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海芳 《红领巾》2005,(5):112-114
文学与疾病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如果从性别差异出发,我们会发现女性作家作品中的疾病主题与男作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与患者的角色、自我意识发生关系.在女作家笔下,女性的疾病成了受害的隐喻,女性的疾病与女性的角色冲突、与女性性别紧密联系了起来.新时期女性文学对疾病主题的表现则主要集中在女性的生理疾病方面,病妇形象更多地患有生理意义上的疾病,遭受着身体病痛的折磨.在这些作品中,疾病变成了一个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思考生存方式的隐喻.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小说以另类的现代都市艺术视角和情感态度描写三四十年代大上海和香港等地的人情世态.表现出独特的都市艺术特色.首先都市文化中特有的人际关系、价值认同体系以及都市人狭小而喧嚣的生命状态,在其笔下尖锐地体现出残民文化特色;其次其都市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她对语言的天才运用上.其文章具有一种阴冷的调子,月亮是她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这种残酷的生存悲剧感加上色彩斑澜的独特技巧,使她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母亲形象是作家笔下一个弥久更新的文学话题。由于母亲形象自身的丰厚性,同时,各时期的作家赋予母亲形象以富于时代特色的文学描写,都不断丰富着这一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性别意识的初步觉醒、题材内容表达方式的丰富多彩、对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的关切同情,以个人经历和独特感受为情感主线结构作品、自叙式的表达方式等方面,勾划了五四--中国女性文学的首次崛起轮廓。  相似文献   

5.
李一 《中国研究生》2012,(11):19-21
原乡形象是指作家们创造或想象的原乡面貌和审美形象,含有审美、文化、生命等多种意味,对原乡形象的呈现也成为文学的一种自觉使命。从五四以来,鲁迅对故乡的抒写,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京派作家沈从文、废名等缅怀故乡的淳朴秀丽;从80年代寻根文学对原乡的追逐,到台湾及海外华人笔下想象各异的原乡,作家们以其独特的方式描摹或想象着原乡,绵延着最具审美特色和人生观照的原乡情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性别意识的初步觉醒、题材内容表达方式的丰富多彩、对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的关切同情、以个人经历和独特感受为情绪主线结构作品、自叙式的表达方式等方面,勾划了五四——中国女性文学的首次崛起轮廓。  相似文献   

7.
唐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领风骚。其中唐人笔下表现女性生活与情思的诗作比比皆是,在这些诗中,以妻妾口吻所作的诗篇包含着独特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略举妾妇诗的典型范例,对此类诗歌作初步探究,以追溯大唐妇女的风貌,并试图解读当时文人作诗时复杂的心绪与文思。  相似文献   

8.
唐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领风骚。其中唐人笔下表现女性生活与情思的诗作比比皆是,在这些诗中,以妻妾口吻所作的诗篇包含着独特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略举妾妇诗的典型范例,对此类诗歌作初步探究,以追溯大唐妇女的风貌,并试图解读当时文人作诗时复杂的心绪与文思。  相似文献   

9.
“五四”女性散文作为“五四”文学中独特的文学现象。它从女性视野出发,建构着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女性散文文本,真诚的体验、悲剧美的追求。悲剧美的追求、柔婉的风格以及独特的抒情结构与手段等,构成了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解读威廉·布莱克的两首玫瑰诗歌The Sick Rose和My Pretty Rose Tree,带大家走近诗人布莱克笔下的“病”玫瑰和“妒”玫瑰.我们应该在了解诗歌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拥有各自独特的见解,才能品味出这些诗作的异同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种种精神依附的痕迹,她们大多自恋于自己的弱者地位,对于丑恶的现实不是勇敢地正视而是进行种种消极的逃避,不少人物形象成为一组情绪或者一种观念的化身。丁玲在“五四”时期的女性作家步入创作的沉寂期以后崛起于文坛。早期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追求自我独立人格,大胆直面人生的种种逆境,大胆的逼视自我的内心矛盾,充分展现了一代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而且丁玲擅长于女性形象复杂的心理冲突和错综的心理变化的描写,所写人物与五四时期女性文学比较显得丰富而独具个性。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的创作中洋溢着十分浓郁的基督教色彩.“五四”女作家基本上都不是纯粹的基督教徒,她们是为耶稣的伟大人格所感化,折服于基督教文化的博爱宽恕、救世牺牲和昂扬奋进精神,将之视为拯救社会和个人精神寄托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文学中觉醒后的"娜拉"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女历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千百年来一直在痛苦的深渊中呻吟、挣扎。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造成了中国女性个人价值的严重缺失。随着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人的发现”成了五四时期的关键词汇。历史和时代的需要,易卜生和他的作品进入了国人的视野之中。他笔下的娜拉成了千千万万妇女的楷模,“我是一个人”的呼声在苦难的中国女性心中久久回荡。五四作家们也纷纷仿效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创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娜拉”意象,再现了五四女性自我觉醒的艰难过程和自我价值重构的苦痛。  相似文献   

14.
薇拉·凯瑟的内布拉斯加——读《我的安东妮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薇拉·凯瑟笔下的内布拉斯加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奋斗的拓荒者形象是美国文学中一处颇为独特的景观。本文以其代表作《我的安东妮亚》为切入点 ,探讨内布拉斯加在其小说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五四女作家和中国男性知识分子一样不否定上帝的男性身份,但在女性经验下,她们更易于用母亲形象或女性形象表征她们对上帝的体验。苏雪林、冰心的创作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她们一方面用上帝慈爱的"父亲形象"对抗中国家族宗主社会中威严不可侵犯的父权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凭借自己的女性经验彰显上帝的女性和母性形象,寻求觉醒的女性所信靠的力量。五四女作家笔下上帝形象的特征折射出文化交流与对话中中国知识女性的独特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生命感悟,去关注这样一批容易被社会所忽略的弱势群体——边缘人,体现了一个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试将眼光投向于严歌苓小说中的边缘人群,以期较为全面地分析总结作家笔下的"边缘人"形象,从作者本人独特的生命体验等方面探究严歌苓进行边缘人书写的缘由,进一步探讨其边缘人形象独有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小说以另类的现代都市艺术视角和情感态度描写三四十年代大上海和香港等地的人情世态。表现出独特的都市艺术特色。首先都市文化中特有的人际关系、价值认同体系以及都市人狭小而喧嚣的生命状态,在其笔下尖锐地体现出残民文化特色;其次其都市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她对语言的天才运用上。其文章具有一种阴冷的调子,月亮是她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这种残酷的生存悲剧感加上色彩斑澜的独特技巧,使她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庐隐小说大多从婚恋、家庭等角度来对女性生活及其命运进行书写,表现了纯粹的女性情绪世界。她以女性自身体验及生存境遇为依托,透过病妇独特的心理、感情、思想和欲望,展示了知识女性探究生命底蕴的苦闷与焦虑,以及爱情选择上的知与情的冲突,并借此对自我与社会进行双重探究及解剖。病情叙事既是她的观察视角,也是她的叙述视角,由此,我们看到了庐隐对社会秩序的焦虑与愤怒,她要借病妇形象来揭示女性个体与社会的失调和社会对女性的压抑。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作品有着其独特的浪漫神韵,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湘西世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理想乐土,作品中的自由和谐与纯净恬美,深深的吸引着众多的观众。时世的艰难磨练了作者的坚强意志,而始终不渝的对人性美的追求和探索,促成作者形成了这一风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五四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次崛起,其特点有三:关注女性命运、呼唤中国妇女解放;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着重对外部世界的直观把握和内心自我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