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谚语是各种语言中十分活跃的成分,正确使用谚语可以丰富语言,增强语言的美感。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文化构成和构词方式。本文探讨了英汉谚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转换和语言美感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所在。作为两种不同语言中的精华部分,英汉谚语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差异。受地理环境,历史发展,道德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社会风俗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现实因素的制约,英汉谚语反映了两个国家人民各自独特的文化特征。对英汉谚语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减少文化差异,在交流交往过程中更好地使用这两门语言,避免出现使用错误,造成误会,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实现。本文从不同方面分析了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并以实例为基础,探讨了译者在英汉谚语互译过程中,应该采用合适的翻译技巧,准确传递英汉谚语中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为视点,阐释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谚语构建存在的同与异及其成因。英汉隐喻性谚语的共性来源于人类隐喻思维的共性。而语言受制于文化,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认知方式导致各自语言中的概念隐喻系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语言也必然会有很大的差别。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也离不开语言。本文就英汉成语或谚语对译的几个实例,来谈谈两种语言在成语或谚语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同一句成语或谚语,表达的方式可能也会大相径庭,有时甚至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本文试图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 文化中的谚语进行对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帮助他们从新的角度 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观点,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本文试图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谚语进行对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帮助他们从新的角度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观点,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陈瑛 《文教资料》2010,(6):47-48
谚语是蕴含着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特殊语言.英汉两种文化孕育了其各具民族特色的谚语。本文由英汉谚语起源入手,从地理环境、文学作品、生活习俗、宗教神话、价值观念五个方面分析了英汉谚语中体现的文化差异。使读者能初步窥见英汉谚语背后的深层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如地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8.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由于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谚语的语言结构形式及文化取向也有所不同。通过英汉谚语的语言结构形式及文化取向不同之处的比较,人们能更好地理解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方式,是源语文化到目的语文化的一种转变。在翻译中如何实现文化内涵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转换成为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翻译者对文化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文化内涵的表达效果。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与文化的沉淀与结晶。英汉谚语的互译不仅要考虑语言的转换,同时也要考虑文化的转换。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本文旨在研究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英汉谚语互译策略——归化与异化,何为主,何为辅的问题。翻译者在英汉谚语互译中应将异化作为主要翻译策略,它不仅能够传递源语的文化情调,而且能够扩展目的语语言的表达。然而,归化在英汉谚语互译中能很好地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叶丽珍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3):61-63,68
文章从文化内涵角度讨论英汉成语和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比喻意义的相似、相异和相同点,在对照和比较英汉成语和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文化内涵及其喻义的基础上,简单地介绍了几种翻译英汉成语和谚语时较为适用的翻译法,认为只有深刻了解并熟知动物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丰富的文化内涵,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法,才能忠实地传达原成语和谚语实际运用的比喻意义,使译文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11.
英汉俗语是语言发展的精华,是将生活中富含哲理的思想以短小的语言进行表达,具有强烈的修辞色彩以及文化特色。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俗语修辞审美观上的不同,从深层次地分析两国文化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比较和研究英汉谚语的起源、结构、形式和意义,指出其在文化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谚语,避免了跨文化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12.
谚语内涵丰富,语言精练,是语言文化中的精华。由于中西方独特的文化背景,英汉谚语互译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缺省现象。通过大量英汉谚语的研究,总结出直译、直译加注等补偿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谚语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通过英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特殊性,对中英的文化差异做了比较。在英汉谚语翻译过程中,切忌望文生义,要灵活地运用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等多种方法,以求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保持原文的民族特色和修辞效果,做到语言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14.
直译和意译不等同于死译和胡译,两者是翻译的两种主要方法,并非彼此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翻译是差异的游戏."直译、意译"是语言层面的比较,"异化、归化"则包含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的比较.以谚语的翻译为例,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相当数量的谚语,但风俗习惯和地理位置不同所造成的语言、文化差异,致使在译文语言中很少可以找到意义完全相同、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谚语.如何处理谚语翻译中源发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及语言差异?本文将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谈英汉谚语的互译.  相似文献   

15.
谚语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语言符号。谚语的英汉互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转换。从本质上看,翻译是以一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的广义的文化翻译。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具体策略。在英汉谚语互译中如何实现文化内涵从原语到目的语的转换成为了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谚语英汉互译的文化策略,应以异化为主,走异化的道路,以便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英汉谚语中常用修辞格的对比分析,探究了两种语言在其谚语中常使用的修辞格和使用它们所起到的修辞作用。讨论谚语中常用修辞格的异同和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英汉谚语,从而,更好地赏析中外经典作品,更好地了解中外文化。  相似文献   

17.
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是语言中的精华.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本文就英语谚语的汉译作了一些探讨,采用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对等翻译等进行英语谚语的翻译,以期对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不同文化看英汉谚语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而语言则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文化与语言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审美习惯、历史文化等文化侧面入手,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以期对正确理解和翻译英汉谚语有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英汉谚语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谚语是英汉民间文学艺苑中的两朵奇葩,它们不仅凝聚着民族的经验和智慧、表现了英汉民族创造语言财富的艺术才华,而且由于谚语依存于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的特定历史、生活习惯、信仰,自然环境等密切相关,因而英汉谚语还形象地反映了各自民族独特的文化。本文从宗教、动物、农业与航海、酒和龙凤文化几个方面对英汉谚语所反映的英汉民族文化作了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凡十 《考试周刊》2011,(75):37-37
谚语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句子,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熟语。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道德观念、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侧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