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志宏 《考试周刊》2012,(81):48-48
通过评改作文,让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更加充满热情.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异常活跃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心灵得以自由沟通,情感得以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2.
苏静 《青海教育》2005,(4):41-41
学校教育要培养创世纪的人才就必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音乐本身具有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力量,音乐教育又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具有这一艺术特点,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音乐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显性和隐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使学生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升华和完善。充分利用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发展创造性思维,可使音乐教学起到浇灌学生心灵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唯有高扬主体之魂,调动学生的生命潜能,才能得以升腾;唯有吮吸言语之汁,发展学生的言语素养,才能得以升格;唯有浸润情感之泉,直抵学生的心灵,才能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4.
黄贞枝 《福建教育》2005,(5A):33-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生命体,每一个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完成文本的理解、内化、批判,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净化,  相似文献   

5.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何从心灵上启迪感染学生,形成合力,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认为,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关键在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情景可以刺激人的心灵,恰当的情景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精力集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得以提高,因此课堂中创设恰当的情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宏观格局中,德育不仅应在理论上居于首位,更应当在具体运作中实施到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学生德育得以强化的必要前提,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取得德育成效的有利条件。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肉体与心灵得以阶梯性,持续性地均衡发展,在原有素质基础上得以日益深化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李新增 《山东教育》2005,(16):35-35
一、自主探究——实现与心灵的“对话” 自主探究,就是学生通过与心灵的“对话”,发掘潜能,激发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感悟语言文字蕴藏的内涵,获得心灵的舒展,从而构建心情舒畅的“对话”环境。这样,学生个性得以张扬,从而以自由开放的心态去读、去思、去悟,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搞好班级的文化环境建设,能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心态得以改善,情操得以陶冶。班级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即物质环境。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人语录、格言警句、英雄人物和名人画像;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学生心灵的深处都有一双飞翔的翅膀,教师要给学生送去一份美丽的激情.送去一股和煦的春风,送去一片蔚蓝的天空,让学生的想象得以愉悦的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1.
新理念下的师生互动的有效课堂,应该是"老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碰撞,"学生心灵"与"老师心灵"融合。通过这种互动课堂,学生的探究欲望得以激发,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可能成为智慧的花朵得以绽放;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位老师,都能收获一片片芬芳四溢的花园。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形势下,课堂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己成共识,理想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教学应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在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灵活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手段,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挥,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以优化,这就是所期望达到的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激励、唤醒、鼓舞一定要通过交流才能达引,用心灵感动心灵,用智慧培育智慧。当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视界由外部转向自身,转向双方的心灵互动时,师生就会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学才能在更高的理解层面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感到失意且失去进取心的时候,如果听到贝多芬的音乐,那种大气磅礴.使人的心灵得以升华,使精神得以振奋:当我们情绪低落的时候,听到莫扎特、施特劳斯那以恬静典雅为创作手段的音乐时.那音乐溶入心灵,使我们暂时空虚的心灵得到充实。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学生充满感情,富于想象,个性得以解放,潜能得以释放,思维“旁逸斜出”,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便显得正常而自然。为此,教学中,教师善于抓住生成出来的各种资源,有效地进行调控,让课堂呈现精彩。  相似文献   

16.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作为学习主导,一切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同时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性发展,竭力打造学生身心得以自由的、心灵得以满足的、智慧得以碰撞的、情感得以释放的、充满人文性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注重开辟与文本相关的语文资源,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动,人格得以感化。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构建的课堂,是一个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情感得以宣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艺术殿堂。这也是我们每个师生理想中的乐园。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讨论教师成长为“心灵导师”的神圣使命。指出只有心灵导师才能够以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身独特优势的发挥满足学生的成长新需求,使得唤醒学生生命真谛获得心灵引导的真正教育过程得以产生。教师扎根心灵引出优秀教学资源是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形成激励教师成长为“心灵导师”的制度是任何教育或课程改革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与关爱,对阅读心理的科学观照。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个性的“期待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进入文本,与作者、与同伴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激活思维,生成智慧,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提升。可以说,多元解读已成为当今阅读教学的鲜明特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元解读不等于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也不等于所有的“个性化解读”均应大力提倡,它是有一定规范和原则的,要坚持正确导向,避免走向极端。那么,怎样善于点引,让学生多元解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