确挖掘题干所含信息,才能把握答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高考命题的重要题源之一是来自课本的习题或例题,对课本中题目的改编是高考命题专家的拿手好戏,在近年高考中有这样一个“熟题”屡屡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因为都是一类远距离的测量问题,因此笔者把它戏称为:“隔岸观火”型三角应用题,其原型来源于课本,经过专家的改编后,真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本文借这样的类型题来体味命题专家命题技巧.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师范大学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途径,试行“考教分离”改革制度一年来,有效地规范了教学秩序,提高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实行“考教分离”是南京师大为完善学分制、逐步实现教学规范化而实行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根据各系科、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初步形成了三种改革模式。 ——建立试题库管理制度,考核与教学完全分离。化学、物理、历史、政教等系科作为学分制试点单位率先采用这种模式。其中,化学系作为全国师范院校的唯一代  相似文献   

17.
蒙春荞 《现代教学》2006,(12):46-47
2006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在贯彻“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有利于社会公平稳定”的命题原则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尤其是针对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它在兼顾“一、二期课改”教材,立足“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方面作出了尝试。笔者分析上海高考数学试卷,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00年高考的结束,“3 X”高考中最引人注目的“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终于撩开它那神秘的面纱,由朦胧走向清晰。下面笔者结合2000年苏浙吉三省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对新一轮高考命题的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略叙浅见。一、今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具有新颖的背景材料、重要的现实意义、较高的能力要求、巧妙的设问形式。从命题情境看,试题多从现实材料入手,创设新的命题情境,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今年“文科综合测试”卷的命题情境同过去分科试题最大的不同在于选材的现实性,以热点材料为背景,以浓厚的人文精神着意于社会热…  相似文献   

19.
试析“3+2”高考物理命题特点及对教学的启示苏育仁(福建省漳州教育学院,363000)“3+2”高考(以下简称“新高考”)是高中新教材体系实施后的新高考模式.从物理科的命题上看,它与原高考既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又有其显著的特点.研究并掌握这些特点,对高...  相似文献   

20.
近三年高考命题逐渐摆脱了以往作命题的重重限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作命题形式——话题作。1999年高考作要求根据一则科技报道,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内容范围写一篇章,鼓励写作“大胆想象”“写法可以多种多样”,话题作和特点就表现得比较明显了。而以2000年高考作为标志,这种更注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和写作基本劝的作形式——话题作便应运而生了。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则进一步明确了高考作的命题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